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问题 > 正文

野外驻训的后勤八大员

在冬季,野外部队的士兵们会吃什么呢?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关于冬季野外部队士兵都吃什么的问题。

首先部队在野外吃饭肯定没有营区内吃的丰盛,同时这对士兵和炊事员来说都是一个考验,一般冬季野营拉练吃饭都是比较简单的,因为涉及到环境比较恶劣,条件比较简陋等等问题。

一般冬季部队在野外早晨的话基本上就是面条了,因为这个面条做起来比较便捷而且方面,一般早晨炊事班的兄弟需要早起来给部队提供保障任务,因为早晨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紧张,早晨还涉及到开水保障等等问题,而且一般炊事班做饭都需要公差。所以人数上会有欠缺,所以做面条是最实惠的办法。

中午的话相对来说会比较丰盛,因为炊事班的同志有一上午的时间去准备饭菜,而且各连队的公差基本上也就到位了,公差负责打下手打杂生火等等,炊事兵们就负责做饭,如果保障的官兵人员数目居多的话,还是大锅菜居多,因为还是比较方便。

晚上的话基本上都是一样大锅菜居多,因为大锅菜好做而且还比较实惠,我记得我当时野外拉练的时候,我们那个营都是晚上做大锅菜,然后大锅菜剩的汤第二天下面条。然后人家其他营都是吃方便面,我们只能吃面条,总体来说还是每个单位的保障力度都是不一样的,想吃我刚才烙的千层饼是不可能的。
总结以上,其实每个部队的传统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冬季野外吃饭在整个全军都能统一的肯定就是面条和大锅菜的,因为这两个简单。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士兵野外驻训经常会有毒蛇出现,士兵在遇到叮咬该如何解决?

遇到毒蛇咋办?就像图片里的战士这样吃掉呗!😜当然这是特种部队在野外生存训练,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战士都是特种兵,野外生存能力也不是所有战士都具备的。

部队作战是不分地域的,驻守在沙漠缺乏植被地区的部队,有可能开拔到热带雨林地区去执行作战任务,而热带雨林、丛林正是毒蛇、毒虫非常多的地方,并且雨林地带的毒蛇的毒性要比温带地区的毒蛇大的多。
图片上的蛇就是大名鼎鼎的眼镜王蛇,是热带雨林地带最大最毒的蛇,身长超过3米,经常以其它蛇类为食,它的毒液是神经性剧毒!其蛇毒具备抗血小板凝固功能(现在医疗应用于治疗脑血栓),被它伤之后会血流不止,施救不及时1毒液会在10~20分钟到达心脏,心脏受麻痹后停跳...由此可见,它是一种可怕的爬行动物!

那么部队抵达热带地域怎样防毒蛇伤害呢?早年间我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时,北方部队到达云南广西前线后,首先要进行这方面预防性讲解和培训。

蛇首先是怕人的,对于会吸烟的战士很少出现被蛇主动攻击的情况,因为烟里含有烟焦油,蛇和其它蚊虫、蜈蚣...对这个气味非常敏感(我国民间都有用烟焦油驱蛇虫这种土办法),都会躲避...所以,战场上香烟的消耗量非常大,第一是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第二就是防毒蛇、蚊虫,南方雨林的蚊子“大如蜻蜓”,被它叮上一口十天半个月都不好,奇痒无比!
对于不吸烟的战士来说,还是用民间的老办法,使用雄黄驱蛇,雄黄的主要成分的二硫化二砷(AS2S2)有毒,是中药,具有驱蛇虫的作用,民间泡制雄黄酒(白娘子就是喝了它现的形)的用量0.05~0.1克/2000毫升,当然战场不允许喝酒,而是将它磨成粉制成粉包随身携带,有一定的防毒蛇毒虫效果。

如果被蛇咬伤,我军当时给连队都配发“季氏蛇药”,它是目前治理蛇伤较好的药品,它是民间“蛇伤圣手”季德胜自制出来的,解放后又经过科学分析和配方提纯,使该药治疗蛇伤的效果更好了。

但是,吸烟、雄黄和蛇药都不能完全杜绝和治疗蛇伤,最有效的仍然是“抗蛇毒血清”,对越自卫反击还真发生过战士被蛇咬伤之后紧急救护的事例。

事情经过大概其是:守卫猫耳朵的一名战士晚上睡觉的时候感觉有东西趴在肚皮上,朦胧中随手抓了过去,哪知是一条眼镜蛇(比眼镜王蛇毒性低一些)随后就被眼镜蛇咬在了手掌的“虎口”上,战士惊醒后疼痛不已(蛇牙构造类似注射器并且很尖锐)其他战士见状马上通知连部卫生员...冒险从临近的猫耳洞进入,先用鞋带和绷带勒在受伤手的小臂关节处,防止毒液随血液快速流动进入心脏,然后在没有麻醉的情况(被毒蛇咬了,再扎麻药有可能致命)几个人死命的按住受伤战士的四肢开始手术(扩创),将创口“十字型”切开后挤出毒血,并且服用大剂量的蛇药,每半小时还要将鞋带和绷带松开防止手掌和小臂不通血坏死,折腾一夜后...黎明时后方野战医院送来“抗蛇毒血清”,被咬战士才转危为安。
总之,阵地上被剧毒蛇咬伤之后要进行“黄金十分钟”的急救,先要扩创挤出毒血,有条件还需用大量干净的流动水冲洗伤口,这样可以减轻一半的蛇毒侵入,还要同时口服大剂量的蛇药,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要迅速的将伤员送到后方,注射“抗蛇毒血清”(需要在冰箱内冷藏,不能放在常温急救箱内保存)。

战场野外训练,识别毒蛇、毒虫种类,识别各种植物,是进入战区之后必须的训练科目,只有这样才能在被毒蛇咬伤之后更好的施救,否则手忙脚乱,不但救不了伤员反而丧失了救护时间...所以,战地救护一门高深的学问,连队的卫生员也不是谁都能当的。

有没有当过兵的朋友,部队上多少天训练一次?

天天训练呀。

部队每天都要训练,我当兵的时候就是这样,训练专业,训练体能。

早上起来一个轻装5公里,早饭,专业训练,5公里,午饭,专业训练,5公里/体能,晚饭,夜训,5公里,睡觉。在我的部队整天就是这么过的。当兵不训练怎么能行。只是每天训练的内容不一样罢了。但周周都差不多一样。

希望能帮到你。

当过兵的人在部队吃过最美的食物是什么?

2000年入伍在河南当兵,所在部队因为是重装部队训练强度比较大,所以伙食标准还是挺好的,一直到现在最让我记忆犹新一道菜应该是大锅菜也称大杂烩吧!里面有:土豆、大白菜、海带、排骨或者是鸡块放在一起炖出来的,每次都会多吃上几个馒头就着这道菜,特别满足!




在部队干炊事班能干到三期吗?

我在炊事班喂猪,干到司务长。

当兵第二年,就被选送到炊事班,当上了一名饲养员。连队大大小小20多头猪,每天熬猪食、起猪粪,尤其夏天又脏又臭,是个很辛苦的活。平时喂完猪还要帮炊事员做饭。

苦点累点没关系,最难为情的“配猪”,赶着连队的老母猪,到有公猪的老百姓家里,“交配”过程有时候容易,有时候很难,对于当年19岁的我来说,特别害羞,但后来看见老母猪生下一窝活蹦乱跳的猪崽时,则是满心欢喜。

后来,进校学习司务长专业,毕业又负责炊事班,从事我熟悉的工作。

市面上的压缩饼干和军用的是否相同?

军用压缩饼干与市面上的压缩饼干并不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口感,说白了就是市面上的压缩饼干要比军用的要好很多,。

这是因为军用压缩饼干发明的初衷只是为了解决军队在作战环境中的吃饭问题,即单兵野战口粮,扛饿是最重要的指标,至于味道则是其次的。

而世面上的压缩饼干是一种面向普通民众的商品,为了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商家必须不断改进口味以及口感,否则就会失去竞争力。

军用压缩饼干的生产是制式化的,一旦被军队决定使用,那么所有的生产工艺都会被一个标准定下来,很难进行任何改动,除非在军队的要求下重新研发,那将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过程。

所以包括压缩饼干在内的军用品并不一定比民用品好,只是说军用品的生产标准很高,所以质量非常稳定。

也正应如此,同样的东西,军用品才会与民用品出现巨大的差别,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军用品其实就是“落后”的代名词。

这是因为军用的东西性能稳定性高于一切,食品也不例外,为了追求最高的可靠程度,军用品需要执行严格的研发、制造标准,每一个环节只要通过评估和测试就允许更改了,哪怕是往好的方向去更改也是不行的。

下图为试吃中的军用压缩饼干,军用压缩饼干的最大特点就是抗饿,一个成年男性把这四块全部吃完以后就会有很明显的饱腹感,如果再喝一点水,那么胃胀的感觉就会随之而来,野战环境中一份这样的压缩饼干可以抵一天的口粮。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性能先进的美制F-22隐身战斗机,它的计算机CPU竟然是十分落后的英特尔80486芯片,性能水平还不如一台家用电脑的CPU。

F22隐身战斗机于2006年开始量产,这个时期的英特尔计算机CPU已经发展到了酷睿i5的水平,那为什么F22还是使用落后的80486CPU呢?

这是因为F22于1997年首飞,并于次年定型,武器装备的定型就意味着技术冻结,不可再进行任何更改,哪怕是量产以后进行系统升级,也需要在完成升级计划以后冻结技术,这就是军用品总是落后于民用品的原因。

相同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我国的95式自动步枪也不例外,军队开始于1997年装备该型步枪,在装备过程中发现空仓挂机的取消是一种缺陷,但是鉴于该枪早在1995年就定型了,所以之后的量产中是不能对空仓挂机进行更改的,只有到了2000年的95-1型号上才开始重新设计。

下图为高速飞行中做机动动作的美制F-22隐身战斗机,由于技术过于超前,以至于服役20年以后都没有对手,最后导致生产线关闭停产,谁又能想到如此先进的武器装备竟然使用着上世纪90年代的CPU呢?所以说军用品不见得比民用品先进。

军用食品的研发与生产沿用着武器装备研发与生产所执行的严格标准,其中就包括了压缩饼干,最典型的代表就是701型压缩饼干。

该型压缩饼干是用咸饼干、甜饼干、杂粮饼干、蚕豆糕、玉米糕直接压缩而成,定型时间为1958年,量产时间为1960年,首次装备部队的时间是1964年,中印战争期间官兵对该型压缩饼干的反响特别好,总的来说评价就是好吃。

越南战争爆发后我国大量生产了701型压缩饼干去援助北越军队,越军的反应更是好评如潮,时至今日,我国生产的压缩饼干最大进口货仍然是越南。

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在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成分如此简单粗暴的压缩饼干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固然是美味的,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经好吃的701型压缩饼干就逐渐开始难以下咽了,这一点对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参战老兵来说最是深有体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于1979年开始研发新型军用压缩饼干并于同年定型,型号为761型压缩饼干,它的改进之处在现在看来同样粗暴简单——在原701型的基础上添加了奶粉,同时增加糖分的比例。

此后我军基本上能保持每5~10年重新研发下一代军用压缩饼干,比如说添加了牛肉干粉末的90式压缩饼干、添加了多重营养成分、多种口味的09式压缩饼干……

下图为我军装备的13式单兵自热口粮套餐,从单纯的压缩干粮到现在多元化单兵口粮的跨越,一共耗时半个世纪,如此缓慢的发展是无法与民用相比的,这就是我们说军用与民用最大的不同就是军用的要落后的原因。

而市面上销售的民用压缩饼干就不一样了,商家为了迎合更多消费者的口味,压缩饼干不但口味多种多样,而且设计上更加商业化,比如说市面上最受欢迎的颗粒状多口味压缩饼干。

压缩饼干对于消费者而言本来就是以零食的形式存在的,如果不够好吃、不够漂亮,那销量肯定是不好的,所以商家基本上能做到每各几个月甚至一个月就要上市新口味、新设计,市场开发部门更是中西合璧地深入研究消费者喜好,从而研发更好的压缩饼干推向市场。

所以说市面上的压缩饼干与军用的是完全不相同的,市面上的压缩饼干远比军用的好了很多,军用的压缩饼干和民用的压缩饼干是两种追求目标完全不同的东西,尽管都是压缩饼干,可是一个追求的是性能稳定性,而另一个追求的是市场。

以至于军用压缩饼干将会一直被称之为“压缩饼干”,而民用压缩饼干虽然本质上还是压缩饼干,但是名称可能就不一定都会叫做“压缩饼干”了。

下图为市面上卖得较好的一种压缩饼干,干粮零食化是民用压缩饼干的必然发展趋势,多种口味能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这一点是军用压缩饼干做不到的。

野外搭帐篷睡觉,你经历过什么难忘的事情?

野外搭帐篷睡觉,印象最深的一次在高中。

高中毕业那年的暑假,我们班组织了一次旅游。地点选在离校不远的海边,晚上就在沙滩上搭帐蓬睡觉,就为了早上起来方便看日出。

我们班租的是那种大帐篷,每个帐篷可以睡四五个人,人多胆子大,就为了互相照顾。开始,班主任按性别五五分开安排好了。谁也料不到,这个旅游区的治安不太好,睡到半夜的时候,附近村庄来了几个小混混,虽然小混混瞧见我们有20多个男的,也不敢来挑事,但那些女同学仍然害怕,5个女的一起都不敢。没办法,后来那些女同学都集中到我们的帐篷内来。帐篷空间有限,女同学挤进来后,我们就没法睡,只好围在一起玩牌。有几个男同学玩困了,就跑去没人的女生帐篷睡,而有些女同学困了,就自找睡处,或在我们的男生帐篷,或返回女生帐篷。

玩牌的越来越少,我也都困了,可我的帐篷已经睡了不少人,只好到其它帐篷找睡处。我记得我当时睡的帐篷仅有2个男生,睡到半夜醒来时,帐篷里多了好几个女生,其中一个女同学还趴在我手臂上睡。

那时的孩子都很单纯的,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女性肌肤,那种肉嘟嘟的感觉很美妙,但也不敢抽回手,怕弄醒她,引起她的误会。

觉是睡不成了,只是闭着眼装睡。可是,让我意料不到的是,她居然会打呼噜!那么漂亮的一女生,居然会打呼噜,跟男生一样!!

那次肌肤接触现在倒没啥印象了,这个女生打呼噜的事倒是印象深刻。也是从那次开始,我知道了,原来女生也会打呼噜。

部队士兵的盆都可以干什么?

谢邀:我当兵时,新兵下连队后,每个新兵发一个黄脸盆,脸盆的用处很大,可以说是战士的神器,1,洗漱,洗脸洗澡,洗脚,2,部队都种菜,用来浇菜,浇瓜,浇花,3,洗衣服,洗被子营房搞卫生,4,部队野营,拉练训练,用处更大,野外抓鱼 虾,挡风遮雨,开饭时装一个班的盆菜,大家蹲着围着一个圈吃的可香了,互相谦让,象一家人,亲自经历!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