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在农村的,上世纪80年代末才通电,我们村买第一台电视机还是在1989年。在没有电,没电视机之前,晚上村里人就围在一起聊天,听收音机📻。在夏天的时候,我们小孩子们还跑去抓萤火虫,有些大人还拿着手电去抓青蛙🐸,那时候的农村青蛙非常多,晚上叫得挺欢的。一般到九点多钟就去睡了。如果听说大队、村公所放电影,那大家吃了晚饭后,就拿着手电,扛着凳子成群结队的去看电影了。后来通了电,买了电视机之后,大家晚上就围在一起看电视了。我家是90年才买的电视,是一台14寸的金星牌黑白电视机。说实在的,我还真佩服那时候的电器质量的,到现在它还能放,还没有坏。我爸妈把它当成传家宝一样看待,隔两三天就要放一次,通通电。也难怪父母将它当成宝,当初为了买它,他们将养了一年的两个大肥猪卖了,将养了一年的十多个大公鸡🐓卖了,才够钱买这台电视机啊!那时候农产品的价格便宜得要命,一个鸡蛋🥚5分钱,一斤瘦肉才一块二。家里种的竹子3分钱一斤。当时的金星电视机要400元左右,大家可想而知,为了买它得费多大的劲了。
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有很多,看看大家跟我记忆的一样不一样。
1、《背影》朱自清:“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2、《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4、《爱莲说》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桃花源记》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八大样板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止今没有超越的。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白毛女,龙江颂,奇袭白虎团,海港,杜鹃山,红色娘子军等等。不止八部,将近二十部。都是歌颂工农兵劳苦大众的,满满的正能量,人们喜闻乐見,大部分国人都能来两句。真正做到了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七+年代士兵满八整年,复员进工厂可安排个三级工,在同样工令的工人中属佼佼者,极少有人比过。八级工属于可望不可及的。那年代(八五年前都是,直到九一年止)厂长工资低于老工人是正常,口粮也少于工人,工人真的是企业主人。现在工人在企业地位是啥,估计都能掂得轻,等级森严啦!
谢谢你的邀请;
我是5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在70年代至90年代这段历史时期,我已不看连环画了。但从2007年开始,我又开始了阅读连环画,这一时期的连环画,与70年代以前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他的版面很大,语言与插图共存。在文字叙述方面要比以前的连环画更深刻,因为它有了一个更大的空间。其次,从这个时期开始,我有更多多余的时间去阅读我感兴趣的著作与文学作品。于是,我买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的连环画,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简单的重复我对它们的记忆。
张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