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2010级山东菏泽考生,当年以682的分数考入北京大学,现在在北京大学读博。
进入大学之后,我就开始了高中生家教,根据对高中生的了解及观察,写了一本书《直击高考漏洞》,书里对历年高考考试大纲进行整理与总结,得出高考出题规律与出题点,总结高考学习方法与技巧。如果你在高考中想考出好成绩,成为考场上的黑马,这本书值得一看,能够帮助你突破高考瓶颈。
如果有需要领取这本书的学生或者家长,私信:领书,就能免费领取。
山东是一个高考大省,高考竞争激烈,压力大,加上山东本来就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大省,学生学习好,所以一个山东的考生要想考出好成绩,走出山东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艰辛。
山东省现在取消了一二三本,只有本科,我们看一下山东本科分数:
2018年山东本科分数线:文科505分,理科435分。
但是2019年本科分数线在18年的基础上如何波动,现在无法预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分一段表,得出自己在全省的排名,就可以推断自己能不能考入本科。
文科一分一段表,也就说,如果你在全省排名在5万以内,就能考入本科理科一分一段表,如果你在全省排名在18万以内,就能考入本科。
考入本科虽然压力也很大,但是如果你能完成高中学业,规划好自己的时间与计划,找到正确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考入本科并不是难事。
但是难的是,如何考入一些好大学,在选择志愿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我整理了历年山东高考学习资料及学习方法,如果有需要领取的家长或者学生,私信:方法,就能免费领取。(如果你评论的话,是无法领取的哈)
希望每一个山东的考生都能考出自己最好的成绩,走出山东!
依据今年山东新高考情况看,想达到985、211的水平,起码要考到600分以上。我们可以怎么看待这个分数呢?
总分750分,600分相当于得80%的分。也就是说,语、数、外的基础要打好,从今年山东卷难度看,基础题和中档题做好了,每门课应该就能达到120分以上的水平。比如新高考对数学的要求是“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活动经验,明确要求同学们理解、掌握,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简单说,学懂了,会用了,就够了,不需要掌握太多的拓展知识。选科是按照等级赋分的,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看,100人中你能打败80人,你的选科分数差不多就是80分。
(江苏新高考选科赋分等级标准)
记得之前,有同学问过我,考上985的同学有什么不同吗?我就是从985院校毕业的,我从大学中举一些现象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事情吧。比如,我有个室友,他很喜欢计算机方面的东西。虽然我们不是这个专业的,但是他经常从图书馆借一些相关的书,自己自学,大学毕业后很顺利就进入了一家外企做技术。有个学弟,每次在学院的自习室都能看到他,他用了三年本科就毕业了,去了美国,没过几年他就被选入21世纪100位最具学术潜力的科研人员。读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在大学中,平时一般都不怎么学习,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我发现大家抱佛脚的方式很不一样,有的同学边看书、边刷题;有的同学先把书上的要点抄在笔记上,再集中复习;有的同学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待在一个地方,复习备考;有的同学喜欢几个人成立一个学习小组,讨论式学习。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同学首先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其次,已经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所以,我们可以预测班里哪些同学能够考上985,211,如果他们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他们基本已经一只脚踏进去了。比如,就高中生学习英语而言,有的同学喜欢背单词,甚至背简明英汉词典,词汇量惊人;有的同学喜欢读新概念英语,阅读能力很不错;有的同学喜欢英美文化,看电影、听歌,英语知识面很广,听力口语很好。这就是不同的学习策略,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但你得有才行。
如果凡事都需要听老师安排、父母安排,那你离985、211的距离就比较远。即使考上了,到大学后也还是一个迷茫的孩子!
关注@教育咨询师闫熠 ,跟一个懂点教育的人交个朋友!
新高考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新高考的赋分制度!如果赋分高了当然会像中了彩票一样高兴,但是如果是赋分低了,就会痛斥这种制度,因为高三考生的每一分,都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刷题换来的,凭什么“偷走”我的分数?
山东新高考,模拟考原始分是619分,赋分后是598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赋分的某些学科,题目过于简单了
这是实行赋分制度的根本原因,因为实行新高考后,选择不同组合的学生,完全可以报考同一学校的同一专业,但是命题者无法平衡各科试卷的难度,所以为了公平起见,采取赋分制度,能最大可能地衡量出学生在这门学科中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排名,通过公式运算,给学生赋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分数。
举个例子,甲同学选择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组合,乙同学选择了物理化学和政治组合,但是因为生物过难,政治过于简单,所以甲同学生物考了60分,乙同学政治考了80分,如果其他科目一样,那么甲同学肯定吃亏了,而吃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试题的原因,所以通过赋分可以弥补这种现象,甲同学的生物可能会赋分成70分,乙同学的政治可能会赋分成75分,这样的结果就是甲同学感觉自己赚了便宜,乙同学感觉自己吃了亏。
第二、赋分的某些学科,竞争对手太强了
赋分后分数变少,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选择的对手过强导致的,这样的情况下,赋分会更加不公平。这也是赋分制度实施时,专家的上层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一点。
比如选择物理的学生,成绩都是中上游的学生,如果把这些学生重新排名后,一些中游的学生就不行变成了“学渣”,最后分数和自己原始分相差很大。
还是以上面的例子为例,因为选择生物的尖子生较多,而选择政治的尖子生较少,如果实行赋分制度,结果很可能是这样的:选择物化生的甲同学的生物,赋分依然是60分,甚至会低于60分,而选择政治的乙同学,赋分则可能会变成90分,因为政治原始分能考80分,正常情况下已经是高分了,这个分数在赋分时,很有优势,名次靠前,所以赋分更高。这样甲和乙的差距会更大,这对于甲是更加不公平的结果了。所以,既然已经选择了这些组合,既然临时没有可能改变规则,唯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弱势学科补强,让自己的优势学科更强,只要各科都处于“分子”上,你就是赋分制度的获利者。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我们今天的主角——冯起红同学!
起红选了化学、生物、政治三科。
2020高考之后,起红发挥还不错,化学卷面考取了77分,实际卷面77分就是原始分,不是最终分(赋值分)。
2020年高考后,山东考试院很确切的统计了全省共有101040名考生选了化学,把所有选了化学的人,由原始分由高到低排名。起红的原始分恰好排在第6470名。 用起红的排名(6470名)除以全省所有选化学的人数(101040人),得6.4%。我们也可以说,起红的化学成绩排在全省第6.4%名。
我们可以看到,起红是第6.4%名,正好落到第3%——10%名考生这个范围,所对应的等级就是B+,赋值区间是90-81分。
也就是说,排名确定了,等级也就确定了,赋值区间也就确定了。反过来讲,等级和赋值区间都是根据排名作为唯一依据而确定的。
虽然起红只考了77分,但排名靠前,是第6.4%名,所以排在我们表格中的第二行,B+等级,最终分肯定跑不出90—81分这个范围。
记住:是化学原始成绩的全省排名决定了你落在哪个赋分区间!
卷面成绩的高低在一环节意义不大。关键是看你的排名!
二
原始分的比例决定了最终分的位置系数
起红的最终分,跑不出90——81这个区间,那怎么确定最终分呢?
这就要看和起红一起落入第3%——10%这个范围考生的最高原始分与最低原始分。
2020年高考后,全省选了化学的落在3%——10%内,最高是79分,最低的是70分,则起红的 77分离最低分的比例是:(77-70)/(79-70),而这一比例系数,就是起红在90——81这一赋分区间的位置系数!
记住:原始分的比例决定了最终分在赋值区间的位置!
所以,我们起红同学最终高考化学的得分是:88分!这一道送分题。
三
总 结
以上起红的案例是不是看的很过瘾?
我们来总结一下规律,大家就可以完全学会了。我选了某一科。
第一步,原始分不重要,关键看看原始分的全省排名落在哪个赋值区间,确定赋值区间。
第二步,看所有落到该赋值区间的原始分
案例是这样的:
假设小明考了61分,小明成绩所在原始成绩区间的最高分为69分,最低分为58分,转换分数区间为61到70分,那么小明转换后的成绩为63分。
其实,这个案例误导性太大!误导了几乎全部的山东家长。
我一说您就明白了,不是因为小明考了61分而落在转换区间(61—70),而是因为小明该科的全省排名,恰好落在了第26%——50%名之内,经查表,被评定为C+等级,赋值区间才确定为70——61。
这点明确了,我们再看位置系数是:(61-58)/(69-58)
得到同样的结果,我的方程实际上就是赋分制的基本原理,只是小明这一案例经典的误导了大家,让大家误入歧途而无法自拔。
再划一下重点:
1、原始分不重要,看原始分的全省排名,查表确定你落在了哪个赋值区间。
2、原始分的比例,决定最终分的位置系数。
3、套用万能公式,轻松转换分数。
4、记住冯起红同学,忘记小明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