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些省份已经补发了,但更多的还在酝酿中。
之前因为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待遇不同,社会反响一直很大,2014年10月1日终于迎来了并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也开始缴纳养老保险,并用一个公式计算退休金。
按照规划,2014年10月1日前退休职工称为“老人”;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间退休职工称为“中人”;2014年10月1日以后新参保的职工为“新人”。
“中人”就是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他们不再执行原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计发办法,而是实行与个人缴费挂钩的新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同时强制建立职业年金。
按照规定,“中人”采用限高保低办法,所谓限高就是养老金上限的限制按新办法计发,保低就是养老金的下限按老办法计发。即如果按老办法计发的养老金高于新办法,仍然按新办法计发。差额部分以每年10%的递增比例的补贴形式进行发放。
目前各省2014年10月1日以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仍然执行2014年的退休工资标准,也被称为临时性工资,这也就是需要补发的缘由。
为什么没有补发,主要是因为还没有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相对公平的计算办法。因为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太多,利益不平衡,即使有些省份当时出台了补发办法,但是到实际执行过程中就发现还有漏洞,不得不紧急叫停。
国家人社部目前也没有较好的办法解决这些难题,没有出台统一的规定,要求各省自己制定,而为了保障公平,视同部分的系数怎么确定,确实是个科学的工作,各省都怕自己定低了或者定高了,都想看看其他省市怎么做的,所以补发工作一拖再拖。
没啥好办法,只能等吧。
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每月拿2000元不算多。关于原民师养老问题,应尽快把政策落实到位,因为这种快要不多了。不能让他们象猴子捞月,永远等着,盼着,迟迟不能如愿。抱恨而逝。他们当初也是用青春年华,牺牲自已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当下改变开放,这些老民师老了,无法走南闯北去淘金。如果改变开放在七十年代左右进行,这些老民师不也风华正茂吗?何愁今天没钱养老。他们拿什么理由要求国家提供养老求助。我可以大胆的说这些人年轻时遇到开放的大好时机,也能大显身手,大干一场。一定有轰轰烈烈的事业,风风光光的人生。何愁老无所养。现在老了,从一个教育匠,倒回成一个不中用老农民,挣个钱买个保险都困难。现在,物资丰富,生话开销很大,种田没利润。就是有也动了。能走到田里也回了家。再说这些人也为数不多了,离世也不远了。解决这些人的后顾之忧的步子应该加快。以安民心,让他们安度晚年,得到回味,感谢祖国,让他们去教育子女热爱祖国,贡献力量,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让世界欣赏中国的伟大。盼早日圆民师这一心愿。
我们这支工作队队员的伙食补助,绝对与大家想象当中的存在较大差异!
我们原单位是一个只有十二人的小单位,按照要求必须挂包一个村委会,并安排三人驻村扶贫,而我们的驻村地离县城有一百五十余公里。
下来驻村前,单位领导找我谈话,要我带队担任第一书记。我首先就意识到,食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保障,工作就难以正常开展。
当时,上级还没有规定工作队员给不给补助、给多少补助,甚至连多长时间可以轮换都还没有明确。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组织既然有安排,不下肯定不行。
所以,为了保证我的2名队员饿不着,其它要求我都没提,只跟单位领导要求,每个月给我们安排一点伙食补助。领导信誓旦旦保证:你们先驻下去,我一定会为你们想办法!
得到这句话,我们满怀希望扛着背包带着随身物品就下来了。第一天到村上已是下午六点多,正是饭点,村书记在村委会门口等我们,直接把我们带到了一间小平房里。
这是食堂,我们看到已经有一桌人在吃饭,桌上有五六道菜,另外一桌菜上了,人空着,明显是留给我们的。之前常听说很多村委会没钱,开不了伙。我看这情况,心想这村委会还不错,起码伙食正常,我们只要有碗吃就行,不用再为吃的发愁了!
接下来几天,食堂里一到饭点都很热闹,顿顿都有两桌人,除了村委班子的几人已经认识,其它的都不知道。一打听才得知,原来这不是村里办的伙食,是这个村要建一个水库,镇上设了一个指挥部在这里,伙食是他们办的,村委会的也都是沾他们的光白吃白喝。
我想,既然单位也还没给我们补助,暂时就和他们搭一下伙也行,过段时间再适当交点伙食费,还省得我们自己麻烦。
但没想到,吃了不足一个月时间,指挥部按照建设要求,搬到五公里外的大坝边办公去了,伙食自然也随之停办了。我们也就没了吃饭的地方。
由于当时任务繁重,为了腾出更多时间工作,我想到单位领导的承诺,就和村书记商量,希望村里自己把伙食办起来,我回单位要点经费补贴村里。
村书记也说,他们的干部有的离家也很远,也不方便。原来他们就想办伙食,但是经费太困难,如果我们能补贴一点,伙食开起来对大家都有好处。所以村里就办起了伙食,但大多物品都是赊来的。
又一个月过去,我趁回城的机会去找领导。领导不在,打电话给他说外出了,等回来再说。我想只要领导有心,也不在乎多两天少两天,下次回来再找也不迟,所以就又下村了。
再次回城,已是又一个月之后,因为当时正是最紧张的动态调整期间,以前的工作要全部推翻重来。那一次,我们整整37天没回家!而回去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去找领导帮助,因为村里管伙食的副主任已经被债主催了好多次了。
这次见到了单位领导,可直觉告诉我,还是没戏!因为一进门就发现领导拉着脸,没有半点笑容。果然,领导一下说上面还没明确补助多少,一下又说单位太困难再缓缓,然后接了个电话,说有某领导找他研究工作,嘴里“啊啊啊”着就走了,留下我独自凌乱,差点没掉下眼泪来!
但我们还是不得不下村,因为各级纪检部门都在频繁查岗,一旦查到不在岗,先通报再追责,问题非常严重。回村之后,我们3名队员每人自己掏了一千元凑给副主任,并找借口向村干部解释,要他们再好好跟债主说说,下次一定把他们的帐结清。
谁知道下次已是驻村五个月的事了。五个月中,除了第一个月是属于混吃,后面四个月,加上5名村干部,我们的伙食费已累计近两万多元。村上想办法从镇上要了一万五千元,而我们单位的领导也架不住我三天两头电话骚扰,最终像打发叫花子一样给了一万元,基本把账结清了,但是从此伙食也停办了。
可是工作还得继续下去,怎么办呢?刚停伙那几天,我们去几个村干部家混了一个星期就再也不好意思混不下去,然后偶尔到镇上开会吃两顿,泡面应付了两顿,离村委几公里的一个又黑又脏的小馆子轮流掏钱吃了几顿,中间还夹杂买了两袋土豆煮吃搪塞了几顿!
但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驻村时间要以年来计算,长期这样下去不但影响工作,还会拖垮身体。所以我们合计自己掏钱买菜煮饭,这样开支会减少很多!
恰好这时,上级的文件也出台了。我们省明确每月驻村22天,每天每人的伙食补助50元,按实际打卡天数算。我们工作队每个月打卡都不下25天,每人至少应该补助一千二百五十元。如果这点补助能兑现,我们除去通信费、交通费,办伙食就不需要自己掏多少了。我们一看这个政策都很高兴!
没想到还是高兴得太早!我拿着文件去找领导,领导说:“单位太困难了,你们要理解,不去驻村你们也要吃饭,当然驻村是很艰苦,通信、交通等就别说了,总的每个月给你们900块吧”。
一天有30元总比一分没有强!我怕领导反悔,立即叫办公室补了个会议记录,然后就又开始了自办伙食驻村的旅程。哪知道,给这点补助还经常成半年一年的拖,我们每半年算一算,每个人都还要倒帖三四千。
后来,县里进行了两次轮换。毫无例外,每次轮换前,领导又是掏心掏肺,又是苦苦哀求。我们也挺不争气,每次私下都说不干了,可一见领导这样心又软了,以至于到现在一直还在驻,而我们的伙食补助仍然是一样断断续续,现在又已经有八个月没拿到一分钱了!
回到“驻村工作队员的伙食还有没有?”的问题上去。接下去的乡村振兴工作,国家已经明确,按照“四不摘”要求,工作队必须还要驻下去。至于伙食补助,绝对少不掉,一定有,而且标准应该不会低于我们上述的标准。不过,下面都有对策,现在各地正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以后派出单位怎么执行、怎么落实,一切都还不好说。
驻村虽然艰难,但我们在工作上却从来没有过丝毫懈怠。因为,有一种信念在支撑着我们,那是初心;有一种力量在驱使着我们,那是使命;有一种眼神在注视着我们,那是期待;有一种希望在牵引着我们,那是梦想!
其实,何至是我们困难,全国一批又一批共三百多万驻村工作队员谁没有碰到困难,甚至有不少人连生命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片片热土上!相比之下,生活上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如果遇到点困难就轻言放弃,这不是一名领导干部的作为,也不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也就不会成就今天全面脱贫、共赴小康的千秋伟业!
驻村一定会失去很多,但同时也肯定会收获很多!当看到自己用汗水浇灌的希望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时候,那种喜悦也是没驻过村的人根本无法体会的!
能够参加这场永载史册的伟大战役,无疑是所有工作队员高光时刻,可以说意义非凡。不管是在个人今后的人生旅途上,还是在中华民旅复兴的道路上,这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自己永远无法忘记,共和国也永远不会忘记!
不过,最后我们还是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够制定更好的生活保障政策,能够出台更多激发鼓励措施。毕竟,这部分人确实太艰难了!但又太重要了!要真正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一定要保证既想下去、又干得了事、又不白辛苦付出,这样,乡村振兴才会有强硬的组织和人才基础,这项千秋伟业才会顺利地推进!
我对四川省公务员待遇比较了解,详细给大家分享一下四川省公务员待遇怎么样,一个月收入有多少。
每个省份公务员的工资待遇都不一样,主要与当地的财政实力有关,也就是说一个地区公务员待遇高不高,主要看当地财政实力强不强。比如沿海发达地区的江苏,浙江和广东公务员待遇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公务员待遇差。
如下图所示,在2020年全国各省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排名中,四川省排名全国倒数前十,不是特别高。但是四川省公务员待遇还是不错的,相比较中部地区的河南,山西等省,四川公务员有年终奖,非常不错。
四川省由于各市财政实力差距比较大,因此各市公务员工资待遇有一定差异,主要区别在于公务员年底的年终奖不一样。
如下图所示,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财政实力达到了1500亿左右,占了全省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因此成都市公务员待遇非常高,稳居全省第一位。
而宜宾市,泸州市,绵阳市财政实力稳居四川省第二档次,因此这几个城市公务员待遇位于全省第二档次,也非常不错。
而广元市,巴中市,雅安市,甘孜州和阿坝州财政收入比较低,因此这几个地区公务员待遇比较低,处于全省倒数水平。
一、成都市公务员待遇
最高档次:双天高三个区公务员待遇最高,普通区直部门一年收入20万左右,街道办以及乡镇一年25万左右,公检法税系统一年大概30万左右。
工资第二档次:五城区和龙泉区,普通区直部门一年收入15-18万,街道办及其乡镇一年20万左右,公检法税系统一年22-25万。
工资第三档次:新温郫青金津大一共七个区,普通机关部门一年收入大概15万左右,街道办以及乡镇公务员一年18万,公检法税系统一年大概收入20万。
工资收入第四档次:除简阳以外的三圈层以及市直,普通机关单位一年收入大概12万,街道办及乡镇公务员一年15万左右,公检法税系统一年15-18万。
工资收入第五档比:简阳以及省直部门,一般部门一年收入10万左右,街道办以及乡镇公务员一年收入12万,公检法税系统一年收入15万以内。
二、眉山市直单位公务员待遇
眉山市某市直单位公务员,每个月到手工资三千多,加上每个月的车补,差旅费实报实销,每个月的双边公积金一共2000多一些,每年的年终奖大概5万。
眉山市市直普通科员一年全包收入(加上公积金)大概12万左右,平均每个月一万左右。
三、宜宾市高县某参公人员待遇
宜宾市高县某参公职工,工作六年多,每个月到手工资为3000左右,包含车补等。每个月的双边公积金大概2000,每年的年终 奖一共4万多一点。
宜宾高县某参公人员一年到手8万左右。加上公积金的话,一年全包收入大概10.5万左右。
四川省公务员的工资待遇主要包括每个月的到手工资和年终奖,一般每个月的到手工资大概为3000左右,年终奖是工资的大头,成都市高新区等经济发达的区年终奖高达15-20万,而年终奖少的地区可能只有两三万,也有的地区经济比较差,可能年终奖发不了多少。
因此,四川省公务员待遇还算不错,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成都市经济发展不错,因此成都市公务员待遇比较高,不过各个区域公务员待遇差距也很大,不同区县公务员待遇一年到手跨度达到12-25万左右。
而其他地级市公务员待遇差距也比较大,区别主要在于年终奖的发放标准,好的城市年终奖可以达到六七万,少的只有两三万甚至没有。
下一篇:八大员没考过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