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_恭亲王奕欣到底能不能干?他在历史上的作为大吗?为什么他连慈禧也斗不过?

内容导航:

  • 恭亲王作为皇室的血脉,他为什么斗不过慈禧?
  • 恭亲王奕欣为什么与慈禧联合发动辛酉政变?
  • 恭亲王可以铲除八大顾命大臣为何不铲除慈禧呢?
  • 恭亲王和慈禧把肃顺他们干了后,慈禧垂帘听政,恭亲王奕欣那时在干什么?他帮助慈禧掌权后被慈禧削权?
  • 一、恭亲王作为皇室的血脉,他为什么斗不过慈禧?

    慈禧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自身的权谋也比恭亲王要强,同治和慈禧是清朝的正统统治者,他们是得到满清贵族和朝廷官员支持的。在辛酉政变中,慈禧和恭亲王是互相利用,事情过后,恭亲王是议政王,慈禧巩固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权利。

    要知道在清朝后期,亲王是没有权利的闲王,不能参于朝政的,能参加朝政的都是满汉军机大臣和皇帝太后,你恭亲王做到议政王和军机领班大臣朋友因为慈禧的支持,同时慈禧用恭亲王也是用来打压其它反对她干政的官员的,可见慈禧是具有主动权的。

    _恭亲王奕欣到底能不能干?他在历史上的作为大吗?为什么他连慈禧也斗不过?

    慈禧在同治的几年巩固了自己的权利后,她觉得恭亲王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啦,就免了他的议政王职位,让他回家养老去,没想到那些洋人却支持恭亲王,因为恭亲王搞洋务运动嘛,洋人都喜欢他。

    洋人要求慈禧必须让恭亲王复职,慈禧妥协了恢复恭亲王的职位。恭亲王到此时也知道必须做出反击,最好能搬倒慈禧。所以恭亲王抓住了慈禧身边的太监安德海,想以此为借口搬倒慈禧。一个奴才不可能威胁到她,慈禧当机立断斩了安德海,稳定了自己的权威,恭亲王无可奈何了。

    慈禧认识到洋人支持恭亲王就因为恭亲王进行洋务运动给洋人带来好处,既然这样,慈禧就培养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一些自己的人,

    李鸿章等人也是洋务运动的干才,随着时间的发展,洋人反而和李鸿章等人亲近,远离了恭亲王。到这时候,恭亲王最后的依靠都没有了,因此慈禧下手免掉了恭亲王的所有职务,彻底让恭亲王做一个闲王。

    恭亲王有没有兵力,他反动就是叛逆谋反,再者慈禧的心腹李鸿章的北洋军是清朝最大的军事力量,恭亲王一旦兵变,他的生命都保不住,因此恭亲王只好黯然离开了清朝统治阶层,回家养老去。

    二、恭亲王奕欣为什么与慈禧联合发动辛酉政变?

    慈禧的做法和刘邦差不多。刘邦当初将韩信拜为大将军,让其一统三军。由于韩信当时军事才能非常卓越,所以在楚汉争霸过程中,韩信是刘邦手下最有军事能力的,也是功劳最大的。应该说刘邦的江山就是韩信打下来的。但是韩信没有想到的是,刘邦其实是利用了他。
    刘邦在看到韩信的军事才能后,感觉到了一股威胁,因为他怕韩信夺了他的江山,也就是韩信已经功高镇主,刘邦再没有什么可封赏他了,所以对他起了杀心。
    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这时候他开始对韩信由一开始的利用逐步变为一步步地削减,韩信当时有句名言:“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曾经风光一时的韩信大将军,就这样被汉高祖刘邦一步步地夺了兵权,最后韩信被汉高祖的皇后--吕太后杀死(刘邦是默认吕太后杀韩信的)。而吕太后最后却成了篡夺刘氏江山的历史上第一个慈禧。

    我这么说,你明白了吧?

    三、恭亲王可以铲除八大顾命大臣为何不铲除慈禧呢?

    不能

    四、恭亲王和慈禧把肃顺他们干了后,慈禧垂帘听政,恭亲王奕欣那时在干什么?他帮助慈禧掌权后被慈禧削权?

    恭亲王奕䜣是道光皇帝的六儿子,道光皇帝生前就很欣赏奕䜣的才干,死前“朱谕‘封皇六子奕䜣为亲王’”。
    他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名王重臣,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为中国近代工业创始和中国教育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他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建议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使清朝外交开始步入正轨并打开新局面。他积极出谋献策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挽救清朝的危局,迎来同治中兴。
    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奕䜣临危受命,担任议和大臣。九月十五日,十六两日,奕䜣分别与英使、法使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与《中法北京条约》,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他主持议和以及进行的大量的善后事宜赢得了西方对他的好感,为他以后外交活动创造了条件。
    咸丰帝去世后,奕䜣成为实力派人物。1861年,他协助慈禧太后,发动动了辛酉政变,处治了咸丰帝临终前立的八个顾命大臣,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其中,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被勒令自尽,大学士肃顺被斩首示众,军机处里原来的顾命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全部免职,换成文祥等人,全面控制了中枢机关。由于奕欣在辛酉政变中的出色表现,他被授予议政王大臣,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咸丰帝授权恭亲王办理与各国换约事宜的上谕同治元年开始,他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从而控制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大权。他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职务主管王朝外交事务,自此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赫赫。
    19世纪60~90年代,为了求强求富,增强镇压太平天国和抵御外侮的能力,奕䜣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以兴办军事工业为重点,也兴办民办工业,近代工业从此起步。为了洋务事业,兴办新式学校,派出留学生,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发展。奕䜣奏请两宫皇太后重用曾国藩,与列强极力维持和局,借师助剿,终于镇压了太平天国,赢得了同治中兴,奕䜣获得“贤王”美称。
    慈禧太后利用了奕䜣,也给予了奕䜣巨大权力。但随着奕䜣地位高升和声名鹊起,恭亲王奕䜣又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安。于是慈禧太后利用一切机会对他进行打击,使奕䜣一直浮浮沉沉。同治四年(1865)三月初五,编修蔡寿祺弹劾奕䜣,说他揽权纳贿,徇私骄盈,太后命令查办,七日就以其目无君上,免去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朝中大臣求情,慈禧太后才允许他在内廷行走,并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免去了议政王职务。这是奕䜣遭受的第一次打击。
    同治八年,奕䜣支持杀掉慈禧太后亲信安德海,为慈禧太后所恨。同治十二年,奕䜣劝谏同治帝不要修治圆明园,触怒了慈禧太后。光绪七年三月,慈安太后去世,奕䜣更为孤立。反复浮沉磨平了奕䜣往日的棱角,挫折了他的锐气,遇到大事他提不出应对的策略。中法战争中,奕䜣为首的军机处对于战与和拿不定主意,军队节节败退。光绪十年(1884),三月十三日,慈禧太后借口奕䜣“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职务,奕䜣集团全班人马(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被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二十年又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但毫无作为。二十四年(1898)奕䜣病故,终年66岁,谥“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