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有一句顺口溜,形象地说明了生产队时期农村里吃香的人物,“惹着队长干重活,惹着保管抹秤砣,惹着会计用笔戳,惹着书记没法活”,上述四人是当时最吃香的,车把式、赤脚医生、民办老师是人们羡慕的职业。
我来答一下,生产队时期当过小队付队长兼小队农技员,而后任大队杂交水稻制种员和棉花技术员,再后是大队农技员,这些都是兼职不脱产。
生产队时期分为: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大队的配置有若干个生产小队,干部有党支书,大队长(一般是付支书兼任),付大队长(大队较小的一般不设),大队会计,民兵营长,妇女主任,团支书,农枝员,出纳员,到70年后期还有治保调解主任。。但只有支书,大队长(付支书),会计脱产,其它干部是误工记工(或年终参考补贴)。生产小队有正付队长,小队会计,民兵排长,妇女组长,计工员,出纳员,保管(物资)员,农技员等。规模大的小队队长基本脱产,其它全部参加小队劳动,有需要临时调动。
其如何运作,按照季节和农时的需要,根据公社的安排和指导,大队及时召开小队长会议,传达上级对农业的要求(包括指令性指标任务)和指导,根据本大队的实际情况分解分别落实。各小队按照本队实际,结合任务和要求(有时要开社员大会)逐项落实,具体有队长统一按排实施。
懒人什么时候都有,现在也不例外。有人说生产队时期吃大锅饭,养懒人,纯属无嵇之谈。照顾老弱病残是社会主义的一大优越,现在政府不也在照顾低保户,持困户,伤残人员吗?!这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谢邀:对于“看青”的都是什么人,各有所言,也许地域不同。
在生产队时期,“看青"在我们当地,有大队民兵夜间巡逻,生产队也会指派放心,可靠的人看护。当然每晚睡在田间看护,队上给记工分的。
记得有一次,队长派了二个人看护庄稼(成熟期农作物),轮留在田间巡逻,以防被人偷。其中有一个年青人罗召,拿了一台手音机,人睡着了,收音机还在响。结果被大队巡逻的民兵发现收走了。同时民兵连长对罗召训斥了一顿。而且第二天大队喇叭上,村长就对罗召提出批评,从此,“看青”也被队长取销了,另派了一名看青社员……。
所以,“看青"也不是只是睡在田间做样子,而是轮留睡觉,民兵巡逻,生产队队长也会到田间转一转,看护青人是不是睡大觉。
优其在小麦,谷子,玉米,棉花等农作物成熟收获的时侯,生产队都会派专人看护。而且街道墙上也写有“严励打击偷盗行为"等标语。
因此,我这儿从不选派,懒人,傻子,或者说六亲不的二球货。大队每年都要求生产队选派社员拥护,靠得住的人员“看青",从不马虎。
生产队时期,生产队长,会计,保管,饲养员,赶大车的,大粪员,赤脚医生,民办老师,护林员都是吃香的差使。但是干这个活都是大社员和队长亲属。
我们生产队,是会计兼记工员的,每个社员都有劳动卡,也就是记录每天干什么活,得多少工分的统一小本。晚饭过后在生产队会计室每户派一人去申报全家各人当日的劳动工种和应得工分。由会计按人填写,同时在一式两份的日报表社员名下记上当日工分。月初会计把上月月报表的复印页贴在生产队会计室墻上供大家核对,一般不会错的。
预分和决分红前公布每人半年和全年工分,供大家核对,最后按照当年收入计算出劳动单价,由大队审批后分红。年中是预分,年终决分才是当年真正的劳动单价和各人应得报酬,全家的应得报酬合起来再减去己领生产队实物总价和平时预支款项(包括年中预分的钱)就是全年全家应得分红的钱。人多劳少的人家一般都要超支,那时我们这里叫透支户。像我家父亲退休工资高,平时用不到预支生产队的钱,家中又全是劳动力人口,所以总是生产队分红最多的。
我回乡务农期间当过生产队出纳,只管钱,不管工分。我们生产队最忙的是会计和队长,队长每日一早都要把全队社员的分工写在生产队集中的黑板上,做到無一人遗漏。会计晚饭后要记工分。社员之间各人的大致工分全队社员基本都有数的,清清楚楚,每个人的工分都不可能会错的。
生产队时期,给社员家掏大粪说不上光荣不光荣。
给社员家掏大粪是为了自己多挣工分养家糊口,如果不给你工分,你也不会去给别人家掏大粪。
记得小时候,过完年出去正月十五,生产队里的社员就开始干活,首先就是每家每户掏大粪,那个年代农民种地没有化肥,大粪就是种地的宝,掏一桶大粪给主家工分,还给掏大粪社员工分。
那个时候虽然掏大粪的活脏点累点,社员们也不嫌弃,只要能挣到工分就行,就像现在打工能挣到钱一样,那个年代的活就是分工不同,不论干什么活大家都是觉得是一样的,生产队里的社员都掏过大粪,没有光荣不光荣,都是为了多挣工分吃饭过日子。
希望大家不要把集体化时的生产队长,会计及计工员等来污蔑丑化,认为他们是个什么官儿,或者像现在的包工头儿一样。他们都是通过社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出来的,并不是上级指派。他们是绝大多数群众所信得过的人。有歪风邪气,品德低下的只是极少数。
当然,由于他们的职责所在,必须大公无私,对那些劳动不迈力、偷懒耍滑头的,对那些干活技能差的,或者说对有损害集体利益的人和事,难免在现场以及会上提出批评,甚至是斗了个别人的硬,所以有些人从于私心出发,就认为所有的队干部都有些讨嫌,甚至是做事过恶。
其实无论是队长会计以及记工员都是和社员们一起劳动,并还处处带头才服众。比社员出工早,比社员收工晚,对那些工作不到位特别是边边角角的地还要进行清理,他们的责任心比起一般社员要强。
由于他们的工作和责任,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有一定的务工补贴工分,除队长去开会,会计注账,记工员给社员上工分手删等以外,他们都是参加劳动记工分的。
记工员除劳动外,每天进行考勤记录,包括出工的迟到与早退。记下的考勤情况再经过队长定期主持的队委会包括社员代表等进行评议,确定每个人的工分应该得多少,少了的增,多了的降,然后由记工员上到每一个人的劳动手删上,参加农产品个配。
总而言之,不论是队长会计,还是记工员都是为社员服务的,除了自己的另外职责,都是和社员一样的劳动者,靠劳动挣工分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