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既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_除了林则徐虎门销烟还有什么民族英烈的故事??

内容导航:

  • 有哪些像林则徐虎门销烟这样的民族英烈的故事
  • 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除了林则徐还有谁
  • 民族英烈至少三个比如:林则徐虎门销烟
  • 清代林则徐虎门销烟,当时还有哪些像林则徐一样的民族英雄?
  • 一、有哪些像林则徐虎门销烟这样的民族英烈的故事

    关于民族英烈的故事还有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邓世昌英勇就义、张自忠以身殉国、左宗棠收回新疆等。

    1、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

    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

    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

    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

    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

    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

    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2、戚继光抗倭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部队在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倭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卢镗、牛天锡也在宁波、温州大败倭寇。浙东的倭寇被全部扫除。

    第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从温州来的倭寇与福宁、连江的倭寇一起攻陷寿宁、政和、宁德,自广东南澳来的倭寇与福清、长乐等地的倭寇攻陷玄钟所。

    并延及龙延、松溪、大田、古田、莆田。倭寇在距宁德5公里的横屿,凭险固守,官军与倭寇相持一年多。

    新来的倭寇又在牛田,兴化筑营固守,互为声援,使福建频频告急。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剿寇。戚继光攻下横屿,斩首2600。又乘胜攻下牛田,捣毁倭寇巢穴。

    倭寇逃向兴化,戚继光乘胜追击,连夜作战,连克60营,斩首无数。戚家军进入兴化城,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

    戚继光回师福清,又歼灭登陆的倭寇200人。同时明朝将领刘灦也屡败倭寇,盘踞在福建境内的倭寇几乎被全部消灭。

    3、邓世昌英勇就义

    1894年(光绪二十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

    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4、张自忠以身殉国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出战。7日拂晓,张自忠东渡襄河,率部北进。

    14日,双方发生遭遇战。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

    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

    5月16日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

    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

    5、左宗棠收回新疆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大地一下沦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之中,各国都对广阔的华夏领土展现出了巨大的野心。

    除了来自海上的争端以外,边疆也是处于极度的危险之中。在纷乱的局势之中,阿古柏趁乱占据新疆,对外结交侵略者,对内不断压迫新疆的各族人民,把新疆搞的四分五裂,老百姓都苦不堪言。

    对于新疆这样的情况,腐败的清朝廷却还无法下定决心出兵西藏,还在争论不休,李鸿章等人认为新疆贫瘠没必要为了新疆浪费这么多人力物力,而该把精力放在海关上。

    而左宗棠却抱着不一样的意见,在他看来就这样连打都不打就将这么大一片领土拱手让人实在是无法容忍的一件事情。

    于是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争取到了慈禧的支持,以垂暮之年,担当起了收复新疆的重任。

    领命之后,左宗棠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没钱”“没粮”“运输难”等等的困扰纠缠着他,没有办法,他只有东拼西凑的借到了1000万两白银以作军费。

    为了节约军费,左宗棠定下了“缓进速决”的战略方针,指的就是先用一段时间来囤积军粮,调兵遣将,准备军械,再速战速决,快速的打垮敌军以免给自身经济带来压力。

    为了能够击败敌寇,左宗棠在兰州建立机器局,并从各地调来专家,在兰州造出了大量先进的武器,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左宗棠做好了准备。

    1876年,左宗棠带着七万多的征西大军踏上了西进之路,在他那正确的战略部署下,左宗棠很快就收复了南北疆。

    之后为了收复伊犁,他抱着必死的决心,年近70的他带着棺材指挥大军作战,迫使沙俄归还了伊犁,就这样,新疆大部分的领土都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二、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除了林则徐还有谁

    其实在清代末年这样一个动乱的时代,我们会看到很多的抗争,但是真正能够称得上是民族英雄的人并不是很多,那么,在清朝末期,究竟有哪些人称得上民族英雄呢?

    左宗棠,中国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清朝一位非常开明的官吏了,之所以说他是民族英雄,主要原因在于他曾经收复了新疆,留下了“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的说法,讲道理,这还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就像我说的一样,清朝末年,面对外敌那基本上就是没赢过,所以,左宗棠应该算是民族英雄了。

    下面一位,邓世昌,这位我们应该也非常熟悉。甲午中日海战中牺牲的清军将领,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将自己的舰船撞上了日本的舰船。 算是又一位牺牲的勇士了。 和左宗棠一样,邓世昌也属于清朝当中比较进步的官员。

    其实清朝的有识之士,也为保卫国家的事情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由于清朝始终没有改变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所以, 对于国家的一步步衰亡也感到束手无策。不过,无论如何,这些民族英雄的抗争,所有人不停的呼喊和我们在清朝末年所遭受的苦难却是我们必须铭记的,只有铭记了这些历史,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的祖国才能够更加强大。

    三、民族英烈至少三个比如:林则徐虎门销烟

    很多人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林则徐,因为他的《虎门销烟》的故事是被录入到小学的课本里的,所以大家的心里早就对林则徐有了一定的印象,并且也会对他感到佩服。那么这样的一个为天下百姓着想的人,除了做过虎门销烟这件事情之外,还做过什么造福于百姓的故事呢?

    林则徐虽然做过虎门销烟这样的伟大功绩,但是他曾经也是因为谗言而被流放于边疆,但是这样的人,他并有做过什么反抗的行为,虽然知道自己是被冤枉的,但是他也坦然接受了,来到新疆之后,将自己的“敬利国家,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忘我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播,给新疆的人民树立了一个典型的爱国的形象,那么这点对于新疆的影响也是流传至今的。

    不仅仅是这样,林则徐可谓是对于中国的发展都是有伟大的贡献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之前,所做的工作就是去翻译一些外国文学,那么这样的话,势必是会让他多多接触到一些国外的东西,毕竟在那个时候,我们要知道不管是交通还是信息方面,都是没有我们现在这么便捷的,所以要是知道很多国外的事情的话,那可是不得了的人物。

    因此林则徐也是被大家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曾带领一群人编写了《国际法》,这可以称为是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也是为中国的外交提供了法律的支持。

    所以说林则徐不仅仅是在当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功绩也同时造福于子孙后代。

    四、清代林则徐虎门销烟,当时还有哪些像林则徐一样的民族英雄?

    关于民族英烈的故事还有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邓世昌英勇就义、张自忠以身殉国、岳飞精忠报国等。

    1、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七月,荷兰从巴达维亚调遣的援军抵达大员,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军舰以外,增援部队亦为热兰遮城带来大量补给品与火药。

    时郑成功的军力仍分散台湾各地实行任务,驻守于大员以及普罗民遮城市镇的军力预估不到三千,遂使荷兰军重新燃起反扑的希望。

    七月中旬,停泊于外海的荷兰援军遭遇强风侵袭。被迫离开大员海岸,前往澎湖躲避风雨;其中荷兰军舰Urck号不幸搁浅,船上人员皆遭郑军俘虏。

    此一变故,使郑军获得整备的暂机,待荷兰军舰于八月回到大员海域时。郑军虽未能调回多数兵力,却已然完成作战的准备。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

    郑军大获全胜,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十二月,日耳曼裔荷兰士官Hans Jeuriaen Rade叛逃。

    郑成功在其提供之情报的帮助下,炮轰击毁热兰遮城的乌特勒支碉堡,使热兰遮城之破终成定局。十二月初八,荷兰大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

    敌人在投降条约上签了字。在十二月二十日向郑成功屈服,揆一率领残敌五百人狼狈退出我国领土台湾。沦陷了三十几年的台湾,从此重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2、戚继光抗倭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进攻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军扼守桃渚,于龙山大破倭寇,戚继光一路追杀至雁门岭。

    倭寇遁走之后,趁虚袭击台州,戚继光一马当先手刃倭寇首领,余党走投无路,全部坠入瓜陵江淹死。而圻头倭寇竟又来侵犯台州,戚继光率军于仙居将其全歼。

    台州大捷后,戚继光官升三等。而后,闽、广一带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带作乱,总督胡宗宪无法平定,于是让戚继光来增援,戚继光率军于上坊巢将其击破,倭寇奔走建宁,戚继光引军回浙江。

    3、邓世昌英勇就义

    1894年(光绪二十年)邓世昌常曰:“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

    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

    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

    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4、张自忠以身殉国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出战。7日拂晓,张自忠东渡襄河,率部北进。

    14日,双方发生遭遇战。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

    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5月16日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

    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

    5、岳飞精忠报国

    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

    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 ”、“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 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

    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