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做标书需要放相关人员的学历证书吗
- 八大员问题
- 2022-03-18
- 310
- 更新:2022-03-18 14:41:38
内容导航:
什么是就业教育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将来一般干什么?工资待遇如何?职业教育的就业方向投标时,需要毕业证书吗一、什么是就业教育呢
就业教育是以就业择业、职业发展、职场规划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重要一环。就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概念和实践理念,由就业辅导家于新春最早提出。于新春围绕就业教育的重要实践观点是,就业教育以就业能力为核心,职业证书等知识的填充和熏陶很重要,但取代不了能力和实践。就业教育需要倡导个性化,大学生急需个性化就业辅导。现在的普遍现象是文凭不错证书不少工作还是难找、在学校游刃有余求职却到处碰壁、别人找工作顺利而自己难以如意,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千千万,归根只一条,缺乏有效的就业辅导。
为让学生理解实际企业运作特点并丰富就业教育形式,北京心路明管理咨询公司以长期在企业管理咨询中的经验为依托,面对大学生社会实习、就业求职、职业发展等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发出适合院校就业指导教学的系列沙盘。心路明力图通过用沙盘模拟教学的全面展示,为大学生呈现一个生动、立体的企业运营全貌,让大学生深入其中模拟企业各个重要职能岗位,通过自己的运作实践体会实际企业工作特点,并发现适宜自己的工作方向。心路明真诚地期待“就业创业系列沙盘”的研发与广大待就业学子分享,为不断寻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校教育模式做出不懈努力和探索,成为莘莘学子在未来更好的踏入企业和社会的一座桥梁!
二、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将来一般干什么?工资待遇如何?
有的投标会有需要相关资质文件,但还很少听说投标会需要毕业证书的。一般情况下,投标就会有相应的招标书,投标单位根据招标文件来准备标书。建议在准备标书的时候,认真查看招标文件、必要的时候咨询下招标单位,那么投标就更有成功机会。
三、职业教育的就业方向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专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趋于融合,逐步将普通高专过渡到高职教育,但由于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同,在办学的过程中带有较强的认识惯性,因而有必要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定位作个较为完整、清晰的分析,以澄清高职教育与高专教育的异同,以求更为主动地进行现实的高职办学实践。 一、高职与高专学生培养模式的异同 1、培养目标不同 高职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在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将大学教育定级为“5”,其中把以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教育的级别定为“5A”,而把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定级为“5B”。并且在此国际教育分类标准中,高等专科教育已不再存在。在我国近期的教育相关政策与法规中,也已经淡化了高职、高专区别,有“二教统筹”的趋势。因而在此关于高专与高职的培养目标的比较是源于原先的高专地位与作用的规定性。高专是指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以区别于中专、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而高职在中国是一个新的教育类型,它是有别于“学术型”、“工程型”教育的一种职业特征明显的“技术型”教育。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需要的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它针对的某种职业岗位的可能范围,培养的是工程型人才,是所谓的“通才”。高职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职业技术能力,并在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技术师或智能型操作人员,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是所谓的“专才”。 2、培养模式不同 高专以学科为依据,强调基础的宽广、扎实,以获得较宽的职业能力与较强的竞争力,因而注重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综合应用能力。高职教育针对职业需求,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职业技能要求的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 3、课程设置不同 高专强调以学科为本位,强调宽口径,通用性,侧重理论思维,强调基础理论的扎实,体现学科体系的完整性。高职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职业素质为目的,课程设置注重以职业需要为主线,可根据社会对职业的新要求调整课程,甚至可采用模块化结构菜单式教学,将教学课程及内容与能力一一对应,将课程教学转化为能力的培养。 4、实践训练方式不同 高专的实践训练主要是在实验室进行验证性实验,然后在毕业前到有关生产和实际当中进行毕业实习,真正到单位、到岗位的实践训练仅为2-3个月。而高职的实践训练内容应该包括:验证性实验,通用技能训练、配合专业的岗位模拟、实际操作训练等,其深入到岗位的实践训练时间可以是7-12个月。 5、就业方式不同 高专、高职学生的就业方式都是双向选择式的。但是在双向选择的程度上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高专学生往往是到毕业前夕才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等到毕业后才到用人单位报到工作,双方互相了解的程度不深,单位在学生报到前没能有较为充分的考察,双方的选择较为盲目,违约率高、稳定性差。高职学生由于参加实践训练的时间较长,可以为7~12个月,学生与单位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互相考察与适应。在此基础上的双向选择是更为成熟而理性的,对单位来说可以选择更为符合单位需要的人才,签协的成功率高、稳定性强。 鉴于对高专、高职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上述分析,现对我院高职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提出如下改革的设想,以引发思考,共同探索高职的办学之路。 二、关于改革的目标在培养目标上,应强调理论够用,通过强化技能训练培养适合现代企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在培养的模式上,逐步向“2+1”模式过渡,即:两年的基础课学习,一年的技能培训和对技能的训练。 三、关于实习或实训的几种模式 在以理工科为主的专业中,开展“2+1”模式,即:大一、大二课堂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大三进入企业进行技能培养和技能训练;偏文科的专业,以“2.3+0.7”的模式进行,即大一、二,大三年级第一学期的上半学期进行课堂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大三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进入企业进行技能培养和技能训练;外语专业类,以“2.5+0.5”的模式进行,即大一、二,大三上学期进行课堂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大三下进入企业进行技能培养和技能训练;还可尝试菜单式的培训模式,即大三学年进入企业边实习边学习,根据企业需要反馈来的信息开设某些相应课程,可由企业、学校共同进行“拼盘式”的授课,尤其欢迎企业的老总们和工程技术人员来我院 学生上课或开设专题讲座,加强校企合作。 四、加强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实习的指导与管理 以前学生在实习中,专业教师专能深入到学生的实习单位、岗位。一来失去了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机会;二来没能以此来开拓教师的专业眼界,寻找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根据创建上海市“示范性”高职的要求,应该有10%的专业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实习与企业的科研等工作中,因而提出我院的专业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实习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与管理,并积极创造条件参与企业的科研活动,促进“产学研”。 五、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实习与就业联系起来的改革模式 (1)“2+0.5+0.5”的培养模式,即两年基础理论课完成后,大三到企业里实习,经过半年的企业实习,促进相互了解与适应后,争取签订就业协议,然后再回到学校,根据实习的情况和企业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课程开展半年的学习,和根据企业的需要,在校企老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毕业作业。对未能与用人单位签协的学生可以返校继续学习,同时进入就业程序,重新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2)“2+1”未能与的培养模式,即在大三通过半年的实习,互相了解后,进行双向选择,若签定了就业协议,该生原则上仍在企业中实习,学生在企业的技术人员带教下完成毕业作业,直至毕业。7月份按协议规定如期到企业报到。(3)“2.5+0.5”的培养模式,即根据目前的一些传统做法,在大三的第二学期,参加到就业市场、实习,就业签定就业协议。这种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模式,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用人单位有更多的针对性。 高职教育是一种新的职业教育形式,在认清了它的定位之后,努力去探寻它的发展方向,有所作为,争取把我校举办成一所为社会欢迎的新型高职院校。
四、投标时,需要毕业证书吗
看招标文件要求,通常只用放资格证,我现在做的这个学历证书、劳动合同、身份证、资格证书都要放,主要看招标书要求的
本文由 @七大员 于2022-03-18发布在 七大员信息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