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在六七十年代,农村走得是毛主席制定的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每个自然村,按照全村人口的多少,把它划分成一至几个生产队。为了便于耕种管理,把土地连片划分给生产队耕种。每个生产队由生产队长全面分工负责管理,生产队会计负责记录和刻算全队各项农业收入,与及各家各户的劳动收入与分得农产品的进出明细账。
《今日头条》中邀请友友们回答:“生产队时期,生产队长有没有工资?”,我是过来人,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产队时期,生产队长及生产队会计都没有工资,都是赚工分的。社员们劳动了一天,晩上劳动者集中记工分,在劳动者的《记工本》上,记上当天的工分,(每天满勤记上10分)。生产队长和会计的工分,在年终结算时按本队社员工分最多者同等结算。也算是对队长和会计的特殊优待。再没有其他任何补助。并且这一待遇,在群众会上已公示过,是得到所以社员表态同意的。
我们都知道,生产队长的工作是劳心劳神的工作,要根据本队的具体情况,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精心安排本生产队社员的具体劳动。百人生产,主事一人。如果没有熟练的农业技术,没有精灵完备的计划能力,整个生产队的农业收入,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生产队长是个致关重要的人物。白天要精心细致的安排社员劳动,晚上要开会传达党的方针政策,鼓励和动员群众积极劳动,认真搞好本队的农业生产,尽最大努力使农业夺得大丰收。
六七十年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国家的科技、教育、国防、行政、企业等部门,都需要大量的建设启动资金,所以那时候的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不但生产队长没有工资,就连大队书记及大队所有领导干部,都没有工资,他们的报酬是在夏季结算和年终结算时,各生产队摊派得来的。
那时候的干部、群众都十分朴实,法律观念强,都会自觉的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大队干部以及生产队长和会计都会自觉的按法律、法规办事,很少出现贪汚腐败现象。
六七十年代,干部流行坐队的工作方法,县政府要选派一部分干部下到各人民公社去坐队,同时人民公社也要选派一部分干部下到各村大队去坐队,然后由大队又分配到各自然村去坐队。坐队干部下基层去,同当地干部一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监督和落实政策的实施情况,监管地方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
坐队干部下到自然村坐队,毎隔二至三天,就要在生产队记工会场,向群众开一次大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解部分法律、法规,解释违法应受到的惩罚。宣讲雷锋做好事的事迹,宣讲各地出现的好人好故事。
通过坐队干部的宣讲,群众的法律意示,集体观念加强了,集体的劳动自觉性也加强了,社会上的犯罪率减少了许多,增加了社会的和谐度。人与人之间也十分友好,出现互帮互助,互敬互让大好局面。
虽然那时候,国家各项事业处于起步阶段,生活中的物质资源比较缺乏。但人们的心理压力小,各家庭的经济差距不大,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较好。生产队的集体收入也在逐年增加,同时也在逐年增添农业小型机器,如柴油打麦机,脚踏稻谷脱粒机,小型打田机都在逐渐进入生产队。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慢慢提高。
以上记录的是社会主义集体时期的部分实况,许多年长者,还十分留恋那个时期的生活。我们现在丰富的物质生活,也是在那个时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人们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谢谢阅读,我的原创。
谢邀请,单位开不出工资是领导的责任,还是员工的责任?我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般情况下当然是领导的责任问题?为什么这样评论,主要是组织能力差,管理不到位,责任没落实到岗到人,造成经营落差,没有好的经济效益,经营有漏洞,偿罚不分明,弄的工资发放出了危机,再有领导有经营决策权,人事调动权,财务收支权,对单位全面负责权,员工薪酬按月发不了,难道这个责任不属于领导层吗?,但也不能把全部责任推给领导,比如领导把各项任务,分到班组人员,职工按时没有完成任务,那领导通知财务扣发你的工资,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你没有按章办事,不然都不完成任务,创不了经济利润,拿什么给大家发薪水,总结起来说明,领导带领员工大家团结一致,上下打成一片,以单位为家,科学管理经营,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攻关改造环境条件,领导对大家负全责,大家对领导分配的任务也必须负责,这样做才是正确的选择出路,才能在市场站住脚。
87年后进校的代课老师最惨,刚进校时84年以前为在编民办,中间又放宽到86年,大家都鼓足干劲好好干,等政策再放宽也就有转正的希望了。谁知道99年被一刀切辞退了。没有下放金更没有养老保险,身子也荒了。唉可悲啊。更气人的是后来又招了代课教师,最近人家都又签合同了,工资养老保险都有,真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七、八十年代人民公社放映员待遇怎么样
70年代初,为了解决我国农村文化电影宣传工作的落后局面,国务院下发了[1974]12号《关于认真做好农村电影发展工作的意见》的文件通知,各级政府部门又相继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先后在75年--77年在全国的每一个公社由公社(乡镇)党委政府代表国家最基层职能部门具体操作,选拔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宣传能力的优秀人才,统一由文化厅电影部门统一培训。
电影放映员必须要持有三证:电影放映证、技术等级证、放映单位登记证(放映员技术考核由县电影公司监考,考核合格后再由省革命委员会文化局核发放映证)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再担任公社放映员。
电影队由公社党委、革委直接管理,业务技术、拷贝供应由本县市政府机关单位《电影公司》管理,从此正式拉开了国家对广大农村人口通过电影队普及文化宣传的序幕。
我七十年代中期从事放映这个行业,那正是我青春年华19岁。进入这个行业后和同行们一样履行了上级组织交给我们应负有的责任。积极工作认认真真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把党的政策和温暖送到了农村的每个角落,让电影宣传搭起了党和人民密切相联的鸿桥。
七十年代的那场景记忆犹新,那时的农村文化生活非常闭塞,但农民对文化生活非常渴望。为了完成每月放映场次和队友们不辞辛劳每晚放映一般要接近0点,为了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若是新拷贝我们每晚要转点六七个放映点,放到最后一个放映点基本上是东方日出。白天有时还要承担给公社刻钢板、写标语、开会布置会场、布置宣传墙报等。挤出时间编写幻灯片为晚上映前幻灯宣传作好准备,那时再辛劳都是无怨无悔乐意接受,没有辜负上级组织对我们的关怀和希望。
我们原用的是长江牌16mm放映机和拷贝胶卷配套山东75型发动发电机,那时交通方便的公社大队(当时只称大队不称村)普遍用的是这种机型。极偏僻山区的公社大队用的是8.75mm放映机,这种机型轻装运输方便。
由于电视的普及我们这代从事半辈子这个行业的电影人已悄悄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们现已都花烛残年,但已有很多同行们为了党的放映事业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带着遗憾离我们而去,现我已60余岁能享受到国家对老放映员的生活补贴每月百多元,感谢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代电影人。
借此【悟空问答】栏目平台向所有同行们问候,祝各位晚年幸福快乐余生,好好珍惜安度好自己的晚年。
生产队记工员有生产队队长安排,有工分分配,比一般人干活省劲一点,他可以东走走、西看看,早上干重活,下午轻松些…
全国公务员队伍共有800万人,如果按照我们国家15亿人口计算的话,公务员人数的比例不算高。
要问我们国家公务员的薪资水平是多少,很难测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生活成本有高有低,收入差异也有所不同。比如说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全国各地的省会城市,沿海城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及东西部地区,五六线小县城(市)偏僻的农村地区的情况各有所不同,这一情况,决定了不同地区公务员薪资水平的高低与生活成本的高低是密不可分,是相挂钩的。
如果按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和生活成本方面的情况来衡量的话,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公务员的薪资水平会略高于全国欠发达地区公务员的薪资水平。
从表面上看,经济发达地区公务员的薪资水平要略高于欠发达地区,但是,我们国家绝大多数三线以下小城市以及部分欠发达地区因其生活成本较低的因素,家庭生活开销的支出也是比较低的。举个例子来说吧,生活在三线以下县城(市)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居民,他们无论从衣食住行方面来说,还是从全年家庭总支出来说,都要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按照我们平时习惯的说法,后者的收入水平虽然略低于前者,但是,后者低收入的“性价比”是绝对不会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