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公务员以及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服务期内参加遴选公务员,符合报考公务员资格条件,在征得工作单位同意后,可参加公务员考试,考取后,试用期满合格且进行公务员登记后,符合遴选所要求的资格条件,才可参加公务员公开遴选。所以,参加公务员遴选考试,如果没考上,不用离开原单位。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和你说说。
首先,一般来说,在试用期内报考其他的事业单位,即使你考上了,单位领导不签字,不放人,作为职工你是没有任何办法的,而且,也是你违约在先,不单是在试用期内,甚至是在服务期内,只要单位领导不放人,你就的默默承受,只有等下次机会在考。
其次,在你所说的此次事件中,如果是在县市及以下单位,基本上没有一丝可能,考上也是瞎折腾。但是,这种情况在地市级以上事业单位,情况又不同,地市以上的事业编制还是很抢手的,单位也不担心招不到人,估计她前脚走,后脚跟着单位就可以选调一个进来,这个时候,最主要的就是看单位主要领导的意见,他如果同意,那么就没问题,如果他不想放你走,你也是没辙。
最后,这个事主要看单位领导意见,当然,即使这边同意放人,你也要各录取单位说明情况,看看这种违约的情况,对方单位介不介意,如果你没有提前沟通,这边同意放你,那边又以你是违约过的,拒绝接受你,这个才是苦逼。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考八大员?建筑八大员证书作为建筑行业“入门级”的岗位证书,也是目前建筑类热门考试之一。还有从事这行前景性也不错,以后可以考二建和一建。下面,一起来看看建筑八大员的报考条件有哪些。
建筑八大员是由各地住房城乡建设厅(委)或者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授权机构自行组织,所以报名条件也会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所变化,具体报名条件内容,请以当地住房城乡建设厅(委)或者授权机构的通知公告为准。
但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规范得知,建筑八大员基本报名条件如下:
凡年满18周岁,在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以下,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之一者,可自愿报名参加培训与考核。
(一)具有土建类本专业及相近专业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且从事本岗位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满一年。
(二)具有土建类相关专业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且从事本岗位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满二年。
(三)具有土建类本专业及相近专业中职学历,且从事本岗位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满三年。
(四)具有土建类相关专业中职学历,且从事本岗位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满四年。
(五)具有非土建类中职及以上学历,且从事本岗位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满四年,可报名参加材料员、资料员或劳务员的培训考核。报考监理员,还需同时满足《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规定的“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的要求。
1.八大员考试时间:不同的省市,报名条件有不同。具体以本省市通知为准。
2.证书颁发:经考试合格后,由省建管局发证。报名到下证要三个月左右。
3.学习内容:《相关法规知识》度《专业基础知识》《岗位实务知识》
4.考试形问式:闭卷考试,由省统一组织命题、考试和评卷
5.报名资料: 身份证复印件两张,一寸彩照3张
6.年检:此证每3年年检一次。
7.报名要求:最好要以企业答名称报名。个人也可报名,但是证用到企业时要做变更。
以上就是“建筑八大员报考条件都有哪些?是怎么考的”的全部内容了。
需要刷题的朋友,可以关注“上学吧八大员考试题库”,装在手机上就可以随时随地做题,这个软件有八大员热门试题,模拟试题、考点练习、每日一练及测试评估等功能,能快速帮助大家高效复习,一次性通关。
体制内人员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限定,具体要看报考人的身份性质来定。
1、如果是公务员,按规定一般有五年的服务期,五年内原则上不能报考公务员。这是基本的“红线”。当然,也并不是一定非得五年后才能报考,只要能取得单位和当地人事部门同意,公务员即使在服务期内,也可以报考其他单位的公务员。五年服务期后,公务员再报考其他行政机关或参公机构就不受限制了。
2、如果是事业在编人员,有两个不得:一是试用期内原则上不得报考其他事业单位或公务员;二是有服务期约定的,在服务年限之内不得报考事业单位或公务员。除此之外,事业在编人员报考公务员或其他事业单位不受限制,但根据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报考规定,必须取得单位同意,否则即使笔试过了,到了面试也会被刷下来。这点在各类招考简章中是有明确表述的。
3、如果是事业单位非编人员,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受限制,符合条件都可以报考,上岸后单位一般都会礼送上岗,毕竟人往高处走,谁都乐见其成。但是有的单位和非编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如果是在合同期内,一般也要求取得单位同意才能报考。本地有个单位以前招录了一名非编工作人员,精通各类文档处理,在办公室工作非常好用,单位有意下一步开编帮她解决事业编制,结果她自己瞒着单位报考了公务员,笔试通过后要求开具单位同意报考证明,单位领导不同意开,最后愣是失去了考试资格,由此可见单位意见的重要性。很多非编人员以为自己没有编制,认为自己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和单位没什么关系,其实这是误区。
事业单位人员招录权限在辖区组织人社部门,不像公务员那样都集中在中央和省级。在招录方式上也比较灵活,有人社部门统一招考的,也有经报组织人社部门同意单独开考的,有必须通过笔试面试的,也有直接面试考核的,形式变化多样,用人单位和考生可选择的空间较大,具体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准。但无论哪种情况,在报名条件上,一般都会有以下要求:
1、大专以上学历(多数要求本科以上);
2、年龄在35周岁以下,部分可放宽到40周岁;
3、符合专业要求;
4、没有违法犯罪、曾被开除公职,或在各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中被认定为有违纪违规行为且仍在处罚期限内的行为。
5、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职在编人员报名,必须取得所在工作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同意后,方可报名。一经聘用,若所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因不同意报考拒绝办理相关手续所产生的后果,由报考人员自行承担。
也就是说,只要取得单位同意,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人员都可以报名参加事业单位考试,不用辞职。考上后,直接调出即可完成调动手续的办理。但如果单位不同意报考,就是考上了也是白搭。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公务员虽然可以考事业单位(基本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但考公务员是不允许的。
应该不需要,人才要自由流动,劳工不是奴隶,没有人身从属关系
你好!很高兴可以为你解答这个问题,关于选调生考试该如何准备,关键还是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你的基础理论功底若比较薄弱,建议你立即、马上开始进行备考;你的基础理论功底若比较扎实,在笔试前三个月进入备考也未尝不可。当然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还是要及早进入备考状态,越早越好。以期在备考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两到三轮的备考复习与自我检测,真正达到知己知彼,熟练掌握选调考试命题规律、考查重点及答题方略,只有这样才能在2020年选调生笔试考试中驾驭自如、稳超胜券,顺利上岸!
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跟各位考生重点聊一聊该如何备考选调考试问题。
我们知道,选调笔试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报考人员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考试时限一般为12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主要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考试时限一般为150分钟,满分100分。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查重点
1.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2.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3.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4.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其中包括对词语、图形、概念、短文等材料的理解、比较、判断、演绎、归纳、综合等。
5.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形、表格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数据性、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二、《申论》考查重点
申论主要考察考生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写作能力、政策运用能力等,所以建议考生在各种能力备考方面要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各种能力提升的自我演练。
1.阅读理解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省考乃至选调考试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其观点型材料比例大幅减少,案例性材料几乎占据通篇,导致很多考生能看懂故事,但是找不到所需答案。为了帮助考生走出这一困境,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第一,要读懂材料,不但要读懂每则材料的内容,还要运用全面思考的能力,分析出材料反映的方方面面的内容,特别是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案例型材料,考生需要灵活运用快读法,找出其隐含的推论;
第二,要读透材料,尊重材料、理解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主旨精神,透过现象看本质。
2.归纳概括能力
在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能力是贯穿申论考试始终的一种能力,是解答所有题目的基础。提高归纳概括能力,重点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对材料结构和逻辑的把握,特别是要注意对材料的核心内容的提炼和概括。
第二,要掌握基本的归纳概括的方法,如同义法、同范围法和主体合并法等,提高自己对材料中相关要点的归纳概括能力。
第三,要增加阅读量,养成阅读习惯,可以用历年真题、模拟题进行反复演练,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归纳概括能力。
3.解决问题能力
在申论考试中,往往会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去提出某些解决问题或原因的方法。所以应对该题型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第一,要仔细审题,明确身份的限定以及作答的要求,特别是要求中的针对性、可行性、操作性、创新性等;
第二,要注意机关工作的实际,作为背景积累,丰富所提对策。
4.贯彻执行能力
贯彻执行是模仿机关工作而出的一种题型,其考查形式越来越灵活,在此种形势下,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对贯彻执行题目需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要掌握基本的应用文写法。党政机关的公文有15类,具体的要掌握过程分析法里面的六个基本公式;
第二,要有角色意识,设身处地的去想该怎么办。
第三,要学会灵活运用关键词分析法,如:回帖、编者按等,运用关键词分析法比较容易形成作答思路。
5.综合分析能力
综合分析本质上是深度的归纳概括,是基于材料深度阅读基础上的归纳概括。解答该题型,重点要掌握综合分析的一般作答思路:综合-分析-综合,即总-分-总结构。
首先,概括评论对象;
其次,分析原因、影响、合理性、不合理性等;
最后,提出对策或形成结论。同时还要掌握一种特殊的综合分析题——启示型综合分析,该题型为总分结构,答案以对策的形式呈现。
6.综合写作能力
近几年,作文书写难度逐年增大。部分考生存在读材料逻辑混乱的情况,虽然能读懂每一则材料,但却不会将各部分进行联系,从而造成分数不高,所以我们一直鼓励考生要在日常练习中注重逻辑思维导图的训练,通过梳理逻辑思维导图,理清整篇材料逻辑,抓取作文写作脉络,特别是作文的立意;另一方面也要在日常训练中养成通过读透材料寻找要点,综合全篇思考的能力,以及能够结合政府的政策和重大理论,透过现象抓本质,提高自己文章的深度和高度。
7.政策运用能力
理论政策是吃透材料的背景支持,并且其往往是材料的本质所在,不理解理论政策,很难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且对理论政策的考察隐形贯穿申论考试的始终。具备理论政策能力,对于读透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和精神,精准选取文章的论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生具体要关注以下理论政策: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等。在提升理论政策能力时,要做到以历年真题为素材,以社会热点为补充,真正将方法变为能力,在考试中变成本能,决胜于申论考试。
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来个现身说法:
本人原来在一个市级事业单位工作,属于事业编,2016年考取了国家公务员。
中间没有辞职,国家公务员面试通过录取后,新单位直接一纸调令,把我的工资关系、党员关系和档案等从原单位调到了新单位(中间还有调档函等),期间工资、工龄、社保记录甚至党费缴纳等都没有任何间断。换句话说,可以实现无缝衔接。
因此,答案就是正常情况下无需辞职。
但中间有个环节,公务员面试时需要原工作单位领导同意并需要盖原单位公章,并且面试通过后还要到原单位进行政审考察。所以,万一原单位领导不同意不给盖章,是无法参加面试的。
另外,如果不走公务员考试的道路,直接从事业单位到公务员单位进行干部调动,需要满足一个必要条件:事业单位副科长及以上干部。但这不是充分条件,相信你也懂,关系不够硬比较难。
一点个人经历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任何疑问,可以私信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