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红歌人民公社八大员_保留人民公社制度八大名村

生产队时,“公社八大员”是指哪些人?待遇如何?

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人民公社时期,那时你多大?经历过哪些难忘的事?



我国的人民公社时期是始于1958年,瓦解是1984年。除了瓦解时的情况没经历,人民公社的前面大部分时间都是亲身经历者。本来回答这样的问题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笔者认为现在很多人有意扭曲这段历史,以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这段历史。这样对年轻的一代自然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误解。因此,笔者以亲身经历实事求是地说说这段历史。当然,各地情况有差异,笔者只就自己所在农村人民公社的耳闻目睹,做个简单回顾。

实事求是地说,10岁以前,没有多少印象。比如人民公社初期的吃食堂饭那段日子没太多的印象。那个时候只记得母亲每天到吃饭时间就用一个木盆子到食堂打饭回来吃。其余没什么记忆。



有记忆的时候是1964年以后,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时候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叫“四清运动”,农村四清运动是指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经济上四个方面的大清查。这个我是记忆非常深刻的。四清运动主要是对干部的清查。那个清查的目的是为了纯洁干部队伍。四清运动由各地抽调工作组入驻各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对犯有经济问题的干部要进行教育,运动的步骤分三步,第一步是自查,第二步是群众检举,第三步是整改。一般干部没有什么问题的,通过第一步就“解放”出来了。只有个别有问题的干部要通过群众检举帮助,最后通过自我反省,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最后在驻队干部的领导下,让大家统一思想认识。笔者的记忆里,四清运动以后,那些干部好像都变得很积极了。四清运动历时共一年。社教运动时我们小孩子被组成儿童团,早上、下午要给生产队捡野粪。还有每年要组织一两次义务为军烈属砍柴的活动,这是儿时的记忆。



笔者所在的生产大队,四清运动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修建了一个小型水电站。全大队开始用上了电,并用上了水力打米机。在这以前是点煤油灯,以前碾米是水槽碾米,有时候碾一担谷子早上送去,要下午或晚上才能碾出来。这是四清运动带来的一个很大的变化。另外,水稻开始推广矮秆品种,原来的水稻都是高杆品种,易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差,亩产低,所以,那个时候的社教工作队就为我们引来新的水稻品种,并强调合理密植的问题。这也是我记忆很深的。社教运动还有一个新事物就是全公社都安装上了广播,这是咱们农村的新鲜事儿。但那个时候的电杆没有水泥电杆,全是木材,由生产队上山砍树作为电线杆。我们公社的电站是成立人民公社时(1959年)开始修建的。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期,县政府也做了很多的大型建设,比如水利、电力等,那时好多都以当时的运动命名,如社教坝、四清坝等。

文化大革命对我们农村生产队来说,记忆中没多大影响,因为农民天天种地,也没看到有什么活动。但在公社机关和公社的一些企业有一定的互斗现象。比如,当年我们那里的公社电站的一个人就是一个什么组织的头头,后来据说从电站开除出来了。

人民公社生产队时期经历的事情很多,比如怎样评定工分,怎么选举生产队干部,怎样组织安排生产,怎么进行收益分配,还有怎样抓经济收入等等,要说的东西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这里着重说说记忆深刻的一些事情,比如人民公社时期的民兵组织。人民公社时期,一般的青壮年都被编入民兵组织(18岁—45岁),年轻的被编入基干民兵,年龄大点的编入普通民兵。那个时候一个大队为一个民兵营,公社叫武装部,各大队的民兵都在公社武装部的组织下进行民兵训练。笔者印象很深刻的是那时民兵训练经常深更半夜集合活动。缺席是要受到严肃批评的,那可是政治问题,所以,大家都很重视。









到了70年代初,开始有了化肥,知道了什么叫碳酸氢氨(又叫氨水),后来又有氮肥,还有钾肥、磷肥。这些肥料由公社统一分指标,也不是有人说的都是票证。直接到公社的生资门市部去购买,那里有各大队各生产队的分配数据。这个时候也开始有了农药,我记得曾经好几次在喷农药杀病虫害时,不会防护造成农药中毒,导致头晕呕吐。

最有趣的记忆就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那个时候不知怎的麻雀忒多。每到稻子快成熟的时候,成群结队的麻雀就到稻田来吃谷子,那个时候因为我们还不是主要劳动力,所以生产队长就安排我们赶麻雀,生产队买来爆竹🧨,麻雀一来就放爆竹,爆竹一响把麻雀都吓跑了。



还有一个印象很深的就是蒸汽育秧,这对现在年轻来说是没见过的,有些可能连听都没听说过。那个时候为了解决吃饱饭的问题,上级领导也想了许多办法,比如我们山区农村不适合种双季稻,但为了多一点收成,推广种植双季稻,为了赶季节就发明了蒸汽育秧技术。笔者亲自参与蒸汽育秧,生产队安排几个灵性一点的青年负责这个差事,白天晚上轮班守在蒸汽育秧棚里。

回想起那个时候的人民公社,为了改变农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确实想了不少的办法。随着国家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农村种田的条件大大改善了。所以,我们有些人总拿今天去诋毁过去是不理性的。正是那一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该要懂得感恩。

我有一瓶68年人民公社,现在值多少钱?

1968年生产的,人民公社牌的酒。:这瓶酒直多少钱?这瓶酒以我说:一文不值!!原因是:第一,形势:时逢深挖阶级敌人,清理阶级隊伍,大会小会查摆阶级敌人新动向,清理阶级队伍扩大化,牛棚遍地……第二:酒的原料,那时造原料都是玉米芯子,甜菜疙瘩(东北制糖原料),这种原料造的酒可想而知!那时人吃的粮食都凭票,哪有用粮食造酒?这瓶酒你自己留着吧!你可一代一代在自己家留传吧!论值多少钱?我看一文不值!

五一节听红色经典老歌,你喜欢唱哪一首红色经典歌曲?

《咱们工人有力量》

如今农村的赤脚医生、接生员、民办和代课教师都有定界补助,农村防役员又如何?

87年后进校的代课老师最惨,刚进校时84年以前为在编民办,中间又放宽到86年,大家都鼓足干劲好好干,等政策再放宽也就有转正的希望了。谁知道99年被一刀切辞退了。没有下放金更没有养老保险,身子也荒了。唉可悲啊。更气人的是后来又招了代课教师,最近人家都又签合同了,工资养老保险都有,真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你喜欢唱的红色老歌有哪些?

最喜欢的红歌老歌有很多:《东方红》《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延安颂》《想廷安》《翻身道情》《南泥湾》《北风吹》《大红枣儿甜又香》《太阳出来了》《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北京颂》《我爱北京天安门》《北京的金山上》《毛主席来了苦变甜》《毛主席派人来》《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浏阳诃》《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社员都是向阳花》《敢叫日月换新天》《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向前方》《我为伟大祖站岗》《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我爱祖国的蓝天》《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我爱你,中国》《谁不说俺家乡好》《十送红军》《沂蒙小调》《人说山西好风光》《我的祖国》《英雄赞歌》《打把归来》《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大海航行靠舵手》《天大地大》《娘子军连歌》《望北斗》《洪湖水浪打浪》《看天下苈苦大众都解放》《珊瑚颂》《红梅赞》《绣红旗》《战土歌唱毛主席》《红太阻照边疆》《我们新疆好地方》《渔家姑娘在海边》《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边疆处处赛江南》《解放军进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桂花开放幸福来》《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情深义长》《老房东查铺》《见了你们格外亲》《马儿啊,你慢些走》《祖国一片新面貌》《红星照我去战斗》《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爱的毛主席》等等无数的经典歌曲,还有样板戏,地方戏,歌剧等经典之作数不胜数,每句歌词,每段曲调都深刻在脑海,让人终生不忘,回味无穷!!!!!!

六七十年代,广播站广播员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在六七十年代,只有公社和县上才有广播站。而广播员中,公社的广播员多数是女的——最起码当时候我们县里一共有二十四个人民公社,所有的广播员全是女的。要是县广播站,五个广播员中就有两个男的。

那时候,公社的广播员,都是各公社革委会的领导们,在公社范围内,依据一定的条件招收的。与广播员同时招收的,还有话务员和线务员。他们与农机管理员、电影放映员等,统称为“十大员”。

广播员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点:其一是每天按时间,打开公社广播站的电子管扩音机,进行预热。等县广播站开始广播前,把公社广播站通往各大队(村)的广播通讯线路的闸刀,从“电话”的位置,拉到“广播”的位置上。

然后在县广播站开始广播前,向全公社的各个大队进行广播。内容通常就是一句话:某某某人民公社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五点五十五分,转播某某县人民广播站节目。

等到了时间,把县广播站的信号,接到公社广播站。任务就算基本完成了。

等到县广播站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以及县级新闻后,播音结束。

这时公社的广播员就会以很蹩脚的普通话,宣布本次播音结束。通常也是一句话:某某某人民公社广播站,本次播音结束。再会。

比如我们公社的广播员,就有一个人人皆知的外号,叫“管不着”。原因就是普通话太差了,把广播站读成了“管不着”。多少年了都改不了。因此才有了这么个外号儿。

广播员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和住在广播站外间里的话务员,在特殊情况下轮岗。话务员的主要任务是接转电话,但是也得会开广播。俩人互相代岗,以备万一有个特殊情况,有一个人来不了。也不误事。

所以,广播员、话务员在公社这一级几乎全是女的。多数是里间广播站,外间话务室。而维修广播、电话线路的线务员,无一例外是男的。

在公社的十大员中,随着程控电话的兴起,话务员无事可干,逐渐边缘化之后,回家了。只有工作年限超过二十年的广播员和有一定维修技术的线务员,被县广播局招聘为事业人员,领上了工资。到了1996年以后,就都不在乡政府人员的名单中了。

什么歌是红歌?

歌颂人民领袖毛主席,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祖国,歌颂英雄,歌颂人民子弟兵解放军,歌颂艰苦奋斗奋发图强顶天立地的人民,赞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好人好事的歌都是红歌。

生产队时期,农村孩子“拾麦穗”换工分,怎么不是把麦穗捡回家?

我是40后,自从五十年代初有生产队以来就记得很清楚,不像有些年轻人对生产队时期发生的事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或者从“暴露文学”“反思文学”,或对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初期有敌意的人那里看到、听到一星半点儿抹黑生产队的事情就信以为真。


生产队时期麦子全凭人力收割,“拾麦穗”也分两种情况,一是收割完生产队组织老弱劳力(包括孩子),学校组织学生到地里捡拾收割时遗漏的“麦穗、稻穗”,称颗粒归仓,生产队根据捡到的数量给记工分。另一种是经过有组织捡拾以后,不再有人看管,称“放坡”或“放田”,任何人都可以去已经放开的田里、路上捡拾,并可以拿回家。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宁可烂掉也不让捡拾的说法,可能出于艺术创作的需要,更多的可能是故意抹黑社会主义建设前三十年。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