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人民政府)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八大员中的施工员我们
“要是没有浩学辉主任的关心支持,我们家的日子就不知怎么过了八大员中的施工员。今天我们家过上了安逸日子,真要感谢浩学辉主任!”傈僳族妇女蜂英逢人便说。
(浩学辉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八大员中的施工员。杨洪程)
蜂英今年31岁,家住傈家山寨克施科组,在患重病之前,她的丈夫在一家水电站当工人,她自己在家里种植糯山药,养猪和养鸡,膝下还有两个孩子八大员中的施工员。她家是克施科组少有的非建档立卡户之一,一家的小日子过得非常幸福。2021年3月,蜂英患了病,到大理市医院检查发现患的是肿瘤,医生建议要立即转院到成都做手术。面对高昂的手术费和差旅费,蜂英打消了去成都做手术的念头,她无望地躺在病床上忍受着病魔的折磨,丈夫再三劝说无果,只能辞掉工作照顾蜂英,一家人只出不进,出现了返贫风险。拉日村主任浩学辉第一个发现蜂英家出现返贫风险,12次到蜂英家做思想工作,第一时间帮助他们家消除了返贫风险。
“现在,我恢复了体力,在家种植糯山药和养猪,还开了一家酿制白酒的小作坊,丈夫重新回电厂上班,一家的日子安逸起来了八大员中的施工员。太感谢浩学辉主任了!”蜂英感激地说道。
在维西县保和镇拉日村逢人就夸赞浩学辉的岂止是蜂英?每当听到群众的夸赞时,浩学辉总是说:“如果说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是施工图,那我就是把施工图变为现实的施工员八大员中的施工员。”
倾注一片情 织紧一张网
傈家汉子蜂建华是达谷底组非建档立卡户八大员中的施工员。2021年前,一家4口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2021年3月,蜂建华才一岁半的孙子查出患肝硬化疾病,需要立即做手术,费用要40多万,为了照顾孙子,蜂建华放弃了捡垃圾卖的活路,其女儿也无法外出务工,一家人出现了返贫风险。
“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浩学辉主任按照网格化管理机制,第一时间来到我们家为我们排忧解难八大员中的施工员。我不知道要如何才能报答浩学辉主任,浩主任真是时时刻刻都在为我们老百姓着想啊。”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蜂建华感激涕零。
(浩学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百家门、听百家言、解百家难八大员中的施工员。杨洪程)
在将蜂建华户纳入监测对象后,浩学辉带头成为了“帮扶计划”的施工员八大员中的施工员。他把蜂建华家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驾驶着自己的车跑镇里,跑县里,终于在县红十字会争取到了一个免费到上海治疗的名额,接着又通过“水滴筹”为蜂建华筹集到了差旅费,并为蜂建华户安排了一个“低保”名额。
蜂建华说:“现在,我家孙子的病好了,我和女儿腾出手来务工,家里收入增加了,一家人的日子又安逸起来了八大员中的施工员。”
2020年,拉日村结束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历史,然而,就在全村群众欢呼雀跃的时候,新冠病毒疫情突如其来,年轻人不能外出务工,群众增收难度加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面临严峻挑战八大员中的施工员。
为了打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疫情防控战役,2022年初拉日村“两委”按照镇党委的部署建立了《基层党建、维稳、生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边疆稳固“五网合一”机制》,围绕“一月一预警、一研判、一监测”的工作原则,划分10个片区,涉及17个村民小组,总计有73名网格员,每名网格员挂包5-10户的农户,全面掌握挂包农户的人口变动、劳动力转移、就医就学等,对存在困难的农户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及时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形成“方针政策第一时间有人宣传,村民诉求第一时间有人了解,村组信息第一时间有人掌握,村组工作第一时间有人处理,紧急情况第一时间有人上报,服务群众第一时间有人落实”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八大员中的施工员。
(浩学辉带头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动员群众八大员中的施工员。杨洪程)
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浩学辉率先垂范当好施工员,通过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拉日村排除出来的返贫风险户都得到了及时帮扶,实现了“不让一个群众返贫”的目标八大员中的施工员。
当好施工员 打好“组合拳”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拉日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面临严峻形势,全村有农户568户2080人,其中脱贫户232.849人八大员中的施工员。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第一要务和第一大难题。在保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村“两委”出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在村“两委”联席会议上,浩学辉掷地有声地说:“方案就是施工图,我要带头当好施工员,打好‘组合拳’、厚植‘五个基础’、实现‘三高目标’。”
(拉日村大力发展糯山药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八大员中的施工员。杨洪程)
今年5月24日上午,拉日村第三支部“产业振兴领头雁,共同富裕带头人”主题党日活动在精准扶贫移民集中安置点克施科拉开帷幕八大员中的施工员。主持主题党日活动的拉日村第三支部书记余小燕对参加活动的克施科组群众说:“乡村振兴重点在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我们第三支部涌现出汤琴、余建新、余建军、汤逊等党员致富带头人。他们致富不忘乡亲,以实际行动带领大家过上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回乡创业带动就业的汤琴讲述了她的创业经历八大员中的施工员。20年前,为追求梦想,汤琴和丈夫外出打拼,在深圳打过工,在昆明做过“小包工头”,在丽江市创办公司建了一个建材加工厂,浓浓的乡愁和“引企育雁”政策牵引着她回乡创业的脚步。目前,她创办的温泉山庄已经完成了510万元的投资,吸纳了15个就业岗位。
(拉日村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增加群众收入八大员中的施工员。图为拉日村腊普弯村民小组蔬菜基地。杨洪程)
“引企育雁”是浩学辉带头打好的“组合拳”之一八大员中的施工员。浩学辉带头当好施工员,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高招商引企标准,坚持把丰富且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推介给有实力、有理念、有情怀的企业来开发拉日村资源。通过引进企业、引进人才,盘活沉睡的资源,使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村民变股民、田园变公园、风景变前景,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广阔的道路。正是这些乡土人才通过创办经济实体,发展乡村旅游业和特色食品产业,提高拉日村农业组织化、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目前,拉日村已引进在外工作人才12名,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3名,创办经济实体5个。
“抓实绿色产业和转移就业,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了群众收入”是浩学辉当好施工员,打出的“组合拳”之二八大员中的施工员。近年来,拉日村依托自然生态、绿色食品、文化资源优势,瞄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大力发展以糯山药为重点的生态猪、鸡、中华蜂、蔬菜等绿色产业,促进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增加了群众收入。目前,拉日村建成了400多亩的蔬菜基地和250多亩的山药基地。
(拉日村大力开展环境提升行动八大员中的施工员。图为拉日村第三支部开展清河行动。杨洪程)
在拉日温泉山庄餐饮服务大厅,一位身着深红色工作服的傈僳族姑娘忙前忙后照顾客人八大员中的施工员。这位姑娘名叫余福仙,是克施科村民小组人。她说:“我们家很穷,5年前,我就到广东东莞务工,在一家电子厂工作。新冠疫情暴发后,厂里裁减人员,我失去了工作,家里收入因此减少,面临着重新戴上贫困帽子的风险。党员致富带头人汤琴温泉山庄开业后,我就到这里工作,每月工资2200元,山庄还免费为我们提供食宿。”
像余福仙一样,拉日村的很多青壮年都实现了就业增收的梦想八大员中的施工员。到目前,拉日村有劳动力1293人,脱贫劳动力有510人,共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978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有446人,其中,县内781人,省内137人,省外69人,转移就业率71.8%。
“抓实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浩学辉带头打出的“组合拳”之三八大员中的施工员。浩学辉把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完善村庄规划,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造传统村落,提升人居环境,以特色产业为龙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糯山药、中华蜂、生态猪、鸡等生态农业发展,形成从原生态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拉日村日子好起来,“非遗”活起来,人心聚起来八大员中的施工员。杨洪程)
“抓实民族团结,形成‘五比’新风”是浩学辉当好施工员,打出的“组合拳”之四八大员中的施工员。多年来,浩学辉带头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各民族之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唱一首歌,共筑中国梦,呈现出民族同胞亲如一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通过抓实群众内生动力提升,拉日村形成了比勤劳、比“脑瓜子”、比“钱袋子”、比房子、比培养孩子“五比”新风。因为“五比”,拉日村群众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过上好日子。
打好“组合拳”,拉日村绿色发展的生态、文化、人才、基层治理、农业设施“五个基础”更加坚实,向着环境高颜值、产品高质量、生活高品质“三高”目标阔步前进:2022年,拉日村脱贫户人均收入达到了17244.68元八大员中的施工员。全村小汽车从2015年的5辆增加到现在136辆,有36户脱贫群众建盖了平顶房。
前几天八大员中的施工员,浩学辉的爱人对他说:“你是大学毕业生,又是村主任,一天到晚有忙不完的事情,但收入还没有我这个外出务工的高,你究竟图个什么?”浩学辉笑着回答:“图什么?我图的是群众有笑颜,我有成就感!”
是的,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让浩学辉有了成就感,他先后获得保和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村干部等荣誉八大员中的施工员。
END
图文:杨洪程
编辑:赵倩颍
审核:周 玲
终审:钱 龙 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