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9年,胶东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2岁的杨子荣在母亲的安排下,去安东投靠父亲。开始父亲让他去上学。两年后,杨子荣到姐姐做工的缫丝厂干活,以挣钱补贴家用。
但是好景不长。杨子荣三年学徒期刚满,厂子裁人,杨子荣被裁。后来杨子荣就到码头搬木头、扛大包,到鸭绿江江边放木排、当船工。
2、1938年底,他在鞍山千山采矿区当矿工。矿区不仅危险还要受日本监工的打骂,在一次看到日本监工打自己的工友时。
夺过监工的皮鞭,为自己的工友出了气,这样他就无法在矿山呆下去了。1943年,在工友的帮助下,杨子荣逃离了矿山,回到了老家牟平。
3、1945年8月,他参加八路军解放牟平城的战斗。同年秋,29岁的杨子荣报名参加八路军,编入胶东海军支队。10月下旬,胶东海军支队赴牡丹江地区剿匪,11月,杨子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部队改编后,杨子荣编在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一班。首长见他是个“年龄不轻,军龄不长”的老兵,便分配他到伙房当炊事员。
牡丹江地区匪患严重。首长派杨子荣等30多人,化装成便衣,先行到达海林镇。杨子荣进入有百余人枪的地主武装孙江司令部,敦促其放下武器,拒降者,就地缴械。1946年2月2日,海林镇解放。
4、1946年3月20日早晨,三营在杏树沟追击李开江部,李匪据险顽抗。杨子荣带领一班人迂回到敌人阵地侧后,他示意副班长和战士隐蔽好,独自一人跃出掩体。
威逼400余名敌人放下武器,迫使匪首李开江、张德振投降。杨子荣被评为团战斗模范。大股匪徒歼灭后,小股残匪流窜于深山老林中。部队首长组建武装侦察小分队(团侦查排),消灭残匪。
小分队负责人由既熟悉当地情况,又有独立指挥作战能力的杨子荣担任。小分队组建后,首先生擒了所谓许家四虎(许福、许禄、许祯、许祥),消灭了“九彪”李发林、马希山等惯匪。
其后杨子荣带领四名战士,化装成敌人,深入林海雪原,摸清敌情。1947年2月6日晚,他只身打入虎穴,里应外合,活捉国民党保安旅长、牡丹江一带匪首“座山雕”。
5、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在追歼顽匪郑三炮、丁焕章时,因严寒,其手枪枪栓冻结,不能击发,被敌弹击中,不幸牺牲,时年31岁。杨子荣生前所领导的侦查排,命名为“杨子荣排”。
1、孩童时代
1929年,胶东地区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2岁的杨子荣在母亲的安排下,去安东投靠父亲。开始父亲让他去上学。两年后,杨子荣到姐姐做工的缫丝厂干活,以挣钱补贴家用。
但是好景不长。杨子荣三年学徒期刚满,厂子裁人,杨子荣被裁。后来杨子荣就到码头搬木头、扛大包,到鸭绿江江边放木排、当船工。父亲杨世恩是个泥瓦匠,母亲宋学芝是个刚强的农村妇女。
杨子荣4岁那年,父母曾带着一家老少去东北安东(今辽宁丹东)谋生。除了父亲和姐姐外,母亲又领着其他孩子回了老家。在老家,母亲省吃俭用地供杨子荣上了几年私塾。
2、劝降土匪
杏树底村是位于牡丹江北部的一个山村,这里集结了从各处逃窜来的土匪400多人,他们凭借村子的有利地形和村周围高大的土墙、坚固的工事,与我剿匪部队对峙,企图负隅顽抗。
1946年3月22日,攻打杏树底残匪的战斗打响,杨子荣带领尖刀班冲在最前面。但由于敌人火力太猛,组织了多次进攻,都没有成功。为了尽早结束战斗,减少部队伤亡。
指挥部命令炮火支援。几炮打过去,敌方阵地和村子里立刻浓烟滚滚,也隐约听到村子里妇女小孩的哭喊。如果再打下去,虽然能把土匪消灭掉,但村里的老百姓也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在炮击的间隙,杨子荣一个箭步从沟里钻出来,就挥舞着白毛巾,直奔村里,去劝降土匪。在杨子荣的宣传鼓动下,许多土匪开始动摇,村里的群众也纷纷劝说土匪赶快投降。
别让乡亲们也跟着遭殃。这时,几个土匪头目出来了。为首的分别是从青背村、北甸子逃来的残匪许大虎、王洪宾,和家住本村的郭春富、康祥斌。
许、王二人色厉内荏,叫嚣着谁投降就枪毙谁;郭、康二人因家在本村,不能不顾村里乡亲们的死活,经杨子荣和乡亲们的一番劝说,有了投降的意思。双方为此发生争执,互不相让。
最终,还是郭、康人多势众,占了上峰。杨子荣乘机做工作,土匪们纷纷把枪扔到杨子荣的身边。许、王看看大势已去,也把枪扔到了地上。就这样,一场血战被杨子荣的勇敢举动化解了。
3、智擒匪首
经过近一年的剿匪战斗,大股土匪已基本被消灭,但二三十人一伙的小股土匪仍有不少,外号叫“座山雕”的土匪就是其中之一。“座山雕”本名张乐山,原籍山东昌潍。
两岁时随堂兄到牡丹江,15岁进山当土匪,18岁便当上了匪首,有50多年的土匪生涯,历经清末、北洋军阀、伪满三个时期,内部人称“三爷”。
按照以往的经验,对这种小股土匪,用大部队围剿是行不通的。团里决定,由杨子荣带领5名侦察员,组成一支剿匪小分队,扮成土匪模样,进山搜寻“座山雕”的匪窝,并待机剿灭。
同时,派出部队跟踪配合。1947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五,杨子荣一行6人接到命令后进山剿匪。在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座工棚,工棚里住着十几个人。
杨子荣先是用土匪手势和黑话试探,意思是自己遇了难,走投无路,想请人帮忙牵线,投奔个山头。一个自称姓孟的工头搭了腔,答应领他们去一个地方。
把他们带到了20里外的一个空木棚子,交待了几句后就走了。杨子荣他们在工棚里一连等了两三天,也不见孟工头的影儿。正在着急的时候,孟工头回来了。
这回他把杨子荣一个人领到了附近的一个屯子,并在屯长家里见了两个人。两人先是一番土匪黑话试探,见杨子荣对答如流,才亮出了真实身份。
一位自称姓刘,是“座山雕”的副官,另一位被称为连长,两人表示同意引荐杨子荣等人上山。两天后,两人如约来到杨子荣他们住的工棚。
杨子荣让战士把两个土匪给绑了,并假意解释说: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一下,到了山上再说。两个土匪觉得到了山上自会见分晓,也没太在意,就领着杨子荣他们直奔“威虎山”。
“座山雕”一路上设了三道哨卡,当初要是派大部队清剿,不论惊动了哪一道哨卡,土匪都能逃得无影无踪。杨子荣他们每过一道哨卡,都由两个土匪上前搭话。
然后,把岗哨也一块绑了,一同押上山。过了第三道哨卡不远,就到了“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当地人称做“马架房子”的木棚。杨子荣命令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枪口对准土匪。
棚子里一共7个土匪,其中一个白头发、黑脸膛、长着一副鹰钩鼻子、留着一把山羊胡子的瘦小老头就是臭名远扬的“座山雕”。
杨子荣命令战士把“座山雕”和其他几个土匪一起绑了,没费一枪一弹,端了土匪的老窝,活捉了“座山雕”和土匪13人。
4、青年时代
1938年底,他在鞍山千山采矿区当矿工。矿区不仅危险还要受日本监工的打骂,在一次看到日本监工打自己的工友时。
夺过监工的皮鞭,为自己的工友出了气,这样他就无法在矿山呆下去了。1943年,在工友的帮助下,杨子荣逃离了矿山,回到了老家牟平。
5、百鸡宴
年三十,威虎山要摆“百鸡宴”,让杨子荣担任值日官和“百鸡宴”的司宴官。白天杨子荣指派着全山的匪徒把威虎山前前后后,摆了六六三百六十根松明火把。
说是“山光普照”,还把大厅里里外外安上了60盏猪油灯,说这正应座山雕的六十大寿。他还说服座山雕以大庆为名,要把今年的百鸡宴全摆在厅里,以便于小分队进来一网打尽。
座山雕对他的这些安排大加赞赏。天近黄昏,“百鸡宴”即将开始,从火车上乘机逃跑的小炉匠,逃回了威虎山。杨子荣震惊之余,决心随机应变,先发制人。
于是,当着座山雕和“八大金刚”的面,杨子荣利用小炉匠不敢说出自己被俘经过的弱点,嘻笑怒骂,逼得小炉匠前言不搭后语,黔驴技穷。小炉匠气急败坏喊道:“你不是胡彪,你是共军”。
杨子荣很想一枪打死他,与敌人同归于尽,那样他就前功尽弃了。他仍继续镇定自若地与小炉匠舌战,直追问得小炉匠破绽百出,引起了座山雕的怀疑,最终座山雕开枪处决了小炉匠。
杨子荣在“百鸡宴”上八面威风,巧施安排,匪徒们个个喝得烂醉如泥,东倒西歪。小分队及时赶到,杨子荣和战友们,一举全歼威虎山的这伙顽匪,战斗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1、小说通过讲述他智识小炉匠;化装成土匪胡彪,只身打人匪巢,取得悍匪座山雕的信任;一次次战胜敌人的阴谋,舌战小炉匠,活捉座山雕,与战友里应外合智取威虎山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英雄壮举,成功地表现了杨子荣超凡的智慧和胆气,深刻地揭示了其坚定崇高的精神信仰和革命信念。
2、1946年冬天,国民党在东北地区成立了由伪满官吏、地主、恶霸、土匪等组成的“中央先谴军”。这群乌合之众不断对我军进行军事骚扰,其中匪首许大马棒、座山雕、马希山等人分别集结残股,窜居深山密林之中,长期进行暗杀破坏,手段残忍无比。
东北地区一时间匪患成群,这对当地百姓的工作、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并严重破坏了土地改革的成果。为了清除匪患,军区领导决定改变战术,组织了一支36人的小分队。
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带领下,杨子荣、孙达得、高波等人深入林海雪原,先后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围剿大锅盔,与这些“鲨鱼性、麻雀式”的凶残敌人斗智斗勇、殊死拼搏。经过一次又一次艰苦卓绝的激烈交锋,匪徒们最终被全部歼灭,小分队取得了剿匪的全面胜利。
小说通过讲述他智识小炉匠;化装成土匪胡彪,只身打人匪巢,取得悍匪座山雕的信任;一次次战胜敌人的阴谋,舌战小炉匠,活捉座山雕,与战友里应外合智取威虎山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英雄壮举,成功地表现了杨子荣超凡的智慧和胆气,深刻地揭示了其坚定崇高的精神信仰和革命信念。
扩展资料
时代背景
1946年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地区形成敌我对峙的局面。解放军为了巩固根据地,发动人力物力支援解放战争,开始实行土地改革。但一小撮被击溃了的国民党匪首,逃进深山密林,与当地的惯匪及地主恶霸相勾结,组成土匪武装,出没无常,进行疯狂的烧杀抢掠,破坏土地改革。
于是,上级研究决定组织小分队进山,实行小群动作,边侦察边打击敌人,侦打结合。作者和他的战友们便承担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的一部分。他们于1946年冬深入东北小兴安岭一带的深山密林,与号称拥有几个旅的匪首展开了周旋。
由于党的英明领导和亲切关怀,由于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在这场突破险中险、经历难中难、发挥智中智、战胜魔中魔的斗争中,作者和他的战友们的意志锻炼得更加坚强了,并在军事技术和战斗策略上战胜了敌人,直至将匪徒消灭。
在斗争中,他们发挥了解放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战胜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克服了想象不到的困难。他们有时在石洞里睡觉,和野兽为邻;有时钻到雪窖里休息,地当床、天作被;跨谷飞涧、攀壁跳岩,突破天险,在气温低达零下38至40度的雪海里侦察战斗。
曲波的战友杨子荣当年是一个排长,他只身进入三代恶匪、国民党旅长座山雕的营寨,以惊人的勇敢和超人的智慧,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从而调动了敌人,活捉了老奸巨猾的座山雕。但不幸的是,在林海雪原战斗的最后日子里,杨子荣中了敌人的无声手枪而光荣牺牲。
百度百科-林海雪原(曲波创作小说)
杨子荣(1917-1947),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人.1945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团侦察排长等职.
1929年,杨子荣一家因生活所迫,迁往安东谋生.12岁的杨子荣,在安东一家私营缫丝厂当童工.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安东地区,杨子荣的父亲染病身亡.母亲领着两个妹妹回山东老家,留他在安东继续谋生.四年后,他和老乡结伙到鸭绿江上当船工,顺水放排,逆水拉纤.后来,他被日军抓当劳工,流放深山采矿,过着牛马生活.他饱尝了人间的疾苦和亡国奴的滋味,结识了不少患难与共的朋友.1943年,他不忍洋人的欺凌,带头打了为洋人服务的工头,从东北跑回山东家乡.1943年春天,杨子荣因与日本工头发生冲撞,被迫跑回山东老家.他回家以后,秘密加入了民兵组织,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后与一位名叫徐万亮的姑娘结了婚.1945年8月,他参加八路军解放牟平城的战斗.同年秋,29岁的杨子荣报名参加八路军,编入胶东海军支队.并于1945年10月随部队开赴东北.
10月下旬,胶东海军支队赴牡丹江地区剿匪.1946年1月,杨子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部队改编后,杨子荣编在牡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一班.首长见他是个“年龄不轻,军龄不长”的老兵,便分配他到伙房当炊事员.他经常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热饭送到前线,帮助抢救伤员,关键时刻还给排长、连长出主意、当参谋,博得指战员的称赞和爱戴.由于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杨子荣立过特等功,被团里评为战斗英雄,并被提升为侦察排排长.
牡丹江地区匪患严重.杨子荣所在部队,担负着剿匪、保卫土改的重任.首长派杨子荣等30多人,化装成便衣,先行到达海林镇.杨子荣进入有百余人枪的地主武装孙江司令部,敦促其放下武器,拒降者,就地缴械.1946年2月2日,海林镇解放.
在长期的剿匪斗争中,杨子荣留下了极多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1946年3月20日早晨,三营在杏树沟追击李开江部李匪据险顽抗,杨子荣与营长交换了作战意见,部队正面佯攻,进行火力侦察.杨子荣带领一班人迂回到敌人阵地侧后,他示意副班长和战士隐蔽好,独自一人跃出掩体,巍然挺立在敌群中,威逼400余名敌人放下武器,迫使匪首李开江、张德振投降.杨子荣被评为团战斗模范.大股匪徒歼灭后,小股残匪流窜于深山老林中.部队首长组建武装侦察小分队(团侦查排),消灭残匪.小分队负责人由既熟悉当地情况,又有独立指挥作战能力的杨子荣担任.小分队组建后,首先生擒了所谓许家四虎(许福、许禄、许祯、许祥),消灭了九彪李发林、马希山等惯匪,其后杨子荣带领四名战士,化妆成敌人,深入林海雪原,摸清敌情.
1946年5月,杨子荣带领侦察员两次进入亚布力山,摸清了敌情.部队根据他提供的情报,一举歼灭股匪“许家三兄弟”和国民党接收大员———赵专员.6月间,他一人去绥芬河侦察匪情,回来路过一个森林小屋,发现有土匪在里面说话.他本可以不管,因为当时附近溃散匪军很多,搞不好就脱不了身.但又一想,敌人不多,也没有防备,能抓几个俘虏回去,可以提供更多的情况.于是,他悄悄摸近小屋,在门旁突然喊道:“不许动!我们是民主联军,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接着又机智地喊:“1班堵房后,2班准备好手榴弹,不出来就往里扔!3班跟我来准备抓活的!”屋里的敌人吓坏了,忙喊:“别扔手榴弹!我们投降!”杨子荣厉声问:“里面有几个人?”“我们3个.”土匪答道.杨子荣心想,3个人就好办了.他喝令:“先把枪扔出来,再一个一个地爬出来,脸朝地,不许抬头,谁抬头就打死谁!”土匪们先甩出了3支步枪,又一个接一个地爬了出来.杨子荣命其中一个土匪解下绑腿,把另两个家伙倒背手绑上.然后他又把这个土匪的双手捆好,把3支步枪的枪栓卸下装到自己兜里,再把卸了栓的步枪挂到3个俘虏的脖子上,一起带回团部.团里从抓回的俘虏口中得到了有关土匪“姜左撇子”的重要情报.部队马上分兵两路奇袭了该匪,俘敌百余人,我方无一伤亡,并活捉了自吹“左手打枪百发百中”的惯匪“姜左撇子”.
1947年2月6日晚,他只身打入虎穴,里应外合,活捉国民党保安旅长、牡丹江一带匪首“座山雕”.东北军区司令部给杨子荣记了三等功,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
孤胆探敌穴是杨子荣侦察行动的一大特点.一次,他利用匪兵换岗的机会,钻进匪兵宿舍,推醒一个匪兵,说:“起来,换岗了!”匪兵一出来,就被抓了“舌头”.又一次,在一个屯子侦察马喜山逃匪的情况,杨子荣顺手抄起一家门口的扁担和水桶,大模大样地在村里各院串了一遍,把匪情摸得一清二楚.杨子荣还很懂反侦察,剿匪部队每到一个村子,只要是雪天,杨子荣就沿着村子转一圈,发现有外出或进山的脚印,就知道村内有土匪的坐探,循着足迹追击大都有收获.由于杨子荣完成任务出色,被选为出席团第一届英模大会的模范.
不幸的是,2月23日杨子荣在同部队继续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杨子荣冲在最前面,由于他的枪栓被严寒冻住而未能打响,土匪的子弹却击中了他的胸部,杨子荣倒下了.为表彰他的英雄事迹,杨子荣所在团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其生前所在的排被命名为“杨子荣排”. 杨子荣为了投身革命,毅然告别了年轻的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这一走竟是他和家人的诀别.他的女儿不久夭折,妻子也积郁成疾,几年后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杨子荣虽然只走过了短暂的31年的人生历程,但是他和他为了全国解放而浴血疆场的战友们却永远没有走出我们的记忆,没有走出林海雪原.无论时空怎样转换,雄奇苍茫的林海雪原,都会因为拥有了他们而熠熠生辉.昔日的青春热血换来了今日的丰饶安详,巍巍群山,连绵林海,因此也就永远融入了他们的呼吸,他们不朽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