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陕西西安八大员_西安八大员培训

陕西西安历史上有哪些名将?

西安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爱国将领,今天主要介绍几位开国将领。

孔从洲:开国中将

孔从洲(1906——1991),陕西省西安市人。1924年进入杨虎城部队,从排长陆续升至团长,193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7路军警备第2旅旅长,在西安事变中为捉蒋起到重要作用。抗战时期,任国民党第38军55师师长、副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5月15日,率部起义,曾任豫西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等职,参加过解放陕县、陕南和渡江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军械部部长,高级炮兵学校校长,炮兵工程学院院长,炮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赵启民:开国中将

赵启民(1910——1997),西安市蓝田县人,1927年后,考入西安的中山学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26军随营学校排长,红15军团第78师参谋主任,独立第2团团长,独立师第3团团长等职,参加过劳山、直罗镇等战役。

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第5支队参谋长兼第10团政委,新四军第2师第5旅政委,淮南军区副政委兼第5旅政委等职。在过半塔集战斗中,指挥2000余兵力阻击万余顽军进攻,坚守阵地7昼夜,为此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政委,山东野战军第7师政委,第三野战军第34军政委。参加过苏中、鲁南、孟良崮、淮海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军区海军政委,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兼政委,海军副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松平:开国少将

张松平(1907—1966)),陕西省西安人。原在国民党第26路军,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曾任红15军军医处司务长、129师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冀南军区供给部部长、冀南军区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营房管理部副部长,总后勤部油料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西安还有哪些将领,不吝赐教。

西安“十大怪”是什么?

西安之地古属雍州,这里的黄土地即所谓“黄壤”,被列为拥有最高等级土地资源的地方,也是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地。由于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最负盛名的西周、秦、西汉、唐这几个王朝,均建都于此,所以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今天有书君就和大家聊一下,西安“十大怪”是什么?不过有书君认为,如果题目修改为“关中十大怪”就更加完美了。


第一怪:面条像裤带。


陕西关中地区盛产小米,自古以来多以面食为主,这里的人一日三餐几乎都是面食。关中的女孩,可以不学绣花做衣,但一定要先学会做面食。


如果出嫁时哪家的姑娘不会做面食,往往都会被婆家瞧不起。“裤带面”正如关中人的个性一般,爽快敞亮。面之宽堪称一绝,如同裤带,故以此得名。



第二怪:锅盔像锅盖。


提起第二怪,有书君要给大家讲一个传说。相传,秦国为统一六国四处征战,所携带食物很容易发霉。


随军厨师苦思冥想后,研究出用麦子磨成面粉,经过发酵后,再用揉、摔、捏、拍、捻、压、擀等多道手法,把面团擀成一张大饼,然后用七八十公分的大铁锅,烙起来。

锅大锅盔就有多大,所以形如锅盖的大锅盔就做成了。


另外,这个锅盔还有一个很好的风俗,就是关中的姥姥都会给满月的外孙制作此饼,并用线将钱捆在锅盔上,一并挂在外孙的脖子上,不过这个尺寸可是根据外孙头围来制作的哟!



第三怪:辣子一道菜。


提起辣椒,大家首先会想到四川,其实关中才是把辣椒吃到极至的地方。如果邻里来家中吃饭,可以无肉无酒,但是如果没有辣子,就一定会被客人嫌弃。


有书君十分喜辣,尤其喜欢油泼扯面。每每想到,当面卷入碗中后,将特制的辣椒面和香葱青菜撒到面上,一边浇上热油,一边搅拌,在那股辣香钻入鼻中时,整个人身心无比愉悦。



第四怪:碗盆不分家。


老陕的碗深而圆,几乎与盆大小无异,一如关中人豪爽质朴的秉性一样。辛苦了一天的关中人,每每伴着夕阳西下,一边端起自家的老碗,一边与邻里畅谈人生,让人觉得幸福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第五怪:手帕头上戴。


如今的关中物产丰盛,已经少有人着这种装扮。但是这个手帕的功效却是没办法磨灭,手帕戴头,不仅防晒而且还可以护头发,更可以随时擦汗,一举多得。难怪一些外出的老人,还是会将洁白的手帕戴起来。



第六怪:房子半边盖。


这半边盖的房子,又称“揭北子”,这是关中特有的民宿。这种房子的形成主要是应对关中特有的风沙、干燥的气候,当然节省材料,就地取材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今的关中人已经住进了宽敞的楼房,这个关中特有的半边房已经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



第七怪:姑娘不对外。


当年关中的姑娘正如现在帝都的女孩,她们有着天子脚下的骄傲,一般只与当地人通婚。另外,当地的姑娘比较保守,婚姻大事全凭父母做主,而父母当然不希望女儿远嫁,于是关中姑娘在当年可是从来没有远行过哟!


不过现如今,关中人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这里的姑娘不仅走出关中,而且已经步入世界各国。



第八怪:不坐椅子蹲起来。


不论在哪部与陕西有关的电影电视作品,都会看到蹲在墙根、捧着大碗吃面的场景,这成了陕西地区作品题材的标志。有书君一度很难理解,这种姿势吃饭不会胃疼么?


不过,正是这种姿势反映出质朴的关中人们对生活随意、自然的态度。与那些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人相比一定舒服许多。



第九怪:睡觉枕石块。


看到这一怪,有书君不禁想起古代时的石枕,不光提神醒脑还可以预防颈椎病,而且自带调温功能,难怪被称为:“金不换”呢!



第十怪:秦腔不唱吼起来。


有书君曾经跟随节目组拍摄过秦腔学校,亲眼见证过剧院的学生们从化妆到表演的全过程。他们的校长和有书君介绍过,秦腔是所有剧种的鼻祖,但又不同与其他剧种,是一种完全用真声演唱的,所以音色高亢激昂,正是因为这样,才保持了秦腔原始豪放的特点。



如今,传统的“关中十怪”已经慢慢地消失在车水马龙中,现在传承下来的些许民俗也因科技发展融入了现代的味道。有书君不禁唏嘘,再过10年、20年,当我们再提起“关中十怪”时,会不会不再有人了解呢?有书君努力记录,愿以已微薄的力量,将这些民族的东西传播出去。



附:关中十大怪歌谣:

三秦面条真不赖,擀厚切宽像裤带。面香筋道细又白,爽口耐饥燎的太。

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陕西把饼叫锅盔,里酥外脆易携带。

虽说川湘能吃辣,老陕吃辣让人怕。辣面拌盐热油泼,调面夹馍把饭下。

老陕饭碗特别大,面条菜肴全盛下。一碗能把肚填饱,老碗会上把话拉。

陕西农村老太太,花格帕帕头上戴。防晒防尘又防雨,洁手擦汗更风采。

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料省木材。遮风挡雨又耐寒,冬暖夏凉好运来。

长安建都十几代,人杰地灵春常在。风调雨顺生活好,陕西姑娘不对外。

老陕脾气真古怪,有凳不坐蹲起来。问他为啥不坐着,他说这样很自在。

三秦大地庄稼汉,不爱软枕爱石块。冰凉坚实有奇效,醒脑提神金不换。

民风淳朴性彪悍,秦腔花脸吼起来。台下观众心欢畅,不怕戏台要震翻。

陕西八大怪分别是什么?

“陕西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八大怪”,以其“古风古韵古长安”的独特魅力,成为外地游人探寻的一大热点。

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

东晋有席地而坐的风俗。在晋以后此风俗在关中地区更是被“发扬光大”,关中人基本保持了“坐”的本意,只是姿势稍有改变,膝盖不着地了,大腿压在小腿肚子上,就变成为蹲姿,于是乎想蹲就蹲,此风尚也就世袭了下来。

第二怪:房子半边盖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里,屋顶一般是“人”字型结构。然而在关中,很多房子的结构是“人”字的一半,就是半边盖的“怪”房子。

第三怪:碗盆分不开

陕西人(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当地人称为“老碗”。这种老碗甚至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在关中农村,每到吃饭时,村头、庄前、树下,男人们就端着大老碗(一碗汤饭外加两块馍足有六七两),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边吃饭边啦着话,这就是有名的“老碗会”。在农村,人们劳动强度大,干活出力多,吃饭也多,所以出门用老碗盛一下就够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饭,省了不少麻烦。  自我感觉这碗蛮漂亮,白底青花,一种很强的沉重感。


第四怪:帕帕头上戴

在关中风俗中这一怪最好解释了。过去人的生存环境差,黄土高原上风刮尘扬,烈日毒辣,妇女们出门干活串户没个遮蔽可不行。故乡间女子、老太太,每出门皆习惯头上顶戴一手帕,防尘防晒、方便实用,一举多得。

第五怪:面条像裤带

关中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农作物种植使得关中地区成为一个以面食为主的地区,在以米菜为主的地方的人们总是想不通,那关中人天天吃面条没个花样换,怎么就吃不烦呢?

第六怪:锅盔像锅盖

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陕西把饼叫锅盔,里酥外脆好捎带。

第七怪:油泼辣子一道菜

只须瞥一眼关中人手持热蒸馍夹油泼辣子大口咬嚼之行状,你无疑就会明白,“油泼辣子一道菜”,其实只是外地人的眼中之怪,对陕西本地人而言,则早已是司空见惯寻常事了。

第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

陕西的特有戏曲大家都知道是秦腔,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等等都是起源于秦腔,所以被尊为是“百戏之祖”,也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只知道陕西八大怪?远远不止!原来第九怪竟然是

九、姑娘不对外

这一怪很多地区都有,只是在关中地区现象更突显,人情味也更浓郁。

西安十大名吃都有哪些?

西安古称长安,是十三朝的古都,如今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当然在广大“吃货”的心目中,西安也是有生之年值得一去的美食聚集地。

不过现如今的旅游城市普遍都商业化的太严重了,各种“美食街”、“打卡聚集地”很多都被工厂化的小吃和某小商品城统一出产的“旅游纪念品”给占领了。

所以这次我们就尽量排除干扰,分享介绍一些西安真正好吃的东西。毕竟西安美食很多都是主食,要不也是碳水加肉的强悍组合,一般人还真没那个大胃口去多次尝试。为了方便想去西安旅游的朋友,所以有些美食的店家也会顺便提到哦。

【一】葫芦头

这个名字看着好像挺素的,但事实上它可是大荤之物,是滋味非常醇厚香浓的美味,毕竟是以猪大肠为主料制作的嘛。

“葫芦头”的名字来自于原料的形状,油脂丰厚的大肠多少有点像是鼓胀饱满的葫芦,所以才有了这么个名字,但它可不是某位文人曾经恶作剧戏称的“猪痔疮”啊。相传是源自于唐宋时候街面上的小吃“煎白肠”,后经名医孙思邈指点,才被改进成了现在的“葫芦头”。

其实通俗点说也可以看作是强化版本的猪杂泡馍,但是它肉嫩汤鲜、肥而不腻、香气袭人的特点还是非常强烈的,只要不排斥内脏类的食材,那去趟西安建议一定要尝尝看。

而且现在的葫芦头也已经非常多种多样了,还有海参葫芦头、鸡片葫芦头等等,比较建议去试试的就有春发生葫芦头、朱秀英梆梆肉葫芦头等等。

【二】肉夹馍

虽然现在得益于外卖的蓬勃发展,导致肉夹馍这种小吃几乎随处可见,但是如果去到西安的话,那一定要吃当地的肉夹馍,不然真的感觉白跑一趟。

其实陕西的肉夹馍有好多种,比如岐山臊子肉夹馍、潼关肉夹馍、腊汁肉夹馍,还有回民吃的腊牛肉夹馍等等。内里夹的什么肉都明明白白写在名字里了,其中潼关肉夹馍用的馍馍是那种外层焦酥的油酥馍,而另外几种基本都是用那种白面烧饼似的白吉馍。

如果去到西安的话,那么樊记腊汁肉夹馍、子午路张记肉夹馍、秦豫肉夹馍都可以挑着去试试。肉类加碳水的满足感是超级强的,只要能接受这种组合,那么就能获得最棒的美味体验。除了肉夹馍之外,还有土豆片夹馍、花干夹馍之类的,也都非常棒哦!

【三】甑糕

这种食物看上去好像有点“粗糙”,但是对于喜欢软糯甜食的人来说是绝对不容错过的美味,它是由糯米和红枣蒸制的古老小吃。

甑糕名字中的“甑”其实读作(zèng),不过在陕西很多地方都是读作jìng gāo,这种事情还是从民俗吧。读作什么不重要,这个用来制作甑糕的甑锅就是由人类最古老的蒸具“甑”演变而来的。

甑糕的口感软硬适度,大量的糯米赋予其粘糯的咀嚼享受,大比例加入的红枣提供甜蜜的滋味和红润的色泽,这让甑糕久吃不腻、香甜软糯。

在西安好吃的甑糕也有不少,比如李穆沙甑糕、胖子甑糕都还不错的,洒金桥附近那边也不算难找。

【四】冰酪

看到上图有些朋友已经疑惑了吧,这不就是冰淇淋球嘛,街边便利店都有,何必要去西安吃呢?

其实冰淇淋很早在我国就有了,在古时候就叫做冰酪,据记载至少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跟现在冰淇淋有些相似的夏日冰品,等到元代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出如今冰淇淋的雏形了。

如今在西安说起“冰酪”,那么很多人都会想到“陕拾叁”这个名字。其实他们主要是做酥式点心、坚果零食等伴手礼之类的,店里还有一些茶饮,但真让不少美食爱好者了解到“陕拾叁”这个名字,可能还是因为他们家的冰酪。

冰酪确实就冰淇淋没错,但你吃过油泼辣子、麻酱凉皮、醪糟等口味的冰淇淋嘛?除了会根据时令使用陕西本地的红枣、葡萄等作为冰淇淋原料之外,冰酪还会出现不少奇奇怪怪的口味,算是旅行中满足好奇心的一个好选择哦。

【五】葫芦鸡

前面都是小吃、甜食之类的,但葫芦鸡和前面说的葫芦头可不是一回事,这是一道硬菜,而且在传说中它的诞生可是付出了生命为代价的。

相传最早葫芦鸡是唐代礼部尚书韦陟命自己的家厨创造的,因为他从小就锦衣玉食、穷奢极侈,所以对鸡肉的要求就非常高,在传说中为了创造出让他满意的酥嫩鸡肉,可是死了两位家厨。

第一位家厨用先蒸后炸的方式制作,尚书韦陟觉得不够酥嫩,结果将厨师鞭打50下致死了;

第二位家厨确实改进了工艺,采用先煮、再蒸、最后油炸的方式,确实鸡肉酥嫩很多。但是由于折腾完之后鸡肉都骨肉分离成碎块了,所以尚书韦陟怀疑他偷吃,就又给打死了;

第三位家厨算是比较机灵,他先用细绳将鸡捆起来,确保它不会以为烹饪而散架,然后也使用先煮、再蒸、最后油炸的方式烹饪,终于才做出了外形完整、酥软肉嫩的鸡,因为捆绑之后形似葫芦,所以取名葫芦鸡。

去西安游玩想吃葫芦鸡的话,那么西安饭庄和竹间葫芦鸡算是首推了,这道菜也算是陕西菜里最值得吃的一道哦。

【六】肉丸儿胡辣汤

说起胡辣汤,不少人可能先想到的还是河南的胡辣汤,但是西安的这种清真小吃肉丸胡辣汤也是很不错的,加个坨坨馍就是一餐满足又美味的早餐。

除了也叫做“胡辣汤”之外,肉丸胡辣汤的配菜跟河南的胡辣汤可以说几乎完全不一样,常见的就是一些土豆、豆角、胡萝卜、圆白菜之类的,所以价格也挺亲民的。

但是肉丸胡辣汤这种食物比较挑人,因为它的滋味实在是有点复杂,尤其是它不仅有胡椒的辛香和辣味,里面还有花椒的麻和刺激性。所以肉丸胡辣汤这种东西真的是喜欢的人爱不释口,但接受不了的人可能喝一口之后就再没有第二口了。

要去吃的话,那么马奎肉丸胡辣汤、马强肉丸糊辣汤、郝大肉丸糊辣汤等等几家都是可以的。如果实在是懒得找,那就挑早餐时间起来,然后看着本地人去哪吃,跟着走一般就错不了。

【七】饺子

之前我们在关于“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的说法当中提过一嘴,去西安一定要吃的饺子,那就是牛肉韭黄馅的酸汤水饺。

有些酸汤水饺的皮会比普通饺子稍微厚一点点,毕竟是要泡在汤里的嘛。但是与此同时也赋予了更加有弹性嚼劲的口感,混合上汤头的醇香、醋的酸香、油辣子的辛香,只是一端上来就已经夺人耳目了。

而且我一直认为牛肉和韭黄、韭菜是非常绝妙的组合,不仅能够去除腥膻味,还可以提味增香、解除油腻感,有了韭黄的加入,就可以更加爽快的享受牛肉馅的醇香肥美。

除了酸汤水饺之外,西安可是有饺子宴的地方,用料和味型都非常广泛,可以有百余种饺子品尝哦。

【八】面条推荐

陕西也是面食大省,西安除了一些特色的面食之外,就连面条的种类也是非常多样性的,而且也都很好吃。

比如打字都打不出来的Biangbiang面,这个面的名字得于制作过程中劲道的面条敲击到案板发出的声响。现在一般都是以宽宽的裤带面形式呈现的,入口顺滑柔韧,咀嚼起来筋道弹牙,可以油泼也可以加各种臊子,总之只要你喜欢,总有一种方式适合你。

除此之外,陕西好吃的面条还有很多,比如菠菜面、蒜蘸面、摆汤面、臊子面、蘸水面等等都不错,面食爱好者可以慢慢尝试。

好吃的店家就更多了,而且分布的也挺广,所以到时候还是建议问问你住的酒店附近的本地人吧,但如果有机会的话,坤坤菠菜面要去吃一次哦。

【九】饮料集中推

饮品的重要性有时候不输美食,去到西安的话,当地的不少美食还是得搭配的当地的饮料才更有那个感觉。

冰峰和汉斯小木屋:冰峰、肉夹馍和凉皮被称为“三秦套餐”,基本上都是组合在一起吃的。而汉斯小木屋就是菠萝啤味的碳酸饮料,虽然现在已经是青岛啤酒和汉斯公司重新组建后出产的产品,但也算是西安本地品牌之一啦。

桂花稠酒:这种饮品可以看作是精加工、强化版的酒酿,滋味绵甜宜人且毫无让人不适的辛辣刺激。传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喝的就是桂花稠酒,度数一般会有个12度左右,比绝大多数啤酒都要高,能够有效的体会一点微醺的感觉,又不至于烂醉。

酸梅汤:在我印象中西安好像是一个特别喜欢喝酸梅汤的城市,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几乎到处都有酸梅汤。其中最推荐的可能还要数花奶奶酸梅汤了,当然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已经不是老人家自己出来售卖了,但滋味还是不错的。

【十】羊肉泡馍

虽然我们一开始就分享了葫芦头,那种美食也可以有泡馍的吃法,但是羊肉泡馍这个东西还真必须得放在这里,因为它实在是太西安了。

就算哪怕是从来没去过西安的、也不是那么了解西安美食的人,你让他最短时间内脱口而出一样西安的美食,羊肉泡馍也会大概率出现。

毕竟羊肉泡馍已经是西安名片一般的美食了,去一趟不吃的话,就总感觉好像少了点什么似的。具体店家推荐的话,其实马洪泡馍、景德泡馍、班老五小炒泡馍都还是不错的,当然也可以在自己住的地方附近问问本地人。

那么以上就是这次关于西安美食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有所帮助的话,恳请帮忙转发和收藏。

对于美食制作、饮食知识和美食美酒相关趣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陕西八大怪”为何姑娘不对外呢?

1.人口相对来说少,本身关中地区人口数量就不是很多。
2.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属于内陆的经济发达地区,近代以来才被沿海地区越甩越远。而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如本地区,造成了姑娘不愿意外嫁男人不愿意闯荡的传统。

3.因为在以前,陕西地区,重男轻女思想特别严重,所以造成了男多女少的现象,中国又讲究亲上加亲,小伙找媳妇都愿意找邻村甚至同村的,女孩子内部消化都不够,更不要说外嫁了。

陕西“八大怪”到底“怪”在哪里?为何被称为“八大怪”?

中国地区广泛,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风俗习惯,有些风俗习惯在别人看来十分搞笑,但是对于当地人来说,祖祖辈辈就是这样过来的。比较有名的像云南有十八怪,竹筒当锅煮饭卖。东北有四大怪,姑娘叼着大烟袋。而在陕西,也有八大怪,到底“怪”在哪里?

说出来您听听,也让那些想到陕西去旅游的朋友有个心理准备。第一怪,叫姑娘不对外。也就是说,自古以来,陕西的姑娘很少外嫁,因为这里地处关中平原,物产丰饶,很少出现饥荒年。只有外地的姑娘嫁到陕西来,少见姑娘外嫁。

第二怪,叫头上戴帕帕。陕西农村的婆姨出门时头上都戴着手帕,因为这里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长年干旱,太阳火辣,风也大,尘土也多。头上戴块手帕,挡风、挡沙、擦汗,一物多用。

第三怪,房子盖半边。其实严格来说不是盖半边,而是盖三边,另外一边直接顶着土坡,又省钱又省力。

第四怪,凳子从不坐。到陕西农村家作客,很有意思的是,有凳子不坐,非要蹲在上面。这是关中地区老人的习惯了,因为以前这里是没有凳子的,家家户户又喜欢串个门了,吃个饭了。来到人家里,盛上一碗饭,就地蹲在那里吃,美滋滋。后来生活条件慢慢好了,有了凳子了,老人家却又不习惯了,于是把蹲地上改成蹲凳子上了。

第五怪,面条像裤带。南方人讲究吃细面,再宽不过小纸条,如果到陕西去能吓死你,面条宽得像裤带。北方人以吃面食为主,只有这种极宽的面条,吃起来才过瘾。《白鹿原》里的张嘉译吃的油泼面,就是典型的陕西宽面。

第六怪,秦腔吼起来。陕西的秦腔那是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上过央视春晚表演的。那吼起来叫一个带劲,比起江南的越剧,听起来更有一种沧桑感。秦腔不是唱出来的,是靠吼出来的,所以唱秦腔的人必须有一副大嗓门。

第七怪,油泼辣子菜。怎么做的呢?当地特产秦椒被剁碎以后,加入芝麻香油调好,再加入适量花生,然后用熟油一淋,老醋一激。哇,顿时满屋都是香味,令人胃口大开。

第八怪,锅盔似锅盖。什么是锅盔,也就是南方人所说的烧饼,陕西人能把烧饼做成像锅盖那么大。这又是怎么来的呢?古时这里基本上是秦国的地盘,秦军出征,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想出了做锅盔这么个主意。每个士兵两个大锅盔,中间拿绳子一穿,往肩上一搭,就可以出征了,可以管好几天呢。

一旦有士兵战死了,他留下的锅盔可以留给另外的士兵吃。秦人就是靠着这种后勤保障,一路从陕西出发,开启统一六国之路。陕西八大怪,其实都不怪,这是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正因为有这样的风土人情,所以每年才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陕西,体味这里不一样的风情。


参考文献:《陕西八大怪》、《陕西地方志》、《关中丛书》

【精彩原创,敬请关注,欢迎评论,点赞转发】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