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题库 > 正文

昆山 文明城市_昆阳镇的文明创建

内容导航:

  • 昆阳镇的文化建设
  • 昆阳镇的取得荣誉
  • 昆阳镇的人文历史
  • 昆阳镇的概况
  • 一、昆阳镇的文化建设

    昆山 文明城市_昆阳镇的文明创建

    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郑和故里——云南省晋宁县通过“航海日”举办国际郑和文化节,邀请外国友人、驻外商会、知名企业家参加活动,并借此进行商贸推介。 604年前,一位名叫郑和的晋宁人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谱写了15世纪初人类文明史上的壮丽华章,开创了人类海洋文明的新纪元自2005年开始,晋宁县每年都利用中国“航海日”举办郑和国际文化节,至今已举办了四届。
    据介绍,本届文化节以“走近郑和、共建和谐”为主题,旨在把弘扬郑和精神与塑造新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新昆明建设为契机,以节庆活动为平台,充分展示晋宁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让世人进一步了解晋宁,以郑和旗帜带动当地文化经济社会的发展。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晋宁县借纪念郑和下西洋,邀请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及台湾等海内外上百名嘉宾及郑和18世孙、19世孙参加盛会。据悉,郑和文化节期间,当地还将举办郑和高峰论坛、经济发展顾问咨询、“郑和国际友谊林”种植等活动。

    二、昆阳镇的取得荣誉

    昆阳,地处瓯越南部飞云江流域和鳌江流域之间,北距温州市区50公里,南离鳌江港8公里,甬台温高速、104国道及温福铁路穿境而过。全镇面积约87平方公里,下辖8个社区,69个村居,全镇户籍人口116248人(2011年底统计数)。昆阳历史悠久,古称罗阳、横阳,自西晋太康四年(公元283年)以来,一直为平阳县治所在地,境内山川秀丽、古迹众多,1700多年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使昆阳荡涤着令人荡气回肠的古风幽韵。通福门古老肃穆,半山庵钟鼓悠扬,东岳观香火久传,文昌阁古雅精致,“师儒侍养”牌坊凝聚古人气节,红十三军烈士墓铭刻革命遗志。传统气氛深入昆阳人的骨髓,造就了今天风俗醇厚、文气如虹的地域文化。昆阳名人辈出,先后涌现周坦、蔡必胜、徐谊、林景熙、鲍辉、郑思恭等历史名人。位列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百个最发达乡镇和温州市三十强镇,成为“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中国马蹄笋之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镇、省“五好”乡镇党委、省教育强镇、省文化强镇、省体育强镇、省级生态镇,省级森林城镇,省卫生示范城镇等10多项国家、省级荣誉称号

    三、昆阳镇的人文历史

    日前,昆阳镇练川小学举行“小手拉大手,环境革命我先行,共建文明美丽家园”志愿者活动,以进一步洁化环境,助推“环境革命”。
      在当天活动中,该校学生、家长,以及社区居民在老师的带领下,拿着扫把、垃圾袋,共同对校门口到后陈村、吴洋村的主要路道进行了捡拾、清扫、除草,并清理“野广告”等。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向周围群众发放“小手拉大手,环境革命我先行”宣传资料,向当地居民发放环保购物袋,倡议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打赢这场城乡“环境革命”攻坚战。
      据悉,围绕“小手拉大手,革命环境我先行”主题活动,练川小学还举行了学生、家长签名活动,并将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义务植树、帮助孤寡老人、组建“文明劝导员”“环保小卫士”“红领巾监督岗”等多项文明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和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养成良好的环保生活习惯,不仅为创建整洁优美、节约环保、文明和谐的新校园打下基础,更充分发挥学校示范引领作用,助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

    四、昆阳镇的概况

    第一,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市民素质全面提高。该镇始终把提高全民素质作为主线,扎实开展全民素质教育。突出重点教育,加强宗旨意识,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健全了以镇委党校、办事处党校、村党员活动室为阵地的“金字塔”式教育模式,开展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通过组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理论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书活动等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重视未成年人教育。完善了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未成年人“多位一体”教育网络,通过“市民学校”组织开展全镇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抓好主体教育。认真抓好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按照市委和平阳县委关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统一部署,立足本镇实际,超前谋划,迅速行动,精心组织了“五比五看”系列创建活动、“横阳讲坛”系列学习活动、“书香昆阳”系列读书活动、“爱我昆阳”系列主题活动、“学习典型”系列评选活动等五大载体活动,全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使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乡风评议进入农村,农民群众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通过专题培训班、党校进修、农村远程教育等途径,建立了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农民职工队伍;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法律、政策、消防、廉政等“进农村”、“种文化”等活动,农民群众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第二,强化创建细胞工程,创建领域不断拓展。该镇坚持把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创建工作的“细胞工程”,扎实推进文化活动开展、文明单位评比等基层文明创建,不断夯实创建基础。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创建文明村镇工作规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做到组织领导、人员机构、资金投入、管理协调、监督激励“五到位”。深入开展了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小区、文明楼幢、文明家庭等创建评比活动,使全镇的文明创建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至今,我镇现有省级文明村1个(皇岙)、市级文明村3个(阳岙、上林洋、新欣)、省级文明社区1个(横阳),市级文明社区5个(九凰、坡南、兴业、联安、仙坛)、六大社区全部为市级以上文明社区。县级文明村17个、镇级文明村14个,基层文明创建普及率100%,创成率73%。
    第三,强化基层服务建设,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积极配合做好小学教学楼建设,出台专门政策鼓励学校上等级评示范,继续巩固了省级教育强镇地位。文化事业更加繁荣,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节日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精彩纷呈。市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创新推出了仙坛社区“百姓歌坛”,组织开展了“庆祝建国60周年祝福祖国 和谐昆阳”文艺晚会 、“端午一家亲包粽子比赛”、“元宵猜灯谜”、“上林洋村迎春晚会”“新欣村特色捣年糕”“仙坛之声读书会”、“与圣贤同行经典导读”等系列活动,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倡导文明生活理念。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新建群众健身苑点44处,荣获省级体育强镇称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全面推行,被征地农户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城镇“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100%。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调查工作,灾害救助、慈善救助、临时救济及时有效。深入开展计生系列专项活动,切实加强计生基层基础建设,各项指标位列全县前茅。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工作,青山白化治理工作成绩斐然。
    第四,强化社会秩序管理,平安建设不断深化。深入开展“打黑除恶”和“反两抢一盗”专项整治活动和世博维稳工作,刑事案件、两抢案件与之前一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6%和34%,乔治白、前宕村、横阳社区成为全市“综治八大员”工作现场会参观示范点,扫黄禁毒、反邪教等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开展“安全生产年”、“国庆消防安保”等活动,大力推进基层创安活动,扎实开展“平安企业”、“平安村居”创建。
    第五,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面实施“十百”、康庄“双百”工程,全镇完成康庄道路32公里,完成省、市、县合格整治村32个,其中前爿村、皇岙村、庆丰村、洋岙底村、成为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后岙村成为市级生态示范村。全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全镇解决了生活用水问题,建设了水冲式公厕,新建农村垃圾转运场6处,新建农村文化园、休闲园2个,水亭9个村的联片村庄整治已经通过市级验收。加强城镇卫生管理,加大了建筑工地管理和河道整治力度,大规模拆除违章建筑,组织开展楼幢清洗、背街小巷卫生整治、废旧物品收购点整治和公共厕所集中整治活动,城镇卫生得到很大改善。积极开展了污染行业专项整治,加强了对烂板、染毛等污染大户治理,加强了对不合格排放污水企业整治。启动了东片排污工程建设,建成了城东工业污水处理工程。积极做好“万里清水河 ”和“千库保安”工程建设,全镇累计完成河道清淤、驳坎4200米,涉及到10个行政村。
    第六,强化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现有农业重点企业15家,农业专业合作社6家,使我镇的专业合作社覆盖到农业各个领域。温州仕福梅花鹿公司被评为温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平阳喜特仿野生甲鱼荣获浙江省“初级质量信得过水产品”称号,“君福全顺”牌梅花鹿茸荣获第二届中国(温州)特色农业博览会银奖。通过坚持抓效益农业,全镇形成了马蹄笋、肉蛋鸽、特早茶、中药材、梅花鹿、肉兔、花卉等七大特色种养殖基地,涌现出浙江金桂园林有限公司、平阳仕福梅花鹿养殖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农家乐”项目发展迅速,建成规模“农家乐”示范点3家。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面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各项制度,依法选举产生人大代表,全面推进政府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全面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力的能力切实得到提高。不断推进村务规范化建设。成立了村帐代理中心,建全了“村帐镇代理”制度;强化了村规民约、村务管理、村务公开和村干部保障机制,全面营造了淳朴、文明的民风和乡风。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