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并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是因为他在一开始就没有评选“唐宋八大家”的资格。
但不是因为他才华不够,也不是像一些“愤青”说的那样不屑入选。
需要先搞明白,什么是“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唐代两人,即韩愈和柳宗元;宋代六人,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之所以选这八个人,是因为在明代有一个叫“朱右”的人,编了一本名为《六先生文集》的散文作品选集,因为将“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并列起来了,实际上入选的作者一共有八个。
明代中后期的时候,唐顺之选《文编》,唐宋文也只收录了这八个人的作品。而茅坤更是将“三苏”拆分,重新编选了《八先生文集》和《唐宋八大家文钞》,至此才将“唐宋八大家”的名号确定下来。
从这个过程就能看出来,主要的编选者唐顺之、茅坤是是“唐宋派”古文的倡导者,而收录的这八个人的作品是“散文”。
所以,“唐宋八大家”的全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那么,这八个人是以什么标准选出来的呢?
唐代韩愈和柳宗元都是中唐时期的人物,并且一起发动了“韩柳古文运动”,成功改变了当时的文体和文风。
李白除了诗歌之外,并非没有写过文章,就像其著名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也历来被人称颂。
但是,这篇文章是“骈文”,也是初唐、盛唐时期非常流行的体裁。
这种文风是继承自六朝时期的四六骈文的,虽然在优秀的作者笔下,骈文还是散文只不过是形式的问题,内容依然非常精彩,但架不住平庸的作者更多,就拉低了对于“骈文”的整体评价。
很多作者过分地注重形式的华美,语言的绚烂,写出来的作品非常空洞,就是一堆华而不实的文字垃圾而已。
这样的文风对社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文风的孱弱会影响一个社会的气格,使得奢靡之风盛行。
韩愈、柳宗元所践行的就是“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的文风,摒弃了华而不实的骈俪色彩,注重文章内容的实质性。
并不是说“骈文”不好,而是通过用文风变革的方式,让文人变得务实起来。
所以苏轼才会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称韩愈: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同样的,“宋六家”也有和韩柳相似的遭遇,他们一同掀起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北宋的这次文体革新主要反对的是“太学体”文风,即故意把文章写得艰涩难懂,美其名曰“古意盎然”。
而有趣的是,“太学体”正是反对骈俪文风的“西昆体”而出现的,但显然矫枉过正了。
关于“太学体”还有一个比较好玩的故事。
欧阳修在负责编纂《新唐书》的时候,见到前辈宋祁在一些措辞上犯了“太学体”的毛病,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委婉地提醒他。
有一天早上,欧阳修在公署的大门上写了八个大字:
宵寐非祯,札闼洪休。
宋祁端详了半天,说这不就是“夜梦不详,题门大吉”的意思吗,怎么写成这种让人看不懂的风格。
欧阳修说,这正是模仿您将“迅雷不及掩耳”写作“震霆无暇掩聪”。
欧阳修是这六个人当中的前辈,三苏、曾巩、王安石等要么是他提拔的人才,要么就是他的学生,这一次“古文革新”运动实际上是由欧阳修和这一批得力后辈一同发动的。
所以,这八个人都有改革文体、变革时风的经历,在文坛上都有极为关键的作用。
这对明代当时的文风变革有借鉴意义。
明代的文风流于“模拟”,尤其钟爱拟古,前后七子甚至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观点,使得文风变得越来越机械。
唐顺之、茅坤等“唐宋派”就是反对这种拟古风气的,他们更倾向于“文道合一”,有点类似韩柳的“文以载道”和“文以明道”,也主张写文章应该直抒胸臆,反对过于古朴晦涩的文风。
这种观点很有价值,虽然他们自己做得并不是特别出色,但却影响了清代“桐城派”散文的发展。
从选拔的标准和过程来说,“唐宋八大家”还是名副其实的。
需要看到,散文体裁只是选拔的文体标准,但背后所隐藏的却是对于文风变革的影响,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都使得其所处时代的文学风貌变得健康向上。
在这一点上,李白极具个人情怀的创作风格,单从社会贡献上来说也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这个现象有点像是《水浒传》,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双鞭呼延灼、小李广花荣、没羽箭张清、金枪手徐宁这些武艺出众、各有绝活的好汉没有上梁山前,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张清在水泊梁山中排名不算太高,仅排第16位,但他擅用飞石,曾连打梁山十五员战将。当时梁山颇费周折才使其归顺。
为何梁山108将后来没有发挥出更为耀眼的光芒呢?首先,他们在独当一面时着墨甚多,而且他们独挑重担,百分百地使出所有才智,所以表现颇为惊艳。这就像各个省市地区的高考状元一样,高考前后历次考试他们都是命运的宠儿、众人关注的重点,但进了清华北大后才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他只是众多学子中的一员,并无特别之处。
球星的情形与此相似,梅西在巴萨、C罗在尤文图斯,都能最大限度地展现才华,原因无它,因为教练的战术围绕他们来展开,他们是每场比赛的绝对中心,倘若其他队员不给他们传球、不以他们为中心进行战术运作的话,那他们下一场可能就无法上场。
正因为拥有最多的射门立功机会,加上梅西、C罗他们拥有超级强大的个人技术,所以他们进球机会亦多,球队获胜的概率亦大。
篮球赛场情况也差不多,CBA每场比赛几乎都围绕大外援展开,像山西队的核心富兰克林,吉林队的核心琼斯以及广东的核心马尚布鲁克斯,他们在场上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上场与否,整个球队的得分能力与精神面貌均判若两队。
而在全明星赛这种比赛中,球星云集,大腕扎堆,但他们没有核心人物,各自为战,如此这般,又怎能糅合成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一场球,就是一个团体合作、追求效率最高化的过程,如果都是“核心”,都等着别人前来配合自己,这样的团队显然不可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既如此,又拿什么去争胜呢?
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本文以《三国演义》为背景。
战争年代,武将的结局大体都是不太好的,尤其是中下级武将,战死沙场的是大多数,生老病死的反而是少数。
蜀国五虎上将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其中关羽死在战场上,被东吴军杀害,身首异处;张飞醉酒后被部下杀害,首级被献给东吴,正非常死亡;黄忠是为了急于替关羽报仇,中了东吴的埋伏被杀,被马忠用箭射死,死在战场上;马超是病死的,正常死亡;赵云是老死的,正常死亡。
五虎上将中就有三个是死于战争,只有两个是善终,正常死亡。
那么五虎上将的副将是怎么死的呢?我们来看看。
关羽的副将:关平、周仓。
关平在演义中是关羽的义子,原是冀州关家庄庄主关定的儿子,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被关羽收为义子,后成为关羽的副将,随关羽南征北战,成为关羽手下的大将,曾经与庞德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襄樊之战随关羽一起参战,东吴偷袭荆州后,随关羽败走麦城,与关羽一起被东吴军队俘虏,之后被孙权杀害。
周仓在演义中是黄巾军出身,原来是黄巾军地公将军张宝手下,张宝死后,周仓和另一黄巾军首领裴元绍占山为王,关羽千里走单骑路过卧牛山,周仓因为听闻关羽大名,独自追随关羽,成为关羽的副将。随关羽参加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时,周仓在水中与曹魏名将庞德的战斗中,生擒庞德。在关羽父子被杀后,周仓自杀而死。
关羽的两大副将关平和周仓,都因为战争而死,一个被杀,一个自杀,结局自然不太好。
张飞的副将:雷铜和吴班。
雷铜原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刘备攻打刘璋时,雷铜与吴兰前往雒城,被黄忠击败,之后雷铜、吴兰中了刘备的埋伏被俘虏,因而投降刘备。益州平定后,雷铜后随张飞守巴西,一起击败曹魏名将张郃,在战斗中,雷铜被张郃诈败而杀,然后张飞使用计谋大败张郃,为雷铜报仇。
雷铜战死后,吴班成为张飞的副将,吴班的妹妹是刘备的吴皇后,吴班的族兄吴懿也是刘备手下的大将,吴班的身份不一般。吴班作为张飞的副将,协助张飞一起守阆中,张飞因为鞭打手下,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张飞死时只有55岁。之后刘备伐吴,以吴班为前锋,击败东吴将领孙桓,一直打到了宜都。刘备在夷陵大败后,吴班勉强突出重围,后来被赵云所救。
后来吴班随诸葛亮北伐,历经六次北伐,数有战功,尤其是第四次北伐,不仅随诸葛亮大破司马懿,并且攻破魏国大将曹真的营寨,在最后一次随诸葛亮北伐中,吴班因为乘木筏率军去烧魏军的浮桥,被魏军用箭射死。
张飞的两个副将雷铜与吴班都是战死沙场,结局也不太好。
马超的副将:庞德和马岱
庞德原是马超父亲马腾的部将,马腾进京后,庞德成为马超的左右手,庞德有能有谋,随马超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马超被曹操击败后,南下投靠汉中张鲁,之后马超又投靠刘备,而庞德因为要养病而留在汉中,曹操攻打汉中张鲁时,庞德为张鲁迎战曹军,庞德一个与曹魏名将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四将单挑,而不输,之后曹操用离间计离间庞德与张鲁,庞德于是归降曹操。
庞德之后屡立战功,在濡须口之战斩杀东吴名将陈武,汉中之战中打败蜀汉名将魏延。襄樊之战暴发后,庞德随左将军于禁出战关羽,力战关羽父子,关羽水淹七军时,庞德被周仓俘虏,因宁死不防而被杀害。
马岱是马超的族弟,马岱最初随马腾入许昌,因为马超在西凉反对曹操,马腾一族被曹操杀害,而马岱乔装打扮而逃出来,之后一直跟随马超作战,成为马超的副将,马岱随马超救援刘璋时,曾与张飞大战十余回合,才被张飞击败。马超投降刘备,马岱跟随,之后成为蜀汉将领,在诸葛亮去世后,因为魏延作乱,领诸葛亮遗命斩杀魏延,保证蜀汉军队的稳定,马岱的结局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史书中都没有交待,估计是正常死亡。
马超的两个副将,庞德是战场上被杀,马岱死因不明,估计是正常死亡。
黄忠的副将:严颜
严颜原是刘璋的部下,张飞在平定巴郡时,击败并俘虏了严颜,因为严颜的义正,张飞就释放了严颜,待为上宾,随张飞一起合围成都后,严颜成为黄忠的副将,随黄忠一起参与汉中之战,屡立战功。之后严颜的结局也不得而知,估计也是正常死亡,老死或者病死吧。
赵云的副将:张翼
张翼原来也是刘璋的部下,后来投降刘备,刘备攻打汉中时,张翼作为赵云的副将参与汉水之战,与赵云一起在汉水大败曹军;刘备东征伐吴时,张翼以中军护尉身份跟随参战,夷陵大败时,张翼跟随刘备逃回益州,刘备去世后,跟随诸葛亮南征南中,及六次北伐,诸葛亮死后,张翼一直活到魏国大举伐蜀,之后随姜维一起投降钟会,钟会、姜维叛乱时,张翼被乱军杀害。
赵云的副将张翼也是在战场上被杀。
这样看来,8大副将,就有6个是死在战场上,这样的结局可谓是不太好。
八大菜系之母,这牛逼吹的杠杠的,首先粤菜以海鲜为主,与河南有鸟的关系,川湘菜以辣见长,与河南风马牛不相及,淮扬菜更讲精细,与河南粗糙面疙瘩天地之别。我可以认为这是头条上最无耻最不要脸的说法。
四大天王是香港的娱乐天王,身兼多职,全都是影视歌多栖。李克勤的身份只有一个,那就是歌手。他在去年湖南卫视的《歌手》上,打出来的旗号就是“粤语歌坛守门人”。如今港乐式微,他是香港歌坛上少有的几个能撑住门面的歌手之一。
如果单从歌手素养的角度出发,四大天王里头,只有歌神张学友有着超一流的表现,李克勤也在这个队伍里头。剩下的三位,只能凭综合打分取胜了,谓之娱乐天王应该是最准确的。
纵观李克勤的乐坛表现,他真的真的不愧为“零瑕疵歌手”,现场基本可以做到和CD一个音质,也是不换气星人,咬字清晰到令人发指,简直是原唱杀手。吊打三天王基本上不费吹灰之力。
90年代初,一直风头正劲的李克勤由于和唱片公司闹不和,被火速走红的黎明所取代,香港乐坛势力渐渐趋向于偶像派,于是诞生了“四大天王”。
在1993年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上,晋身为最受欢迎男歌手的第五强,仅次于当时如日中天的四大天王,于是就有了李克勤是第五天王“的说法。
1992年李克勤就坐在TVB的停车场里,从3点多拍完戏写到天亮。在写歌词的时候他看到有的艺人才下班回家,有的艺人六七点钟睡饱了来上班,当时就觉得命运为什么会这样,搭档都拍完戏回家了,自己却还要躲在这个地方写歌词。于是就有了《红日》这样一首给自己打气的歌,而且还成为了他日后每一场演唱会的保留曲目。
进入90年代中后期,李克勤的境遇每况愈下,95年在红馆的演唱会,票房卖的极差,上座率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有部分人还是公司派的),唉,写到这里董小姐也真是替这位天王难过,后来又跑去主持了体育节目(他和谭校长都热爱足球相信这是人所共知的吧,谭校长还是出身足球世家)。
直到步入新世纪,李克勤的唱歌事业渐渐熬过寒冬,再度崛起。01年的《飞花》助他再度夺得十大劲歌金曲的金曲奖,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开始狂揽香港乐坛的各大音乐奖项,大有苦尽甘来、大器晚成的态势。当然了,这也与港乐式微,人才青黄不接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四大天王逐渐淡出歌坛,褪去了对香港音乐近十年的垄断光环,此后的时间里,便是李克勤和陈奕迅联手称霸的局面了。虽然陈李二人的曲风不尽相同,董小姐看到有人对他俩的风格做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对比,两人的区别有如武侠小说中,华山派的剑宗、气宗之分,董小姐觉得这个比喻甚为贴切。
(李克勤和Eason,董小姐真心忍不住要吐槽一下这两位偶像的发型。。。)
但是,由于李克勤一贯坚持走粤语歌的路线,在内地并没有取得如香港本土一样的成绩,虽然是员老将,在内地的声望也大不如后起之秀的陈奕迅。
一、全国十四亿人口,行政编制公务员只有8百万。其中政法口的占了差不多一半。四千万事业编绝大多是医生、教师。
二、行政编制的增设由中央组织部决定。事业编制的增设县一级即可决定,只要当地供养得起,当然过份超编也会被查的。
三、因行政编制的增设权在中央手里,所以公务员考试招录人数视当年退休消编人数而定。也就是说每消化一名公务员、用人单位才能再招录一个。每年九百多万应届毕业生加往年的考生是个相当大的基数。今年国考招录人数一万余人,湖南省考5千余人,自己算算这个恐怖比例吧。
四、大环境就业不景气,在私企压力大且有失业危险,老板开你两千工资,起码要你给他创造二十万甚至更多的价值。相比公务员的稳定,那就人各有志了。
五、公务员工资虽不算高但也不算低,可是职业前景好。国人自古就有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思想。
六、不可否认公务员的社会地位高、人脉资源广、政策消息灵通,这些都是吸引毕业生考公的原因。
综上,末学认为现在吸引考生报考的人数和招录岗位的人数比例已经是厕所里跳高,过粪了。那么只有提高试卷难度,或者在不提高考卷难度的情况下也是会排得出名次,僧、那么多,粥、那么少,怎么不难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