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浙江省八大员在哪里查询_浙江省七大员继续教育

中浙优8号,中浙优1号,中浙优10号,哪个品种好吃点?

中浙优8号水稻品种有什么特点?中浙优8号水稻品种适宜在哪里种植?中浙优8号水稻品种亩产多少公斤?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品种名称:中浙优8号

  二、品种类型:杂交晚籼稻

  三、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勿忘农集团有限公司

  四、审定编号:浙审稻2006002、赣引种2009009、湘引种(2008)18号、闽种引稻(2013)第002号

五、适宜种植区域:适于浙江、广西、江西、湖南、福建等地区种植。

  六、品种来源:中浙A/T-8

七、亩产量:经2003年省杂交晚籼稻区试,平均亩产473.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减产0.9%,未达显著水平;2004年杂交晚籼稻区试,平均亩产518.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4%,未达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495.8公斤,比对照增产2.3%。2005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6.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

  八、品种特点:

中浙优8号水稻品种两年省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37.2天,比对照长5.2天。两年平均亩有效穗15.5万,成穗率57.0%,株高120.4厘米,穗长25.7厘米,每穗总粒数165.8粒,实粒数144.5粒,结实率87.2%,千粒重25.4克。

据浙江省农科院植保与微生物研究所2004年抗性鉴定结果,叶瘟3.2级,穗瘟1.0级,穗瘟损失率0.5%;白叶枯病7.0级;褐稻虱9.0级。

据2003-2004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米质检测结果,平均整精米率56.6%,长宽比3.2,垩白粒率16.3%,垩白度3.6%,透明度1.5级,胶稠度69.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3%。。

  九、种植要点:

中浙优8号水稻品种作一季稻栽培,一般4月底至5月初播种,秧龄30-35天;亩栽2.0万穴,每穴1-2粒种子苗。注意防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

中浙优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单季杂交晚籼稻品种。200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浙审稻2004009),2006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定(桂认定2006024)和江西省认定(赣引稻2006008),2008年通过湖南省审定(湘审稻2008026)和安徽省认定[皖农函(2008)521号,2011年通过贵州省审定(黔审稻2011005号),2012年通过福建省引种[闽种引稻(2012)第001号。

特征特性

生育期

中浙优1号在杭州作单季稻种植,5月25—30日播种,8月底前后抽穗;在温州6月15—20日播种,9月中下旬抽穗,l0月下旬成熟。浙江省区试2a平均生育期136.8d,比对照汕优63长5.5d。南方稻区中籼优质组区试平均生育期137.9d,比汕优63迟熟6.4d,是一个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单季稻种植的新组合。[1]

形态特征

中浙优1号株型挺拔,剑叶挺直,分蘖力强,穗型大,结实率高,转色好。株高115~120cm,主茎叶片数l7叶左右,剑叶长度37.4cm,剑叶角度10,有效穗225万~255万/hm2,成穗率70%左右,穗长25~28cm,每穗总粒180~300粒,结实率85%~90%,千粒重27g。

丰产性和稳产性

2002-2003年,中浙优1号参加浙江省单季稻区试,平均单产分别为8.03和7.31t/hm2,分别比汕优63增产10.7%(极显著)和1.9%(不显著);2003年参加浙江省单季稻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53tl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43%。200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优质A组区试,平均单产7.74t/hm2,比汕优63增产3.31%,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的比例占66.7%。2002年浙江省8812计划多点生产示范试验,遂昌县种子公司作单季稻示范0.166hm2,平均单产7.95t/hm2,比对照Ⅱ优46增产15.29%;江山市种子公司试验0.13hm2,平均单产7.53tlhm2,比汕优63增产5.3%。2003年,浙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三门县种子公司的“百亩示范方”进行验收,其中测产0.166hm2,平均产量9.43tlhm2;瑞安市汀田镇3.2hrn2示范方,验收其中0.12hm2,单产10.39t/hm2;临安市种子公司单季直播0.37hm2,实割产量8.79t/hm2,显示了该组合的高产和稳产性能。同年,在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的部分县市示范也都获得成功,在各地产生了较大的反响。[1]

产量表现

浙江省8812联品平均亩产499.9公斤,与对照汕优63产量持平。2002年参加浙江省单季稻区试,平均亩产535.2 公斤,比汕优63增产10.7 %,达极显著水平 ;浙江省多点示范点统计,一般平均亩产500~55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650公斤。[2]

2004年经浙江省科技厅验收,嵊州市最高亩产达818.8公斤,开化县最高亩产达815.9公斤。2004年至今,全国各地建立了多个高产示范方和高产攻关田,并通过各地科技部门和农业推广部门的验收,“中浙优1号”表现出产量高,熟相好等特点。

米质表现

经农业部稻米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整精米率66.7%,垩白率12 %,垩白度1.6%,透明度1级,直链淀粉13.9%,胶稠75mm,主要品质性状达优质米1~2级。稻米外观品质好,煮饭时清香四溢,适口性好,饭冷不回生。2001年浙江省籼型杂交稻食味品尝获总分第一,2002年浙江嵊州市组织食味品尝获总分第一。[2]

抗 病 性

2002年,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对穗瘟病的抗性平均3.3级(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平均4.8级(最高级8级)。两年多点试验均表现出明显的田间抗性。[2]

栽培技术

(1)适时播种、适龄移栽。单季种植浙北一般要求5/25前,浙中5/25~30,浙南6/15前播种。山区播种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相应提前。亩播种量 7.5~10公斤,秧龄控制在25天左右。

(2)合理密植、施肥。每亩插1.2~1.5万丛左右,密度9×5寸或8×6~5寸,最高苗控制在25~28万。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配合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以健根壮杆、青杆黄熟。[2]

(3)科学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以健根壮杆、青杆黄熟。

(4)防治病虫:注意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病害的防治;对螟虫、卷叶虫和飞虱的防治要掌握时机,加大水量,提高防治效果。





在杭州建都朝代只有2个,他为什么能入选中国8大古都?

评四大古都,必然就是西安、洛阳、南京与北京,评八大古都,那就再加上开封、郑州、安阳与杭州,八大古都里前四个毫无争论,但后四个往往有所非议争论。

引发热论最多的就是河南的郑州与浙江的杭州,在历史上杭州其实只做过两次都城,而且还都是偏安一隅小朝廷的所在,与其他七大古都相比,实在是非常磕碜。



西安、洛阳、北京与南京这四座古都不必多说,绝对名副其实,开封是五代时期除后唐之外其他四代的都城,也做过了北宋东京与金朝的南京。

安阳做过商朝都城,也做过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

郑州曾做过夏朝与商朝的王都,也做过战国时期郑国、韩国的王城。

原本评定的是四大古都,后来扩展为七个,杭州要比郑州更早被纳入其中,而郑州还是在评定八大古都的时候才加上的,杭州引发的争论,倒是比郑州好一些。



杭州,凑数的八大古都成员

杭州最早在秦朝时期设立了县治,拥有超过两千年的建制史,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杭州都是江南地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根本不算什么有名的地方。

直到隋朝建立,杭州的名字正式出现,因为大运河的开凿,这里迅速繁华起来。

从东晋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到唐朝时代,杭州经过数百年发展,终于兴盛。

唐朝中后期的时候,杭州已成为东南重镇,甚至有“江南列郡,余杭为大”的说法,而这也成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暗东南,定都在杭州的重要原因。



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代的一个小王权,而吴越国定都也是杭州第一次成为都城,宋朝建立后吴越主动归顺,杭州没遭到破坏,愈发繁荣。

靖康之变宋室南迁,高宗辗转多次定都在了杭州,将其改为临安府,杭州第二次为都。

整体来说,杭州只做过两个偏安朝廷的都城,与其他几个城市比起来,相当逊色。

在评定古都的时候,自然是先挑选那些名副其实的,而挑完了之后,定都成绩比较差的杭州虽然比不上前几个,但比其他的城市好得多,凑成八大古都之一还是可以的。



定都不多,历史却很悠久

尽管杭州在历史上只做过两次都城,而且还都不是大一统王朝,从“都”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杭州的过去并不算辉煌,可杭州的确非常得“古”。

上古时代,杭州属于扬州地界,大禹南巡的时候曾乘船路过这里,为其取名余杭。

秦朝建立以后,当时的杭州被称作是钱唐,属于会稽郡,而这个名字一直叫到隋朝。

从隋唐时期开始,杭州就发展成为了当时在东南地区,不逊于南京、苏州、扬州的重镇,尤其是杭州的丝绸、茶叶与盐业,都非常繁荣,到了宋代愈发兴旺。



北宋时期的杭州已经很繁荣,而到了南宋,因为成为了都城,杭州也成为了当时全世界最大最富有的城市之一,“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并非虚言。

元代马可波罗来华,称杭州是天国里的城市,其实那时的杭州已受到重创,与当年宋朝时期的临安府的繁华程度相比,已经是差了很多了。

近来在杭州郊外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也受到了国际承认,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杭州古代的确是做过都城,而且十分繁华,在大多数做过都城的城市中,杭州的发展程度与古老程度都是数一数二的,要后来居上成为大古都成员,也算是够资格。



其实所谓四大古都、六大古都、八大古都、十大古都等等,都各有各的说法,只有西安、洛阳跟南京、北京这四个城市,几乎永远都是板上钉钉毫无争论的。

其实古代大王朝定都选定的城市,主要也就那么几个,其他城市通常都挺冷门。

像是沈阳、大同、成都、太原等城市都曾做过地方王权的都城,也都能算是古都。

评定古都也是分成成绩好与成绩不怎么样的,优先入围的肯定是那些成绩好的,而剩下比较参差的做过古代都城的城市,也有当评选古都数量比较多的时候,才会被纳入其中。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