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关于原公社八大员安排政策_我是公社的八大员

生产队时,“公社八大员”是指哪些人?待遇如何?

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生产队时期,如果一个人丧失劳动力,队里会怎么安排?

如果没有儿女,由生产队派专人伺候直至去世,也有热心人帮助,专派的人队里也记工分,我们村是这样安排的。那时的人虽穷但心地善良,谁家有事,大家都去帮忙。不像现在的人各顾各。

六七十年代“上河工”,农民是自己做饭吃,还是生产队里安排?

那个时候人民公社,人人觉悟高,每个劳动人民及孩子都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奔向共产主义的社会,农民及城市里工人都会参加义务劳动,那个年代虽然穷但是人人都有幸福感参加义务劳动是很自豪的事。

六七十年代,生产队中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民如何计工分?怎么分粮?

这个问题提的,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叫五保户,生产队里啥都全包着,还记什么工分?我们邻队有一户,老太太两个儿子先后病死,两个儿媳妇先后离去,撇下一个年幼的孙子,老太太哭瞎了眼睛。这样的家庭在当时自然属于五保户了,她家的一切生产队全都包起来,吃的,烧的,用的等等。还专门安排一个中年妇女,给她家做饭,料理家务。只到孩子初中毕业,自己能做饭了,中年妇女才离开她家。虽然她家的一切消费,都是本队里的社员们劳动所得,但是,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乐意的,这就是集体的优越性吧。

如今农村的赤脚医生、接生员、民办和代课教师都有定界补助,农村防役员又如何?

87年后进校的代课老师最惨,刚进校时84年以前为在编民办,中间又放宽到86年,大家都鼓足干劲好好干,等政策再放宽也就有转正的希望了。谁知道99年被一刀切辞退了。没有下放金更没有养老保险,身子也荒了。唉可悲啊。更气人的是后来又招了代课教师,最近人家都又签合同了,工资养老保险都有,真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七,八十年代农村老放映员待遇如何?

七、八十年代人民公社放映员待遇怎么样


70年代初,为了解决我国农村文化电影宣传工作的落后局面,国务院下发了[1974]12号《关于认真做好农村电影发展工作的意见》的文件通知,各级政府部门又相继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先后在75年--77年在全国的每一个公社由公社(乡镇)党委政府代表国家最基层职能部门具体操作,选拔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宣传能力的优秀人才,统一由文化厅电影部门统一培训。



电影放映员必须要持有三证:电影放映证、技术等级证、放映单位登记证(放映员技术考核由县电影公司监考,考核合格后再由省革命委员会文化局核发放映证)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再担任公社放映员。



电影队由公社党委、革委直接管理,业务技术、拷贝供应由本县市政府机关单位《电影公司》管理,从此正式拉开了国家对广大农村人口通过电影队普及文化宣传的序幕。



我七十年代中期从事放映这个行业,那正是我青春年华19岁。进入这个行业后和同行们一样履行了上级组织交给我们应负有的责任。积极工作认认真真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把党的政策和温暖送到了农村的每个角落,让电影宣传搭起了党和人民密切相联的鸿桥。



七十年代的那场景记忆犹新,那时的农村文化生活非常闭塞,但农民对文化生活非常渴望。为了完成每月放映场次和队友们不辞辛劳每晚放映一般要接近0点,为了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若是新拷贝我们每晚要转点六七个放映点,放到最后一个放映点基本上是东方日出。白天有时还要承担给公社刻钢板、写标语、开会布置会场、布置宣传墙报等。挤出时间编写幻灯片为晚上映前幻灯宣传作好准备,那时再辛劳都是无怨无悔乐意接受,没有辜负上级组织对我们的关怀和希望。



我们原用的是长江牌16mm放映机和拷贝胶卷配套山东75型发动发电机,那时交通方便的公社大队(当时只称大队不称村)普遍用的是这种机型。极偏僻山区的公社大队用的是8.75mm放映机,这种机型轻装运输方便。



由于电视的普及我们这代从事半辈子这个行业的电影人已悄悄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们现已都花烛残年,但已有很多同行们为了党的放映事业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带着遗憾离我们而去,现我已60余岁能享受到国家对老放映员的生活补贴每月百多元,感谢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代电影人。



借此【悟空问答】栏目平台向所有同行们问候,祝各位晚年幸福快乐余生,好好珍惜安度好自己的晚年。

七八十年代,农村大队部存在“八大员",请问一下,是哪“八大员"?

CCTV历史频道八集系列片《我们是光荣的八大员》:售货员、服务员、理发员、驾驶员、邮递员、保育员、炊事员、售票员。

源于刘炽1960年代的创作歌曲《歌唱光荣的八大员》(代表作)。指称的是售票员、驾驶员、邮递员、保育员、理发员、服务员、售货员、炊事员。

以“员”为后缀构词的风气,被认为是学习苏联制度时尚的遗留物。当时的社会风气是鼓励人们从事以前被看不起的服务行业,刘炽写歌的命意也在于此。但在大肆张扬的官方文化肯定的,被实际生活惯性推搡着的人群却仍然并不看重。这一称呼从此成了一种弹性很大的模式,在当时和以后各个时期、各个行业都引来了各式各样的模仿、借用。

工人参与民主管理(“两参一改”)的八大员——计划员、统计员、核算员、定额员、劳动工资员、文化学习员、技术安全员、生活福利员;

农村有《夸夸俺村的八大员》,公社广播员、农机管理员、畜牧管理员、水利管理员、农技推广员、报刊投递员等(都可以吃商品粮);

基层文化普及有学习辅导员、读报员、创作员、图书员、幻灯放映员、文艺演出员、板报员、故事员;

科研院所有设计员、描图员、材料员、工艺员、检验员、试验员、试飞员、外协员。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