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纪录片八大员之炊事员_我们是光荣的八大员 纪录片

生产队时,“公社八大员”是指哪些人?待遇如何?

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在部队干炊事班能干到三期吗?

我在炊事班喂猪,干到司务长。

当兵第二年,就被选送到炊事班,当上了一名饲养员。连队大大小小20多头猪,每天熬猪食、起猪粪,尤其夏天又脏又臭,是个很辛苦的活。平时喂完猪还要帮炊事员做饭。

苦点累点没关系,最难为情的“配猪”,赶着连队的老母猪,到有公猪的老百姓家里,“交配”过程有时候容易,有时候很难,对于当年19岁的我来说,特别害羞,但后来看见老母猪生下一窝活蹦乱跳的猪崽时,则是满心欢喜。

后来,进校学习司务长专业,毕业又负责炊事班,从事我熟悉的工作。

在部队,当炊事员丢人吗?

在部队,当一名炊事员,不丢人,部队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还有的养鸡,养鸭,养猪的呢,身为部队普通一兵,革命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之分,相反,当炊事员还学会了一名技术,比如烹调,做包子,馒头,日后,退伍回家,也可发挥在部队学会的这门手艺,自己在家可以开餐馆,或者早餐店,发家致富

在部队当炊事兵有什么优势?

谢邀

优势很多,我来说一说。

部队炊事班很重要,当炊事兵更重要。炊事班很辛苦,每天都要起的很早,还要日常的训练操课,每天保障着部队官兵的伙食,特别的不容易。



在部队的优势

就是因为这样他们还是乐此不疲,任劳任怨的为大家服务着。从军5载,深刻感受到炊事兵的辛苦,他们为了做好每一道菜要学习,要钻研。

当炊事兵的优势有很多,就说说在部队吧。如果做好一手好菜,不但被广大官兵认可和尊重,而且还有可能提干呢。

做好饭菜有可能会到机关当炊事兵,可以见到大首长,保障大领导,见过的世面而且能够学到知识。

每年都有炊事比武大赛,还可以参加比武大赛,如果获奖了,可以立功受奖,够条件和资格的同样可以提干。

再一个就是干的好可以当班长可以当司务长,保障大家的伙食很光荣的。



回地方的优势

在部队当炊事兵回到地方后,不愁找不到女朋友,因为现在的女孩子大部分喜欢吃美食,所以做好饭菜回到地方以后就可以讨女孩子欢心。能给自己加分。有一个战友回到地方后找了一个女朋友人家一分钱的彩礼都没有要,就因为他做饭好吃,在部队是炊事兵,这回可赚大了。



其实当炊事兵学到了一项技能回到地方就业也很方便,可以自己开饭馆可以自己当厨师,也可以照顾家人给家人做饭。

你们觉得呢?

在部队当炊事员好吗?

好!

当兵时,我也当过两年炊事员。

我的体会是,在部队当炊事员有这样几个好处:


1、可以学到一门实用的专业技能

我当兵时,曾经在通信连有线班当过通信兵。也就是收线、放线、架设线路,以及维护线路等等。

当有线通信兵,其中要学会的,就是要能快速地爬上电线杆架设电线。由于我在这方面动作慢,经常快爬到顶时,自己稳不住又溜了下来,在班里排名经常是吆鸭子,拖了班里的后腿。于是,被连队调整到炊事班去煮饭。

刚开始时,自己还有点小情绪,觉得自己不被重用了。可是,在炊事班干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还不错。

最好的一点,就是可以学习掌握一门实用的烹调技术。

我在炊事班干了几个月后,就被选送到部队驻地的地方大型酒店实习培训半年。通过在地方酒店边干边学,通过炊事班长手把手地教,慢慢地我不仅会做大锅菜,还学会了不少特色菜、工艺菜和面点制作等烹调技术。由于我吃得苦、学习进步快,工作表现出色,到了年终工作总结时,我还立了一个三等功。

2、可以比其他战友吃得好一些

在部队当炊事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半上午、半下午和晚上肚子饿了时,有东西吃。

因为,我们当兵的时候,条件比较艰苦,早上一般都是馒头、稀饭和咸菜,中午、晚上一般都是米饭或者面条。

吃米饭炒菜时,大都是一荤一素的大锅菜,而且荤菜中的肉连肥肉都很少,油水也不多。因为,那个时候伙食标准低,都是定量供应。

平时饿了时,在炊事班当炊事员,就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去拿两个剩馒头吃,没有剩馒头时,就到泡菜坛子里捞几砣咸菜吃。

那时候,根本就没有零食吃,我的一个同乡战友在战斗班排天天搞训练,有时候半上午、半下午饿了时,就悄悄地找我要馒头吃。我就拿两个剩馒头揣到裤子口袋里,带出来给他吃。现在有时提起这事时,他都对我感激不尽。

还有,当炊事员平时可以比班排当兵的其他战友吃得好一点,多一点。这个好一点、多一点,也就是可以多舀几片瘦肉吃。因为那个时候年纪轻、工作累、体力消耗也大。

俗话说,连队伙食好了,能顶半个指导员。平时,虽然伙食费标准不高,我们几个炊事员在班长的带领下,粗菜细做,精工细作,把味道调剂好,让战友们吃得开胃,吃得香,也就心满意足了。


3、可以比搞训练的战友轻松点

在炊事班当炊事员,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要比在战斗班排的战友轻松不少。

他们需要天天搞训练,风里来雨里去的;天天在野外摸爬滚打,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十分辛苦。

而当炊事员虽然也辛苦,早上5点钟就要起床和面蒸馒头、煮稀饭,切咸菜。但是,与战斗班排的战友相比,还是要轻松多了。

当炊事员,太阳晒不到,下雨淋不到。一般是头一天晚上把第二天早上要做馒头的面和好发酵,第二天早上5点钟起床和面蒸馒头、煮稀饭,切咸菜;上午给养员把菜买回来后,就择菜、洗菜、切菜,把要炒的菜准备好,11点左右开始炒菜;下午4点半左右开始准备晚饭。保证一日三餐准时开饭,不能提前,更不能延迟,不能影响连队的一日生活秩序。

当炊事员,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就忙做饭那一阵了,中间的空档时间可以休息,可以处理个人的私事。比如:洗个衣服、洗个澡、小睡一会儿,等等,还是比较舒服的。

4、可以在选取士官时占据优势

因为炊事员在部队属于是有专业技术的兵种,部队一般都要保留一些炊事员骨干,当达到选取士官条件时,表现优秀的炊事员,就有机会选取为士官,选取为士官后就可以拿工资,就可以在部队长期服役。

炊事员虽然说是在部队专门为战友们煮饭的,但是,这也是一门烹调技术,要想把饭煮好、做到色香味俱全、官兵们喜欢吃,还是要有比较好的烹调技术的。

炊事员选取为士官后,属于专业技术士官,有技术专长,有的还通过培训和自学,考取了厨师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在部队是领导重点关注的对象。因为,在一个单位,官兵们吃得好,身体才好,工作、训练才有劲头,在部队才更加安心。

所以,作为一名炊事员,只要在部队安心工作,任劳任怨,大多数情况下,选取为士官后,可以干到三级士官(上士)或四级军士长,也就是可以在部队干到12年或16年。这个时候,不仅工资高,而且退役时拿到的退役金也多一些,于公于私都是有好处的。


5、今后退伍找工作有一技之长

在部队当炊事员,拿到了厨师职业证书,掌握了一门烹调专业技能,对于个人来说,退伍后就业也好、创业也好,都是很有好处的。

如果在部队干到2年、5年或8年退伍,符合地方政府安置工作条件的也就不说了。对于一些从农村入伍的士兵来说,在部队当过几年炊事员,有烹调技术,有厨师证书,就可以应聘到一些餐馆、酒楼当厨师,工资都是比较高的。

如果自己愿意创业做生意,也可以自己开饭馆、当小老板。只要你会经营、讲卫生、味道好、价廉物美,生意一定会越来越红火,一定会慢慢发家致富。

如果当炊事员在部队干到三级士官(上士)或四级军士长,这个时候退伍,就有选择的余地。既可以选择由政府有关部门安置工作,也可以选择领取一笔退役金自谋职业。

选择要工作,一般都会安排在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工作稳定,收入稳定,比较体面,没有后顾之忧。

选择自谋职业,打工当厨师也好,自己开饭馆也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谋职业最大的好处就是非常自由;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打工不稳定,做生意有可能不赚钱,甚至亏本。所以,这个时候,到底应该怎样选择,还是理性分析、理性选择的好。

《亮剑》李家坡之战中,“炊事员”是如何成为白刃战主力的?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

在我军的传统中,炊事员可以说最苦最累,也最锻炼人。有这么一种说法,一支部队战斗力最强的地方就是炊事班,历史上炊事班多次出现成为战斗主力,然后将敌军打趴的记录。因此炊事员成为百人斩主力就很正常了。不说抗战时期,就算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炊事员的任务可谓是有苦又累又危险。

中越老山之战时期,我军涌现出太多太多英雄。不只是战斗在一线的战士,连为一线战士提供保障的炊事员都有可歌可泣的事迹。来自济南军区的刘志强,是当时前线有名的炊事员。在老山前线的每一天,炊事班长刘志强都要带着炊事班的战友,背着热饭热菜或者给前沿哪位伤病员做的病号饭,踏上通往前沿阵地一线哨位的路。

这条通往前沿的路十分狭窄,两旁弹坑遍布,偶尔还会看到被炮弹犁翻在外的地雷、弹片乃至破鞋、破靴子。道旁偶尔有坑道,坑道内淤泥没过膝盖,腐烂的树叶散发着臭味,令人作呕。刘志强和战友们都穿着裤衩,光着膀子,腰上系着止血带,再插上两颗光荣弹。

刘志强和战友们每天都要在这条路上来回爬行四趟,一趟来回下来身上衣服都能拧下水。越军的高射机枪、直瞄火炮和狙击步枪居高临下不停朝这条运送给养的路上射击。虽然是炊事员,刘志强也早就习惯了越军高射机枪的长点射,越军狙击手的冷枪,以及六零炮偶尔两发的冷炮。

当时前沿阵地打响了激烈的战斗,老山的空气中满是TNT的味道。战斗已经进行了五个多小时,阵地上的我军战士们差不多一整天没吃过热汤热饭。白天实在无法上去送饭,刘志强带着战友们晚上再度踏上通往前沿的道路。天上下着雨,很快他们来到了著名的“百米生死线”,这里离越军阵地只有十几米。

刘志强重新整理了背上的帆布背囊,又将战友提的一桶饭加在自己肩上,带着战友们开始猛冲“百米生死线”。突然,他一不小心滑倒,背囊里的饭撒了一地。刘志强清楚记得,里面有给去前沿阵地上重病号做的荷包蛋,有给今天过20岁生日的战士做的肉丝鸡蛋面。他费力地将这些都找回来,重新装进背囊,挎起背囊准备继续跑。

突然,一连数发越军的六零炮炮弹在刘志强身边接二连三爆炸。刘志强形容,身上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刺了几针,顿时头晕目眩。他知道自己不能停下,必须继续往前冲。冲出“百米生死线”之后,刘志强才发现,自己的右手已经断了。而且他已经看不清眼前的东西,右眼眼球被弹片炸出,挂在眼眶外面,另一只眼睛也被鲜血溅满,什么也看不清。

战友们马上要把刘志强背下去抢救。刘志强却断然拒绝,坚持要将饭菜先送上去。终于,刘志强以惊人的毅力将战友们的饭菜送上了前沿阵地。而战友们围着满身满脸是血的刘志强,一个个热泪横流,谁也无法将手里的饭菜咽下去。

刘志强终于昏迷了过去。他被战友们背下阵地,抬进了后方野战医院。他的右眼被摘除了,右手也做了截肢手术。但刘志强却表示,当兵打仗总会有牺牲,自己早有心理准备。让我们牢记英雄的名字,永远不要忘记。参考资料:血与火的记录 寄自老山前线的报告 威震南疆 老山前线通讯报告文学集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