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府是一级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城区(或县级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两者虽然不同,但一般来说,都是乡科级(如果是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其级别要高一些;实行市管镇的地方,其级别也高一些)。乡镇街道中的工作人员的类别大致有以下这些:
一、公务员。乡镇一级政府,有党委、人大、政府等领导班子,并相应地配备有一些工作人员,这些机关中的正式工作人员,具有公务员的身份。街道有党工委、街道办事处,还有人大街道工委,这些领导班子成员及其相关的正式工作人员都是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
二、事业编制工作人员。乡镇街道都会有下辖的事业单位,乡镇下辖的事业单位数量多一些,街道下辖的事业单位少一些。如社保所、计生服务站等。这些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都是事业编制工作人员。
三、编外聘用人员。这些人员有城区政府统一聘用安排在乡镇街道工作的编外人员,有乡镇街道自行聘用的编外人员。有些地方由于正式工作人员难以满足乡镇街道工作的需要,为解决编制人员不足的问题,城区统一聘用了一部分人员在乡镇街道工作,其人员工资待遇由城区统一承担。乡镇街道有时为了完成自身工作的需要,也自行聘用了部分编外人员,这些人员的工资待遇就由乡镇街道自行承担了。
四、党建组织员、三支一扶人员、大学生村官。这些基层工作人员都是上级有关部门安排在基层从事相应工作的人员,其待遇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有时,乡镇街道会安排他们到乡镇街道机关工作。
五、城管队员及环卫工人。为了做好城市的市容管理工作,有的地方将城管队员、环卫工人下放到街道进行管理,作为城管、环卫的一个中队。这些城管队员、环卫工人中有个别是正式的在编人员(参公人员),但大多是聘用的编外人员。这些聘用的城管队员、环卫工人的工资一般是由城区统一标准,统一承担费用的。但工作还是在乡镇街道。
六、社区工作人员。有些乡镇街道为了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会借调一些社区的工作人员到乡镇街道机关工作。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有些是城区统一拨付的,借调到乡镇街道机关后,他们的身份还是社区工作人员,其待遇还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
七、协管员。城区的一些部门或者市级的一些部门,为了完成某项工作的需要,比如居民养老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劳动保障监察等工作的需要,安排一定人员到街道乡镇负责某项具体的工作,称之为协管员、协查员等,其工资由上级的部门承担。
八、公益性岗位人员。这是乡镇街道根据自身的工作需要,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比如机关的清扫保洁岗位、门卫值班岗位等。他们的工资大就分从就业补助资金支付的岗位补贴解决,少量部分由乡镇街道自行解决。
以上是个人了解的情况,如有不当之处,请交流纠正。
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四川乡镇公务员
工资3300,公积金双边1500,加上乡镇补贴,工龄补贴,年终有2-3W奖金。平摊到每个月,工资有6000多
87年后进校的代课老师最惨,刚进校时84年以前为在编民办,中间又放宽到86年,大家都鼓足干劲好好干,等政策再放宽也就有转正的希望了。谁知道99年被一刀切辞退了。没有下放金更没有养老保险,身子也荒了。唉可悲啊。更气人的是后来又招了代课教师,最近人家都又签合同了,工资养老保险都有,真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乡镇公务员的出路在哪里?这个出路我看无外乎是升职务、升级别,为国为民贡献越来越大。从根本上讲,在自己,从脚下起步,勤恳工作,吃苦耐劳,开拓创新,一心为民,拿出德勤能绩的表现。能力突出可升职,当领导干部,有多少大干部不是从基层做起,一步步升迁的。
升职务的毕竟占比少,但现在实行《职级并行规定》,升不了职,表现好可对应升级,权小些,但钱少不了多少。
至于为国为民贡献大小,那也在自己,基层公务员干出大业绩,做出大奉献也多的是。
但一切讲究实事求是,其中自己的品质、能力、努力是根本,不要好高骛远。
我不否认外因作用有,比如人际关系等,但那也离不开内因,否则,升了也有干不好甚至贪腐变坏的。
抛除高配之外,乡镇的副职指的是党委副书记、副镇长等领导干部,副科级。体制内的干部待遇,主要包括政治待遇、工作待遇和生活待遇等。
第一,在政治待遇方面。
这里分两类,一类是担任乡镇党委委员的副职,基本上能够参加乡镇所有的重要会议,包括审议“三重一大”事项的党委会。基本上能阅读所有重要文件(部分重要涉密的除外)。能听取各类工作汇报,能代表乡镇参加重大活动等。
另一类是不担任乡镇党委委员的副职,比如单纯的副镇长。这类副职不能参加党委会(部分会受邀列席),这是与第一类最直观的差别,其他的差不多。
第二,在工作待遇方面。
1、乡镇副职属于乡镇领导,可以通过参加会议、听取汇报、调查研究等形式,发出有关指令、作出有关部署。
2、乡镇副职可以参加市、县党校的培训,接受有关学习教育。
3、乡镇副职可以拥有自己的单独办公室,但办公用房面积一般不超过12m²(县级机关副科是12m²)。
第三,在生活待遇方面。
1、乡镇副职的职务工资是1010,级别工资从24级至17级不等。
2、享受乡镇公务员应有的津补贴政策,具体各地情况不一。
最后,在老百姓眼里,乡镇副职再小也是“官”,在很多方面可以决定、影响他们的生活,帮他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普遍比较受尊重,还是有一定地位和威望的。这是乡镇副职最有成就感和心理优势的一面。
我就是乡镇的事业编工作人员,乡镇的事业编制,一般是计生服务所、农技中心、文化站、水管所、林业站等编制的。乡镇的事业编制考进去一般都是这些编制,虽然是这些站所的编制,可是并不意味着就在这些站所上班,只负责这些站所的工作,而是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来分配工作的。像我是计生服务所的编制,但是并不是在计生办(计生服务所)工作,而是根据工作需要分配到了经济发展办公室,而经济发展办公室并不是只是单一的只管经济方面的工作,而是包括经济、安监所、消防、打假、统计、武装等各种各样的工作,一到年底,考核的资料都要做五六套,同时还要驻村,是一个行政村的驻村负责人,这些还不是全部的工作,平时哪里出现紧急的情况,比如山林失火,全部人员都要集中上山救火。因此可以这样说,事业编工作人员是乡镇的核心力量,因为他们比公务员稳定的多,比较少调动,但是所负担的工作比公务员只多不少 ,在我单位,每个办公室都有一两个事业编工作人员负责做着办公室大部分的工作。
履行公职,国家财政支付工资的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是公务员。乡镇的公务员可以通遴选考试,被选调到市里工作。特别优秀的乡镇公务员,根据需要随时都可能被选调到市里工作。
上一篇:八大员可以办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