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刘备是个怎么样的人物_刘备是个怎么样的人

内容导航:

  • 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刘备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 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 三国演义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 一、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简短点就用4个字盖棺论定:折而不挠

    意思:经常遭遇挫折,但是永不气馁,顽强奋斗

    ◆陈寿: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吕布:是儿最叵信者。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傅斡: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张辅: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人物评价
    [编辑本段]

    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刘元:“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夫

    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

    刘晔:“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

    孙胜、贾诩:“刘备雄才。”

    诸葛亮:“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

    赵戬:“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则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

    傅干:“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

    陆逊:“刘备世之枭雄。”

    张辅:“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张松:“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雠也,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

    刘巴:“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

    钟会:“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朔野,困踬冀、徐之郊,制命绍、布之手,太祖拯而济之,与隆大好。”

    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赞昭烈皇帝:“皇帝遗植,爰滋八方,别自中山,灵精是钟,顺期挺生,杰起龙骧。始于燕、代,伯豫君荆,吴、越凭赖,望风请盟,挟巴跨蜀,庸汉以并。乾坤复秩,宗祀惟宁,蹑基履迹,播德芳声。华夏思美,西伯其音,开庆来世,历载攸兴。”

    诸葛亮上表刘禅:“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啕,若丧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

    习凿齿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二、刘备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我认为单看刘备这个人他真的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不是表现在军事政治上的那种魅力,更多地散发出来的是那种人性的魅力,那种发自内心的善良、忠厚,毫无疑问刘备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领导者,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感受一下源自刘备的特殊魅力,体会刘备有哪些比别人都厉害的值得称赞的地方。

    刘备是一个非常善于骑马和射箭的人,毕竟刘备的开国的人,对于他来说,他经历了非常多的大大小小的战争,而且他一直都是处于战场的最前线,所以可以说是非常的有经验的,骑马射箭这种最基本的事情对他来说是非常的容易的。

    第二是非常值得一提的一件事,那就是刘备是一个具有超高情商的人,他为人真的十分的善良、真诚、忠厚,并不像那些行事阴险狡诈的人一样,他的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人格的魅力,正是因为他的这个特质,他也得到了各诸侯国的尊重与信任,而且许多军事上非常有才能的政治家们也是十分的欣赏刘备,可以说刘备的人缘真的是非常的好了,能够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这和他的真诚善良的本质是分不开的,从这点看,刘备是比其他人强百倍的。

    刘备是一个具有坚强品质的人,大家都知道,在历史上刘备打过非常多的败仗,失败了很多次,但是对于刘备来说,这些失败并没有把他打倒,而是使他更加的坚强!

    三、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刘备勇敢好战,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1、出色的眼光:无论是看人识人的眼光,还是洞悉天下的眼光,刘备都是非常敏锐的,所以他才能拥有如此多的名将名臣;

    2、坚韧不拔的意志:刘备一生败多胜少,颠沛流离,但是他却从来不放弃,刘备二十多岁奋战于乱世,辗转数十年,到了将近五十岁才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

    3、巧妙的处世与待人手段:刘备前期数次易主,但是却能始终保有较高的声望,而且能驾驭关张、诸葛等能力远在自己之上的名臣,可见他的手腕之高超。

    扩展资料:

    刘元起: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

    裴潜: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刘晔: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

    孙胜、贾诩:刘备雄才。

    郭嘉: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

    诸葛亮: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是指以良好的德行使人佩服。刘备虽然在机权干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却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曾以此感化了刺杀他的刺客。刘备临死前还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刘禅,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参考资料:

    四、三国演义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古代人计身高都是说几尺 比较粗略 刘备身高大约1米74 关羽2米1 张飞1米9历史事实上的刘备性格非常坚强 一次次失败 一次次有爬起来 而且人望特别好 经常读史书 刘备一生一直是在打仗 久经沙场的老将了 下面是他具体他的一生 和三国演义里的却别很大你看看吧: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由于“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所以以下也称他“大耳”,呵呵...

    好了,直入主题。大耳从小家境贫寒,成年后织织草鞋度日,要钱没钱,要名没名,要人没人,却有一颗创业的心。不容易的,想想现在哪位能在啥都没有的情况下创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于是乎,大耳为了能有些资本,死活扯上了“皇叔”的关系,不管真假,这“皇叔”的称谓也算聊胜于无,当时也没啥人当回事情,这才有了后来孔融说听说过平原刘备,把个大耳激动得不行...... 说了这么些,无外乎一点:刘备起家不容易,他没有另一位枭雄-曹操所拥有的家族势力和官宦背景,起点完全不一样的。但请看扁刘备力挺曹操者,客观点看具体环境。

    先说说刘备的御人识人上。

    大耳起家时就得到了三国时代一些最优秀的人才,他的两个义弟(历史上没有结义的说法):关羽张飞。尤其是关羽,其统兵能力在三国时代是位居最前列的之一。看了演义以及后来的网络文章,很多人会觉得大耳是靠哭吸引住人才和哭出天下来的,或美其名曰“伪君子”。真的如此?关羽张飞在刘备最最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不离不弃,忠心耿耿。此外还包括才能不那么出众的糜竺简雍等,靠哭能哭得他们死心塌地啊?笑话了。演义的功劳,和李世民一样,被演义描写为只知道哭,有事问军师。都知道小李是军事才能最好的皇帝吧?其实刘备也一样委屈的。

    刘备为何一开始那么落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实力使然。他没有自己的地盘,缺乏成功的物质基础,结果被打得到处流窜。在那样的日子里,没有发生属下叛变,实在是不容易的。其御下能力和魅力可见一番。而后来的杰出人才卧龙凤雏,乃至黄忠魏延等,无不甘效死命,且其大部分人才的获得,是来自三国中期(中后期可鲜见优秀人才加入曹营的哦)。后来对诸葛亮说的:“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证明他比诸葛亮识人能力更高一层。

    而白帝托孤,更是刘备用人识人的光辉一笔。现在竟然有人说这是刘备设局束缚诸葛亮,还什么“帐后刀斧手...”云云,真是写架空小说的好手。很简单的,他不死的话,干嘛说这种话?而他死了,这句话还有效力吗?诸葛岂非可以用此成为夺位的凭证?对比下曹睿托孤司马懿吧...... 地球人都知道,司马家是很“对得起”曹家的......

    至于提拔黄忠魏延,笼络益州士大夫阶层,这些就不说了。

    其次说说他的政治品格。

    刘备的口号是兴复汉室,自己以皇叔自居,在那个年代无疑非常有号召力。虽然实际效果没有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有效,但在政治上颇得忠于汉室的士大夫阶层所接受。而其人宽厚仁义亲民的政治风格,最符合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

    说到宽厚仁义亲民,可能很多当代人觉得不算什么。可要知道,我们现在的物质水平远远超过古代,没有劳役制度,没有严厉的等级制度,没有严酷的刑法,自然对宽厚仁义亲民感觉淡薄。当然无法体会当一位终日劳作的百姓突然看到一个出身贫寒却宽厚亲民,还号称是皇叔的官府大员出现在面前的感受,而且要注意是在乱世中!So,别太把所谓的“真小人”当回事,那时的宽仁难能可贵!看到很多小网民口口声声不把宽仁当回事,却对曹操屠徐州、坑降卒的行为默然无视,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也许中国真的进入了纯粹的利益时代了......

    刘备人望上的巅峰之作发生在曹操南征时。“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刘表死后,荆州吏民立马选择了深浮人望的刘备,而不是刘琮。诸葛亮劝他攻刘琮,占荆州,他却说“吾不忍也”,而三国志记载,刘表临终想将荆州托付给刘备,刘备却以“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拒绝了。
    和十多万民众一起走,日行只有十余里。众人劝他先走,他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终于被曹操的虎豹骑追上,刘备大败,1W多士兵被打散,妻子死,两个女儿失散乱军中,那个该死的阿斗却没死掉...... 说他作秀?那真是小人之心了。战争无眼,这样做会掉脑袋的刘备不知道?中国古代史上这样的行为都很少见。军事上刘备大败,政治上却赢得了万世的赞誉。

    事实上,当刘备安顿下来后,失散的士卒很快汇聚到他身边(这才使刘备有资本打赤壁)。而赤壁之战后,刘备在江南的公安屯居下来后,每天都有东吴占据的江陵的士族和百姓渡江投刘备。所谓的人望,就是这样了。

    再说说他的军事才能。

    演义里,诸葛出来前,大耳似乎就是败仗。诸葛出来后,那帅印什么的都给了诸葛,大耳就坐在旁边听听...... 这实在是曲解啊!刘备所有的功劳,都被诸葛代替了,冤枉啊......

    实际上,终刘备一生,蜀汉的军队都是他亲自指挥的。和曹操一样,有军事才能的统帅都会选择自己统兵。三雄唯一例外的是孙权,这家伙几乎没啥军事才能,他统兵打的,输的多... 而委托手下大将指挥的,都效果好。比如:周瑜和陆逊...... 在蜀汉集团中,军事才能是以刘备为首的,或者说,其他将领尚未能有机会体现出高于刘备的才华,这与刘备地盘小,没法授权给某位大将有关,例外的只有关羽。

    诸葛出来前,刘备没有地盘,军队人数很少,打不过曹操很自然。可有了地盘后,刘备在统兵的情况下没有输给过曹操。赤壁、入蜀、汉中、彝陵都是他自己指挥的。包括期间和东吴冲突,就是他自己率军增援关羽与东吴对峙的。演义里为了突出诸葛,把刘备指挥的都归功到诸葛亮身上了,这个是不正确的。刘备的军事才能逊于曹操是无疑的,但其他将领都不在刘备话下。法正就是这么劝的“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 汉中前期夏侯渊大败,后来曹操亲自上阵也无可奈何,说明了刘备的军事才能。毕竟,双方实力较为接近时对决才有意义,差太多的话,再有才能也不济事。

    后来的彝陵之战,很多人说为啥不派赵云出征,不派黄忠出征云云,殊不知,此时马超黄忠已死,而张飞也遇刺而亡。蜀国已经没有超过刘备的统帅了。且不伐东吴,隆中对的国策无法实施,刘备势必攻击东吴的。没看人诸葛亮在正史里就没劝刘备不出兵?彝陵之败和曹操的汉中之败差不多(当然后果差多了),都是久攻不下,兵疲而败,区别在于曹操人多打刘备人少而无功而返,而刘备是人少打陆逊人多大败。刘备在指挥上没犯大的错误,分兵连营也很难说错误,但不管怎样,陆逊比刘备更高一筹是无疑的。

    说到这里真奇怪孙权的战略。明明关羽攻击曹仁的时候曹兵大败,连徐晃、张辽(东吴的苦主啊)都调离了合肥前线,那时坐候蜀魏两败俱伤,自己去攻击合肥,夺取意义重大的江淮一带更好。孙碧眼却死活看不到这个,要背盟偷袭,真奇了怪了......

    最后说说其人的坚韧个性。

    一生颠沛流离,总是被到处赶,却从来未曾灰心和放弃,坚韧不拔,意志坚定,实在令人赞叹。屡次的打击,妻离子散,部属失散,每次都能在失败时收拢住部下对自己的怀疑,离散的心,用MBA的话说,领导力不可谓不强啊!放到当代社会,这种个性也很值得推崇,奈何演义的缘故,这个个性从来没有得到正面宣扬。当代也少有人对这个品性看重,悲哀啊......

    总结下:曹操有家族和官宦的先发优势,孙权直接拿了父兄的基业,唯刘备白手起家,鼎立于三雄之间。还是曹操的评价最贴切了:“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