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安厅网站上有办理流程标准,我也就搬运一下。但是实际情况会很复杂,尤其是当地最近是否发生过火器刑事案件很重要,如果有发生,那你除非和当地公安厅关系特别铁,不然别想了。
先准备好下面这些:
营业性射击场立项申请报告
申请筹建营业性射击场单位情况介绍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相关设计图纸
安全管理团队介绍及射击活动规则、安全岗位编制、安全管理制度设计情况
遵守营业性射击场管理和枪支弹药管理规定承诺书
然后丢到区公安机关,然后审核材料,区公安、市公安逐层上报。全部同意之后委托专家进行现场审评,然后再把审评资料丢给区市公安机关,接着就等着吧。允不允许就是当地公安机关拍板子的事儿。
谁告诉你的,[抠鼻]。
这种是游戏或者电影主角装逼用的,实际上比较适合室内作战用。但是可能觉得酷...靶场里有些NC也会学这种方法。
太多了
一种可将整个耳廓罩住的护耳器。防噪声耳罩由弓架连接的两个圆壳状体组成,壳内附有吸声材料和密封垫圈,整体形如耳机。适用于噪声较高的环境,声衰减量可达10~30dB。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耳塞结合使用。适合各种耳型人群。脱戴方便;但使用时间长有闷热感。
许多高分贝作业环境严重影响工作者的听力安全,因此应根据实际现场环境为作业者合理选择.有保障性的隔音耳罩,减少对作业者听力造成伤害的可能.
很多室内靶场都是有带耳罩的,在户外靶场射击如果强度大也会有耳罩。室内是因为空间狭小,各种声波回荡反射,枪声是会被放大到足以让你耳膜发疼的地步。
很多人都认为士兵在战场上不会带耳罩,其实这是比较片面的。军用耳罩的使用在各国特种部队,特种警察部队,装甲部队等中早已普及。以适应封闭或静谧的环境作战。
这种属于电子降噪耳机
内置主动降噪功能,使用者可听到环境声音。有危害的脉冲噪声可被立即降低
设有语音菜单和调节按钮,可控制主动降噪还原的声音水平、平衡器、可调节还原时间、均衡器、可调节外部输入音量和外部输入模式
电池寿命约为1000小时。低电量自动关机前,耳罩会发出低电量警示信号。两小时无操作后自动关机。关机时保存最后一次设置
既能保护听觉,又不影响对正常的听力,而且不但可以兼当无线电耳机,还比耳塞型的耳机更清晰。另外,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这种耳机不光能把环境音拾音还原,还能对较低的声音进行放大补偿,因此可以起到一定的侦听作用,比如敌人悄悄接近时发出的脚步声,这对于室内战或渗透侦察部队是有辅助作用。
欢迎点赞和评论,讲讲你的见解
崤山小虎第446条回答。
小虎当兵12年,简单介绍下实弹射击的感觉。从靶场的四个区分别介绍:
等待区就是大家的集中休息区,通常离射击区50~100米,在等待区耳朵不仅要听着前方靶区“叭叭叭”的子弹声,视力好的还更严关注靶标后飞起的尘土,以此来判断别人是否射击命中。
此时的心情还不算紧张,安静的坐好即可,还可以小声的和周围的战友交流交流,心大还可以观察下四周的风景。
他组射击完毕,轮到自己组时,会有信号员示意进入发弹区。
发弹区通常离射击区10~20米,站在发弹区,就可以观察正在射击的战友如何射击的,同时,依次按顺序领好弹匣,通常是两个满弹匣,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此时,必须真正紧张起来,检查好弹匣后,就立正站好,等待信号员的下一步指令。
当上一组射击完毕后,指挥员会下令让其带出,这时就真正轮到你上场了。
当指挥员下达:“向射击地线前进”!有序的跟前前方带队的一号靶位(组长)向射击地面跑步而去,当然中间也会喊动口令,来壮壮士气。
依次对正自己的靶标,转向依托物对正,指挥员下达:“卧倒”,顺势卧倒趴下。
紧接着就是“卧姿装子弹”的口令,两个弹夹,旁边放一个,装一个,装好子弹后,立即据枪瞄准。
安全员报告,一号好,二号好……指挥员下令:“打开保险,开始射击”!
拉拉枪栓上膛,开保险,瞄准!最紧张的时刻来了,努力调匀呼吸,左臂稍用力顶实肩窝,有意识的去瞄准靶心,按照班长教的射击方法!
突然不知谁开了第一枪,完了先是一紧张,紧接着就响成一片了,自个千万不能慌,再瞄,预压扳机,缺口、准星、目标……叭,第一发就出去了。
紧接着再瞄,再打,大概十来下,挂仓了,再换弹夹接着打!
没感觉,又是一梭子,十来下后又挂仓了。突然就听安全员大喊,X号靶位射击完毕!
指挥员一声,停止射击,起立!双手一撑,起立靠脚!带出射击区。
带出后,大家心里还砰砰砰的,不到三分钟,检靶员已经举着靶子过来登记成绩了!
一看,上靶14发,还好,还好,近视眼还打了14发。总算回去不会挨骂了。
这两者之间没有太大可比性。不能说射击运动员水平就比狙击手高,也不能说狙击手水平就比射击运动员高。优秀狙击手是万里挑一,能上重要赛事的射击运动员同样是万里挑一。两者训练强度也不相上下。
先说运动员的历害之处吧。运动员射击,非常强调精确度。狙击手同样精确,但是和运动员还是没法比。拿十米气步枪来说,最高成绩10.9环只有0.05毫米!就针尖那么大一点。不是说子弹打中针尖就是10.9,而是说子弹的正中间落在那0.05毫米的“针尖”内。另外这个射击是没有支架的,全靠双手托枪,手随便抖一下成绩就差远了。而狙击手精确射击时通常都用支架固定狙击枪的。可以这么说,10米气步枪比的就是看谁手不抖。如果固定气枪再瞄准,那人人都是10.9环!
狙击手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运动员性质的训练,是很难按运动员射击的规则取胜的。这并不是狙击手就不行。而是,在狙击手看来,没有必要如此精确,那种精度就是鸡蛋里挑骨头。这就好比说,一个数学家,具备基本的算术运算能力就足够了(因为更重要的是算术之外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用计算器来代替算术运算。但是最强大脑节目或者速算比赛,比的就是算术计算能力。在数学家看来,这种速算没有意义,而在速算运动员看来,他有比赛意义,如果赢了就有奖金和名誉,仅此而已。狙击手,能打中敌人的心脏大小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精确到针尖。同样,狙击手是可以用支架的(类似于数学家用的计算器)。
再说说狙击手的历害之处。刚说了,运动员是在无风的理想环境下进行的。而且运动员的射击距离非常近,也就10米到50米。运动员的枪非常精确,能打中目标就行,从不考虑杀伤力。因此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后坐力。狙击枪就不一样了,他设计出来就是打远距离的,一般得200米以上,有时甚至1000米以上。这么远的距离,又要考虑杀伤力,当然不可能和10米的运动员枪比理想精度,后座力也不是一般的大。狙击枪打远处,不是说你瞄准哪里就一定能打准哪里,还要靠经验去估算风速,湿度等来矫正。运动员不需要估算,指哪打哪(手不抖的前提下)。运动员可能一辈子都在练习10米或20米之类的单个项目。但是狙击手练习的项目就太多了。你不可能说让敌人刚好站在不多不少200米的距离让你瞄准打吧。狙击手要适应各种环境各种距离。当然这也印证了刚说的运动员精度更高的观点,因为狙击手要练习的项目太多了,不可能为了某个距离,某个环境下精度而无限制去练习。狙击手除了要打准,还要有非常高的心理素质,那可是真枪实弹啊,而且实战环境异常复杂,有时候甚至要卧在那里一动不动十几个小时。
总之,运动员是在是单一的,理想环境下,无杀伤性子弹(甚至用激光当子弹都可以),近距离射击。他们对精度有无上限的追求。这是比赛,没有太多实战意义,但是却有公平性,观赏性。而狙击手,是远距离射击,强调的是杀伤性,适应各种不同的射击环境,以狙杀目标为目标,不无限制追求精度。狙击手在近距离射击时精度上难以赶超运动员。而运动员也难以用好狙击枪,他们用真子弹也打不准远距离(距离远了就必须考虑重力,空气湿度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现在审核也太夸张了吧。
官媒的新闻都不能报道吗?
删除这一段新闻报道。
是这样,子弹射出以后根据万有引力的作用,必然是会做抛物线落地的。
其实,如果是子弹步枪子弹的射程很远,如果射击角度相对较高,子弹可能飞行很远,而且很有可能造成误伤。
其实,在一战二战大威力步枪子弹时代,误伤现象是很寻常的。
看着一段描述: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了,第10军军长李玉堂率部参加战斗,指挥部设在一座祠堂里,因为离前线不是很远,经常会有子弹飞过来。 这天中午,李玉堂正在吃饭,突然,一颗子弹不知道从哪里飞过来,正好击中了桌子上的菜碗,菜撒了一桌子。 但是,李玉堂毫不在意,把碎碗片拨拉到一边,继续夹菜吃。 没过一会儿,又有一颗子弹飞过来,把李玉堂的筷子也打断了。够危险吧?然而李玉堂仍然像没事人一样,扔掉筷子,继续用手抓着菜吃,好像子弹跟他没关系似的。
这时,身边的人都吓坏了,劝他躲避一下,但李玉堂毫不在乎地说:「 ”不用怕,都是流弹,打不死人。” 就这样,在流弹乱飞的指挥部里,李玉堂淡定地吃完了饭,继续看着地图指挥战斗。
所以大家知道了吧,子弹最终都会落地的。
弹头是不可以复用的,这和弹壳完全不同。
铜制弹壳只要又没有严重变形,都可以拿出去复装。
但弹头则不一样。
弹头最终都会落地,撞击以后肯定会变形。
而弹头需要严格的大小和尺寸,一点也不可能含糊,不然可能导致枪膛受损甚至炸膛这种严重后果。
退一步说,就算弹头发射没有问题,射击精度也会大受影响,这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弹头无法复装,除非是没有发射过臭子的弹头。
完全可以!
我自小在部队大院长大,上世纪七十年代,“备战”的理念是第一位的。每到暑假期间,但凡大院里初一以上的孩子(学生)都被集中起来,参加一年一度的军训活动。一是将大院里的孩子组织在一起好管理,二是学习和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军事常识,三是体验和锻炼军人的作风与体魄。
军训的头几天是最基本的队列训练,孩子们都生活在大院里,说句夸张的话,自打娘胎里就会这些了!再加上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耳濡目染,早就掌握所有的基本动作,毫不谦虚地地说,我们的动作而且相当标准,搞得训练我们的战士都不好意思。
军训的第二部分是持枪训练,也无非就是枪上肩和练刺杀以及投手榴弹训练等。接下来就是讲解和熟悉枪的结构与原理,我们只要了一天的时间就掌握了所有的全部要领与步骤,第二天就开始到靶场实弹射击(当然打的是教练弹),到了第三天的时候,真正的实弹射击开始,我们打的都不错。到了第四天,我们就开始学习手枪以及半自动步枪冲锋枪了,而后又学习了其它的各种类型的枪械,比如轻机枪和马克沁重机枪等等。
所以,用5天的时间足以学会和掌握射击技能,即使从来没有摸过枪的人照样可以掌握。其实使用枪械很简单,但如果要精或者“上战场”能否沉着应战就另当别论了!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在评论区留言!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