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我所熟悉的K12领域吧,主要就是小初高在线辅导。
目前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而小初高的在线辅导目前绝对是刚需,随着教育局禁止在职老师校外辅导政策的加严,三四线城市教育资源的劣势就更加明显了。
比如在北京地区,如果我想找一个大学生家教,有大把的名校生可供选择,二本、三本的大学生基本是没什么竞争力并且被家长嫌弃的,这是一个供大于求的市场;
而在三四线城市,别说一本大学了,有些小城市甚至连本科大学都没有,而事实上这部分孩子的辅导需求可能比一线城市的学生更为需要,但是受限于贫乏的教育资源,他们没办法拥有更好的辅导;
这个时候,在线辅导就尤为重要了,我可以通过平台,找一个清华北大浙大的学生给我辅导功课,享受我在小地方没办法享受到的资源。这也许就是在线教育最大的意义。
以下附上一则报道:
8月29日下午,北京教委教育服务中心冯伟书记、浙江省教育厅陈龙春主任,带领北京和浙江的教育专家在辅导君CEO叶睿智的陪同下参观了辅导君,并围绕“互联网加教育、教育资源均衡、教育大数据应用”做了一个小时深入的交流。
教委教育厅专家非常关注教育的社会价值属性。
在交流过程中,叶总着重讲述了辅导君正在致力做的三件事情:均衡教育资源;鼓励名校大学生从事教育,为教育行业培养更多的新生力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有价值感、性价比更高的勤工俭学和创业平台。
叶总介绍说,目前,辅导君的用户中有70%的家庭来自教育欠发达地区,在教师端,辅导君正积极促进对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行为的协助,让辅导君老师“足不出户,桃李满天下”,教育专家们对此表示非常认可。
在大数据思维的讨论中,冯书记提问:对政府部门运用大数据思维开展工作有何建议?叶睿智分享了辅导君研发、运营过程中对数据的思考,提出了“把一切工作内容数据化,然后量化、做分析、可视化”的推进过程。
交流之后,专家们还详细观摩了辅导君平台的真实上课情况,数据可视化管理后台,关心了辅导君的运营规模、伙伴工作感受,在听到辅导君对每一节课的授课质量设计了四十多项评估指标这一精细管理的做法,纷纷表示赞赏。
辅导君的全体同仁感受到了来自于政府主管部门的鼓舞。在未来的日子,辅导君必将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作用,实践自己作为一个良心企业承担的“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核心素养、增进家庭幸福”的社会责任。
培训机构如何快速搭建在线网校
其实里面涉及到的内容还是挺多的,我来简单说说我的做法,后面要是有朋友有具体的细节问题,再单独详聊。
如果机构靠自己研发平台,成本非常高,所以不建议自己研发。
线下也好线上也罢,其实整个运营逻辑无外乎就是:宣传、转化、上课、续费。我们搭建网校,可以从机构的运营逻辑出发,挨个梳理。
宣传的话,要考虑好宣传方式,既然选择网校,肯定不可能把目光仅仅集中在自己校区周边的学校,甚至不会集中到本市的学校,所以至少要先想好你的资源通过哪些平台获取,同时放到哪个平台上。
这样,一个机构的展示页面肯定是要有的,也就是要有一个官网。除了官网以外,现在流行的各平台的自媒体号都要去做(至少要去做可以宣传并转化的)。
市场人员跟传统线下的最大的区别是,线下机构的市场人员以能发单为主,线上的以能写文为主。
当然,实际工作时,线下的发单不能丢,地推扫码永远是互联网做种子用户的最有效方式。
实际运营网校时,最难的是解决家长信任问题,所以除了有好的销售团队以外,必须有一个非常正规的、逻辑清晰的交费模式。也就是说,网站必须具备交费系统。同时交费系统的数据必须与上课平台打通,否则使用起来会非常不方便,所以我不推荐交费系统与上课平台来自于两个公司的模式。
对咨询人员的要求会比线下要高很多,因为需要完全看不到人做转化,所以要提供很多的在线试听课,同时对咨询中常见的问题都要进行核心提炼,务必做到一两句话就能解释得非常清楚,可以让家长快速看到机构的实力。
平台
网校,首先要解决在哪上课的问题,机构做肯定不能像个人做那样随便找个面得的聊天软件直接视频,要找一个专业的在线教室。一般这种在线教室的收费并不比租房子便宜。如我上面说的,上课平台最好要跟前端交费系统打通。我最开始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家长交费需要注册一遍,交费结束后家长还要再注册一个上课平台的账号,同时我要拿到那个账号并在上课平台的后台给家长设好课程并通知家长。从交费到上课,家长需要注册两个账号,我至少要与家长做3次沟通。
产品
线上课程无法做到线下课程那样与学生的粘性,所以在课程设计(尤其是上课时的多媒体及在线互动方面)要比线下课程想得更多、更细。
教师
教师刚开始上线上课程时,最不适应的就是面前没有学生跟他互动,对着屏幕讲课的感觉像吃了苍蝇,特别难受,同时大部分老师都不知道应该看镜头讲课而非看屏幕讲课。我用的方式让老师们多去看看直播,跟直播的那些网红多学习学习,不能说效果多好吧,但至少可以让老师们学习一下他们的镜头感以及自嗨的状态。
硬件
除了软件平台以外,上课用的硬件也需要提前考虑好,摄像头、麦克风、灯、数位板、背景墙等。我在之前的悟空问答里聊过这个问题,不说了。
线上课程的续费难度是高于线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线上课程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及粘性会少很多,要提前设计好整个续费逻辑和动作。
平台:自媒体+网站+授课平台+产品
运营:前端参考自媒体运营,后端向直播多学习
关注我,每天分享教培机构运营与管理的心得
这几天,教育培训行业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面对有关部门一系列“组合拳”,教育培训行业真的在颤抖?从业机构和从业者们真的战战兢兢,一片哀鸣?
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风暴眼里的教育培训行业其实很冷静淡定,从业者们并无惊慌之色,反倒有欣喜之意。
我就职于深圳一个教育培训机构,这几天同事们聊得最多的就是行业未来,对于到来的监管风暴,除了公司老板外,大家都很平静乐观。
一、对于教育培训行业,目前至少有两个误解。
1、认为教育培训机构都是巧取豪夺、贪婪嗜利的赚钱机器。
还是以事实来说话吧。
我所在机构主要做中小学学科培训。每周末上1次课,属小组课,每个小组不超过15人;每次课两个半小时,高中收费标准为每次课240元,初中为200元,小学为160元。
学生周一至周六下午放学后,可以到校区来写作业,机构免费提供作业辅导服务。
每周晚上还有一次1小时左右的强化训练课,也是免费。
您觉得这收费高吗?
很多人指责培训机构,总是以收费昂贵为借口。事实上,经过充分的市场竞争,补习收费价格已经接近底线了。
9.9元可以买到10节线上课,交99元资料费可以到一个线下机构上12节课。
坦率地说,看到这样的收费标准,作为从业者,我觉得这个行业已经没有面子,简直在“贱卖”自己。
2、认为教育培训机构会抑制人们的生育意愿
这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
当下人们生育意愿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明白人都知道是虚高房价,是高生活成本,是阶层固化的焦虑,是崇尚自我的心智觉醒。
让教育培训这个行业去背“抑制生育意愿”这口大锅,它还真的背不起。
有一个事实很有意思,白领精英阶层的生育意愿普遍并不强烈,难道他们也交不起孩子的培训费吗?显然不是。
认为教育培训是影响人们生育三胎的“罪魁祸首”,确实有点搞笑。
二、教育培训行业崩盘几乎没有可能性。
网络上有人欢呼,这回教育培训行业要彻底凉凉了。
这回恐怕又要让他们失望了,因为它并不会崩盘,相反可能会迎来新发展契机。
1、最严厉的监管,恰恰在为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每一个行业都会经过草莽时代,都有无序掠占、盲目扩充的阶段,这时候,有关部门出台监管措施,实施严厉惩治,厘清行业乱象,实在必要也很及时。
教育培训机构应该端正认识,积极拥抱监管,全力配合纠偏,将教育培训做成一个健康发展、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行业。
2、教育培训行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网络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教育培训机构已达20万家。
在实体行业倍受熬煎,疫情冲击雪上加霜的当下,这个行业贡献了大量就业机会。
特别是它接纳了很多大学毕业生,成为大学毕业生扎堆就业的地方。
我所在机构前来应聘最多的就是大学毕业生。
3、多数家长对子女参加课外辅导持不反对态度。
几年前,我所在机构送孩子补习的大都是老板、白领精英、当地人,家境优渥。
而现在,学生很多来自一般工薪家庭,甚至外来打工者家庭。
有一个大巴司机,将自己两个孩子送来补习,每个孩子都报了全科。他的话很实在:我这辈子只能开大巴,儿女们不能像我这样。
平民家庭对孩子未来的期待更大,因为他们认清了一个理:不想让孩子过跟自己一样的生活,只有好好读书一条路。
你把教育培训机构全部关了,补习仍然会转入地下,更蓬勃更野蛮生长。
三、从业机构、从业者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
这两天我所在机构老板心里很不安。前年为了办机构,他将深圳的两幢房子抵押贷款,如今刚刚赢利,就遇到政策调整,他心里自然忐忑。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机构一向遵规经营,在市场上还是很有口碑的,他也无需多担心。
而老师们谈起这事,就轻松多了。
大家都认为,如果真要关闭培训机构,大家反而有更多的挣钱机会。
并不是把机构关了,市场需求就没了。相反,市场需求还很可能逆势上涨,有点能力的老师可以自己开工作室,做一对一辅导或上门家教,没有了平台差价,老师们能赚得更多。
坦率地说,我就是这种想法。
出于公心,我希望这个行业能健康发展;出于私心,我更希望赶紧把这个行业查封掉吧!
您觉得教育培训行业这回能不能“活下来”呢?
1、我曾经在在线教育公司工作过,叫微课网,搞K12在线教育的,那会儿是看在线视频,好像后来搞什么微课云,不过他们的课程质量还是挺好的。
2、另外就是老牌的好未来及其投资的相关在线教育,都比较靠谱。
3、英语方面我知道VIPkid比较牛逼,就是有点贵,它的竞争对手51Talk就要便宜一些。
以上是我的回答,在这个行业时间比较短,发展也比较快,可以多找几家,都有试听课程,多多对比,相信可以找到合适您的那一家。另外在线学习主要是辅助作用,在线英语还好一些,还是要注重线下学习,这样互动和体验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