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第一书记八大员_第一书记八大员九件事

生产队时,“公社八大员”是指哪些人?待遇如何?

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第一书记八大员_第一书记八大员九件事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事业编的驻村第一书记有望与(社区)村书记参加考录公务员吗?

纠正一下,驻村第一书记属于“五类”人员,不是参加考录公务员,而是可以参加乡镇领导换届选举。

我们经常所说的五类人员,主要是指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

第一类、乡镇事业编人员。乡镇街道事业编主要分布在“一大队、三中心、一服务站”:①综合执法大队;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③政务(便民)服务中心;④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⑤退役军人服务站。

第一书记八大员_第一书记八大员九件事

第二类、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村支书,经济发达的地方,有村企业的,又成为村党工委书记。

第三类、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县里或乡镇的选调生被安排去村、社区任职,比如担任村副书记、村长助理、副村长职务。

第四类、村第一书记。主要是指上级安排到村里的扶贫帮扶,并且担任第一书记的人员,这些人员有可能是乡镇公务员、事业编,还有可能是县直、市级、省直人员在编人员。

第五类、驻村工作队员。和第四类人员一样,主要是指上级安排到村里的扶贫帮扶的工作队员,但没有担任具体职务,这些人员有可能是乡镇公务员、事业编,还有可能是县直、市级、省直人员在编人员。

以上五类人员,都可以通过县委组织部统一选拔,进行量化考核,尔后参加乡镇换届选举,进入乡镇党委班子,或者选举为副镇长。

前段时间,与一位老同事通电话得知,同事已经从事业编副科转任为乡镇副镇长了。

该同事与我在乡镇机关工作共事大约9年,年龄比我小2岁。他是事业编制,省农业大学毕业,一直在我们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期间还参与乡镇扶贫工作,担任乡镇驻村工作队员,成绩突出,受到省里表彰。机构改革后,任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级别为管理岗8级(副科级)。

同事所在乡镇换届选举,有一个“五类”人员名额可以通过选举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通过乡镇党委的量化考核,同事考核分数名列第一,并上报到县委组织部。

乡镇“五类”人员,可以通过乡镇换届选举,进入乡镇党委班子,或者选举为副镇长。比如: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可以通过乡镇换届选举,当上乡镇党委委员或副镇长,实现由科员到科级领导的转变;乡镇事业编,也可以通过乡镇换届选举,当上乡镇党委委员或副镇长,不仅实现身份上的转变,还实现职务上的晋升。

驻村第一书记和办公室主任,哪个更有前途?

这两个岗位没有可比性,绝对是办公室主任更有潜力。理由三点:

第一,级别不在一个层次。驻村第一书记属于各部门各单位派驻贫困村的工作人员,名义上是第一书记,其实为非“三定”岗位,不再机构编制部门管理序列,本身不设定级别。单位可以派一名科长去贫困村干第一书记,也可以派副科长甚至科员去,而办公室主任是妥妥地实职岗位,以地市级机关为例,级别是正科,下一步的目标是提副处,而如果派驻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是一名副科长,他的下一步目标是冲击正科,两个岗位级别不一样,起点也不一样,何来可比性?

第二,岗位的服务对象有区别。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职责是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面对的是基层群众和单位,在职责上不可谓不重要,可毕竟离单位、领导远了,真正到提拔的时候,不见得想得到你。而办公室主任不一样,他的职责是保障单位运行,上传下达,左右协调,长期服务单位主要领导,近水楼台先得月,一般都是提拔晋升优先考虑的对象。当然,这几年因为政策的倾斜,驻村书记提拔的也不在少数,但从整体比例来看,还是办公室主任更占优势,先天条件摆在那,不能不服。

第三,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不一样。办公室主任是单位的管家,事无巨细,工作比较繁杂是事实,不过只要取得主要领导的信任,好久了熟能生巧,也不是难事,无非多付出点时间而已。可驻村书记不一样,脱贫攻坚现在是必须要完成的政治任务,驻村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不仅要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完成,还得做到不能让老百姓有意见,诸如定点打卡、数据汇总、建档迎检等事务,足以让驻村书记忙的团团转,稍有不慎随时可能被问责,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都不小。同样是付出,同样很忙碌,同样有压力,驻村第一书记有时候反而不如办公室主任提拔更快,从个人前途考虑,肯定选后者更好。

当然,如果是在十年前有机会当驻村第一书记还是不错的,那时候各地刚开始启动派驻贫困村书记工作,为了估计机关干部下乡驻村,很多地方都出台了政策,明确驻村第一书记可以优先提拔,并用公开选拔等方式切实解决了一批驻村第一书记的提拔问题,有力促进了驻村帮扶工作。当时驻村第一书记或者叫贫困村第一书记,有80-90%最后都得到了提拔,可见驻村书记的晋升优势。现在虽然各地仍有政策倾斜,可随着驻村书记的增多,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提拔驻村第一书记,因此在与办公室主任的PK中自然就处于了下风。

不过从长远来看有机会当驻村第一书记还是值得一试的,一方面他可以锻炼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在与基层群众沟通打交道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另一方面驻村第一书记干的好,的确有很大的机会提拔,这也是体制内公认的客观事实。

建筑“八大员”哪个岗位最吃香?

首先,建筑八大员包括: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

其次,建筑八大员都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岗位,一个工程项目的开展,需要各个岗位的协作和配合,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然而,不同岗位确实在工作要求、工资待遇、发展方向上有些区别。综合来看,以下几个岗位比较吃香。

1.施工员

施工员刚入行工资不高、劳动强度大,但发展前景可观。

通过考建造师等执业资格证,后期有望出任项目经理,拿到一万起步的月薪。

想要晋升项目经理、包工头等,对于社交能力和个人吃苦能力要求比较高,比较适合男孩子。

2.标准员

主要承担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组织、监督、效果评价等工作

整体工作较轻松,有时间来发展个人副业或考证。

基本工资工资5000到8000左右,偶有额外收入。

3.材料员

材料员负责对项目的材料进场数量的验收,出场的数量、品种记录。日常和甲方打交道的机会多,因为涉及很多基础物质的选择和把控,整体油水较大。正常工资在5000~10000之间。

4.造价员

造价员的工作环境多在室内,没有风吹日晒之苦,比较适合女孩子,就是各项计算工作需要细致操作,有点费脑力。不过造价工作的薪资待遇还是比较好的。正常工资也在5000~10000之间。

最后,建筑八大员考试难度不大,证书含金量一般。想要在行业内长久或向上发展的工程人,要尽快规划考取二级建造师、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高含金量的执业资格证。

哪些人属于干部?

一开始,我国的公职人员统称为国家干部。不过,随着公务员法、劳动法等法律的不断完善,干部一词渐渐被公务员、事业人员等取代。

目前,干部一般是指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军队中从事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按照所在单位的不同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具体可分为以下6类:

一、公务员

毫无疑问,公务员都是国家干部。

但是,很多人不了解哪些属于公务员,往往将公务员自范围进行扩大化。

目前,公务员仅指编制、人事关系在下面9类机关中的工作人员:

1、党的机关

2、人大机关

3、行政机关

4、政协机关

5、监察机关(监察委)

6、审判机关(法院)

7、检察机关(检察院)

8、民主党派机关

9、工商联机关

并且,这9类机关中的工勤人员也不属于公务员,不属于干部

二、参公人员

参公人员是指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包括群团机关(工商联除外)和参公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工勤人员除外)。

例如,总工会、妇联、气象局、银保监的正式在编人员都是参公人员。

参公人员也通过公务员考试进行招录,日常管理模式也与公务员一模一样,也属于干部的一员。

目前,公务员和参公人员都由各级组织部门进行管理。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目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岗位管理,分为管理岗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技能人员。

其中,管理岗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属于国家干部,但工勤技能人员并不是。

目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由各级人社部门进行管理。

四、军官

军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组成部分,理所当然也属于国家干部。

五、文职人员

此次改革,文职干部、文职人员、非现役公勤人员、职工制度向统一的“文职人员”制度并轨。

目前,文职人员是指在军民通用、为直接参与作战且社会化保障不宜承担的军队编制岗位从事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非现役人员,是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

根据文职人员条例,文职人员也是国家干部的一部分,跟公务员、事业编一样,缴纳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

六、国企管理人员

目前,各级国企的高管都是由党委进行任免,由组织部门进行管理,也属于国家干部。

在市、县一级,国企的正、副职都是国家干部。

而在省级国企、央企之中,一般认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相当于处级以上)都属于国家干部。

并且,国企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调任手续直接转成公务员,到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另外,有些人员比较特殊,像是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行员,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事业编,但也属于国家干部。

欢迎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