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国考申论中省级以上和地级以下的有什么不同吗?国考中省级和地市级有什么不同?国考为什么要分省级以上和市级以下考试,在考试试卷上有什么区别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以上与地市级的区别?一、国考申论中省级以上和地级以下的有什么不同吗?
虽说有变化,但是变化应该不大,但是副省级及其以上的职位应该是比地市级及其以下的职位行测难度要大些,如果想了解更多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新大纲问题,可以关注2015年新大纲课程。
一、首先是职位级别间的区别,最简单明了的解释就是,中央就类似各种国家部委、中办、中纪委、中联之类的;省级副省级就是各个省厅级别的;市级当然就是市局级别;同理县级就是县里面的职位。
二、考试试卷上的区别,副省级(包括副省级)以上的申论卷一样,地市级(包括地市级)以下的申论试卷一样。行测没有区别,都是一套试卷。级别越是基层,就更需要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越是中央,则需要通观全局的能力。
三、现在中央机关和副省级以上的公务员(除了极少数特殊岗位如小语种、警察)都不招收应届毕业生了,也就是说,必须拥有在基层锻炼的经验以后才能经过选拔进入中央或省级以上的部门。
二、国考中省级和地市级有什么不同?
熟悉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都应该知道,国考笔试试题分为省级以上和地市级,bai、想必很多考生最想知道的是省级以上及地市级试卷有何差别呢?
一、行测科目有何差别
(一)题量有差别
省级以上行测试卷为135道题,地市级行测试卷为130道题。那么这差的5道题是哪个题型呢?答案是数量关系。省级以上试卷包含15道数量关系题,而地市级试卷则只有10道数量关系题。众所周知,数量关系是公务员考试中较难的一个题型,因此多出5道数量关系题不仅使得考试时间更为紧张,更增大了试题难度。
(二)部分题目有差别
除了题量有差别外,两种试卷常识判断部分和资料分析部分各有5道小题不同。省级以上试卷常识判断部分偏向对文学、地理、科学等常识的考查,而地市级试卷常识判断部分则更偏向于法律常识的考查。
(三)整体难度有差别
整体而言,由于省级以上行测试卷比地市以下试卷多出5道数量关系题,且常识判断部分文学常识等考查范围更加广,资料分析部分省级以上试卷考查难度更大,因此省级以上行测试卷比地市级行测试卷难度更大。在此,华图教育提醒报考省级以上职位的考生,在平常的行测复习中,尤其要加大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模块的复习力度,提高做题速度,这样才能在行测考试中占据优势。
二、申论科目有何差别
两类考试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行测试卷,申论试卷也有很大差别。
(一)试卷设置形式有差别
1、材料数量、题量与分值不同,具体见以下表格。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以上和地市级申论试卷对比考试类型材料数量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大作文字数要求省级以上6归纳概括+提出政策(15分)解释分析(10分)贯彻执行(20分)贯彻执行(20分)大作文(35分)1000-1200字地市级4贯彻执行(20分)贯彻执行(20分)归纳概括(20分)大作文(40分)800-1000字
2、给定材料内容有差别
2016年国考省级以上申论试卷给出的材料主题是公共素养与大国意识,观点型材料较多,事例型材料较简洁,材料逻辑清晰,始终紧扣主题。材料中案例型材料和观点型材料交叉,对考生的阅读和解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地市级申论试题主题为“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德行”,政治色彩明显,是政治领域与社会领域的结合。事例性材料较多,包括古今政策的制定事例,强调良好的政策能够促进公民的理性养成,引导人民的善意,其最终目的就是维护公共利益,使公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试卷整体内容考查侧重点有差别
1、除大作文以外的小问答题
对比分析两类试卷,发现在除大作文以外的小问答题考查上,省级以上申论试题更侧重于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而地市级申论试题则更多的是让考生对材料内容和材料中人物观点进行总结和整理,更侧重于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省级以上申论试题相比地市级多考查一种能力,即综合分析能力。
2016年国考省级以上申论试题命题结构为“概括+对策+分析+贯彻+作文”,考察能力较全面,而地市级申论试题采用四大问五小问的命题方式,侧重考查概括与贯彻能力,考查考生处理具体机关工作的能力。
2、大作文作答要求不同
两类申论试卷大作文作答要求不同。国考省级以上大作文限定了中心议题,考生只能围绕这个议题展开写作。而地市级以下大作文则是要求学生以材料中的一句话引发的思考去写一篇文章,相比省级以上试卷,地市级以下申论大作文考生的发挥余地更大。
三、国考为什么要分省级以上和市级以下考试,在考试试卷上有什么区别
公务员考试中省级以上(含副省级)与地市以下考试不是同样的试卷。国考笔试试题分为省级以上和地市级,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中会注明每个职位对应的考试类别。国家公务员考试分为行测和申论试卷。
行测科目的区别:
1、题量有差别
省级以上行测试卷为135道题,地市级行测试卷为130道题。
2、部分题目有差别
除了题量有差别外,两种试卷常识判断部分和资料分析部分各有5道小题不同。省级以上试卷常识判断部分偏向对文学、地理、科学等常识的考查,而地市级试卷常识判断部分则更偏向于法律常识的考查。
3、整体难度有差别
整体而言,由于省级以上行测试卷比地市以下试卷多出5道数量关系题,且常识判断部分文学常识等考查范围更加广,资料分析部分省级以上试卷考查难度更大,因此省级以上行测试卷比地市级行测试卷难度更大。
申论科目的区别:
试卷设置形式有差别
1、材料数量、题量与分值不同。
2、给定材料内容有差别
以2016年国考为例,省级以上申论试卷给出的材料主题是公共素养与大国意识,观点型材料较多,事例型材料较简洁,材料逻辑清晰,始终紧扣主题。材料中案例型材料和观点型材料交叉,对考生的阅读和解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地市级申论试题主题为“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德行”,政治色彩明显,是政治领域与社会领域的结合。事例性材料较多,包括古今政策的制定事例,强调良好的政策能够促进公民的理性养成,引导人民的善意,其最终目的就是维护公共利益,使公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3、试卷整体内容考查侧重点有差别
除大作文以外的小问答题,大作文作答要求不同。
扩展资料:
公务员考试方式
一、笔试
中央、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包括笔试(公共科目、专业科目)和面试,以前公共科目笔试按A、B类职位分别进行。
A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和《申论》;B类职位笔试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B);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时间由招考部门自行通知。
从2006年开始,A、B类都要考一样的科目,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只不过《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分别命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按中央机关招录职位区分为三类,在考试内容和招录政策上有所区别:
1、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
2、市(地)级以下直属机构
3、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单位)
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确定,专业科目由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设置。
二、面试
面试比例与计划录用人数比例一般有3:1、4:1、5:1三种,只有通过笔试后,按录用人数与面试比例确认笔试成绩排名前几位的才有面试资格,进入面试关。
公务员面试中,湖南实行省市县乡四级联考集中面试。在面试进行前的半小时,考官、考生分别“抽签”决定考场,考官100%异地交流。面试过程中考生不准透露自己的名字,仅交代考号。考生考完后当场宣布成绩,用公开透明的方式杜绝一切“猫腻”。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四、国家公务员考试省级以上与地市级的区别?
1、职位的级别不同
省部级一般是国家各部委局正副部长(主任、局长、关长),各省(市、区)正副书记、省长(市长、主席)、人大主任、副主任,政协主席、副主席等干部,省级以上还有中央,中央包括各种国家部委、中纪委、中联等等,而市级是市局级别。
2、考试中考题有差别
国家公务员考试市级和省级以上的考题还有细微的差距的,资料分析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常识判断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两个考卷中,常识判断部分和资料分析部分各有五道小题不同。
3、考卷难度不同
难度不同就是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中的五道题不同,省级以上与市级地方的考卷的这五道题会有所不同,省级以上的试卷上的这五道题会比地方的要相对难一些。
扩展资料:
公务员考试题型:
公共科目全部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其中,行验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
每年合格分数线根据职位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中央、省级、市(地)级、县(区)级合格总分约不低于90-100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约不低于50分。面试和专业科目考试由招录机关确定考试方式和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