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答是肯定的
千古一帝秦始皇奋六世之余威,十年磨一剑,秋风扫落叶,“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大帝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进步。
二、生平简介
嬴政,即秦始皇,因生于赵地,故又称赵政(前259~210年)秦朝建立者。前246~前210年在位。
(赵文博《中国通史》以下简称《中国通史》):"其父子楚为秦国太子安国君之子,早年被送赵国作为人质。逃回秦国后不久即登上王位 ,是为孝庄襄王。在位仅三年,公元前247年,子楚死,嬴政从十三岁继位。
秦国大权操纵在丞相吕不韦手中。吕不韦是当时颇有政治影响的人物,他利用秦国传统优势,积极推进蚕食六国的统一活动,对秦国的发展曾作出贡献。但吕不韦与太后及宦官嬖臣嫪毐等相勾结,专权用事,引起秦王政的不满。”
前238年嬴政以二十二岁亲政。嫪毐乘他外出之机,发动叛乱,他一举粉碎嫪毐叛乱集团,诛杀嫪毐,幽禁太后。次年免吕不韦相,令其迁居蜀郡,吕不韦自杀。
自此秦王政独揽大权,重用尉缭、李斯,任用王翦、王贲父子和蒙武、蒙恬父子为将,重新部署了针对六国的战略和策略,采纳李斯等灭六国、成统一之计,远交近攻,分化其”合纵”联盟;以金钱收买山东六国权臣,离间其君臣关系。并连年派兵东征,由前230年灭韩开始,至前221年灭齐,十年间悉灭六国,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即帝位十二年间,出巡郡县凡五次,沿途刻石颂德,以示不朽之功。
前210年,于出巡途中,病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
(战国时期地图)
三、雄才伟略
(一)、统一六国
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秦采取的是奖与罚相结合的“军功爵位制”。正是这种制度,保证了秦军真正成为了一支无坚不摧、具有强大战斗力的虎狼之师。他们吟唱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之战歌 ,在王翦等将军的指挥下 ,令各路诸侯闻风丧胆,横扫宇内,统一六国。
(秦统一后的全国地图)
(二)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传二代,二帝,共十五年。秦朝虽短命,但却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1)建立皇帝独裁制度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称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废谥法,以世计数,自为始皇帝,希望“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国家一切政务皆取决于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2)“废封建置郡县,这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大变革。”《中国通史》
取消分封,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起来了,以后汉承秦制,这一制度进一步巩固。”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要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三公九卿都可以参加商议国家大政和决策。商议中,群臣各言其是,最后由皇帝裁决,颁布诏令,分头执行。”《中国通史》
(3)、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修驰道。
• “对商鞅变法以来的法律法令加以补充和修订,颁布全国,对六国原有的法律法令,除有用的条文外,其余都予废除。”《中国通史》
•统一货币。“战国时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货币的使用已经很普遍。但是各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都不相同…货币计算的单位也不一致。秦始皇规定:以后一律使用原形方孔、每个重半两的铜钱”(赵文博《中华上下五千年》以下简称《中华上下五千年》)。
•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全国的尺寸、升斗斤两都得一律,这就克服了过去那种换算混乱的局面。《中华上下五千年》
•“秦始皇的第四个贡献是思想文化上的一些变革。这就是书同文、车同轨、同行伦,即三同政策。”《中华上下五千年》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写法形状各异,“书同文”就是统一文字。政府规定了“小篆”的字体,作为全国使用的标准文字。后来根据民间流行的字体 ,整理成一种比小篆更便于书写的字体,叫隶书。
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发展。《中国通史》
•促进共同的经济生活
“车同轨”——
“车同轨”即交通方面的改革,实行的结果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中国通史》
“车同轨”的工作主要集中于“驰道”的修筑和水路的疏浚。驰道以京城咸阳为中心,到全国各个重要地方的大路,可谓四通八达。
通水路——
水利工程最著名的当數分湘江为南北二渠 ,开凿沟通湘江,珠江的灵渠等。这是开发岭南的重要航路。这样,陆上驰道和水上河渠,构成了相当发达的交通网,大大便利了各地经济的往来发展和文化联系。
去险阻——战国时期各国利用险要地形筑城郭,阻碍交通。将国内长城巨堑及城郭要塞,一并平毁。
•促进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里状态。
“行同伦”——
“行同伦”就是秦始皇整齐人伦关系的措施,这贯穿于他的五次出巡上。
五次出巡,与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订定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在荀派儒学和法家刑名之学的思想基础上,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的巨大变革。《中国通史》
(4)、南定百越
前214年,派兵南定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
至此,秦朝已经将南方的百越和北方的河套地区加入了自己的版图。从这时起,秦朝已经是一个“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 ,南至被向户(北回归线以南),北据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大帝国了。《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修筑万里长城
(1)、《中国通史》:“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亲自到北部边境巡视,布置反击匈奴的行动。回到咸阳后,就以长子扶苏为监军,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出击匈奴。
蒙恬的30万大军以破竹之势,一举收复了河套地区。第二年,又渡过黄河,夺回了被匈奴控制的高阙、阳山、北假。”
(2)秦始皇为了把自己国家的篱笆扎的更紧 ,得胜的秦军转攻为守,三十万大军就地修筑长城。
秦始皇不仅是我国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还是一位会算经济账的始皇帝。
因匈奴大军飘忽不定,来无影去无踪。而秦军深入大漠作战,则需要相当大数量的骑兵,要把根本不善骑射的农夫训练成强大的骑兵,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就是粮草的运输和损耗的费用也是相当的惊人。
于是要修筑长城,将原六国的长城连接起来,以阻挡游牧民族的骚扰入侵,保障内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东起辽东(今辽宁丹东),西至临洮(今甘肃岷县)。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但是修筑万里长城也耗费了大量财力物力,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秦长城的修筑在当时和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阻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对保护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是起着积极的作用的。”《中国通史》
三、残暴统治
(一)、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干出了一件更令后人诟病,轰动了整个历史的著名事件——焚书坑儒。
即除吏官所藏《秦记》外,别国史书均烧毁。凡儒家经典、诸子书(除博士官所藏外)一律焚之。坑杀儒生四百六十余人于咸阳。世称“焚书坑儒”。
因为这件事,他的暴君名号传遍了整个历史,无论他的功绩再大都难以将其洗清。
(二)、晚年生活奢侈
•造宫室。秦灭六国,图绘各国宮室,在咸阳照样建筑,共有宮室一百四十五处,藏美女一万人以上。
之前秦惠文王就开始建筑阿房宫,宫殿未建成人先死了。到了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征发七十余万民工,耗巨资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
使用民力如此巨大急促,实非民力所能胜任。
秦刑法苛暴,是加在农民身上的沉重枷锁。很多农民被称为罪人去服役,秦始皇末年,农民起义已经接近了爆发点。
(三)、秦始皇本来就好大喜功,并吞六国,混一区宇后,什么宋子齐姜,吴姬赵女,六国粉黛,一齐享用,并乐游忘倦,再加上连年用兵,造成”男子力耕,不足粮饟,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的局面,国力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
结束语: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所实行的废分封设郡县,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等,都是有利于加强全国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的。这是秦始皇的巨大功绩。《中华上下五千年》
秦始皇的南征北伐是秦国统一之后所做出的意义非凡的大事,它大大的扩充了中原王朝的土地,为日后中国的每一任统治者奠定了一个坚实的版图基础。而对于岭南和河套的开发更是成功地将其拉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为日后的中原统治者提供了一个政局安稳的前提。因此南攻百越和北击匈奴是秦始皇众多贡献中又一个意义重大的贡献, 只凭此,秦始皇的功绩便足以被讴歌千年。
秦始皇所做的上述事业,都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因之他也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代表人物。(范文澜《中国通史》)
秦始皇缔造出了不朽的千古伟业,在中华五千年的伟人历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称之为千古一帝真乃实至名归耶!
有一个叫陈景元的人提出过这个问题,而且一辈子都在和考古学家争论,这里我把陈景元的质疑和兵马俑考古专家袁仲一的解答贴出来。
首先看下两人的背景。
陈景元:读高中的时候就对秦始皇陵非常感兴趣,大学考入西安建筑工程学院,一有时间就跑到秦陵一带考察,后来临潼发现了兵马俑坑,他千里迢迢跑到考古现场,见到了当年的兵马俑考古队队长袁仲一教授。袁仲一非常愉快、热情地带他参观讲解,可陈景元的疑问反而更深。也是从这时候开始,陈景元开始不断提出质疑。
袁仲一:兵马俑考古界最权威之人,几十年一直坚持在现场发掘、研究。
最初,陈景元的问题也很泛,大多数人都能想到。主要集中为2点:秦始皇陵到兵马俑坑太远,骊山一代墓葬非常多。那么,为什么兵马俑坑就不会是骊山周围其他墓主人的?
陈景元把这些写下来,寄给考古队,可是等了很久,都没有回信,望眼欲穿的感觉,他算是尝到了。
不过对一个以执念为信仰的人来说,总有办法让专家重视他。各种途径的对外传播,炸出了一大片专家,首当其冲就是当年接待他的袁仲一。
为什么不给回信,袁教授这样解释:当初带他参观讲解的时候,就已经回答了这些问题。
首先,秦始皇陵规模很大,除了地宫,还环绕有内城外城,北边发现的动物俑坑,也离皇陵封土很远,从整体上来看,兵马俑坑的距离是合理的。
其二,《汉旧仪》记载:丞相斯...将隶徒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其旁行三百丈乃止。意思是李斯在骊山挖墓,足足挖了三百丈,虽然这段记载还值得研究推敲,但足以说明秦始皇陵面积非常大。
其三,根据考古勘察情况,皇陵东西7.5公里、南北7.5公里,即56.25平方公里范围内,都有秦始皇时代的遗迹和遗物,兵马俑坑离皇陵1.5公里,并不远。
看起来这样的回答已经很权威了,有文献,有考古证据支撑,应对尔等普通游客绰绰有余,可陈景元一辈子心血都花在上面,怎么可能轻易被说服。接下来的问题就直接针对袁教授的回答。
陈:三百丈折算到现在只有690米,兵马俑坑有1500米,不是自相矛盾吗?
袁:记载只是一个参考,不是说三百丈就一定是这么多,还要通过考古勘探眼见为实。
陈:秦始皇陵都没完全发掘,56.25平方公里这个结论又是怎么得到的?
袁:只是说在这个范围内发现了秦始皇时代的遗迹和遗物,并不是皇陵面积就这么大。
看到袁教授招架不住,另一专家吴永琪前来支援。吴主持修复了铜车马,在业界同样很有名气。
吴提到两点:
1、兵马俑坑出土的陶俑、器物造型,和秦始皇陵其他陪葬坑出土的器物,制作工艺、材料、艺术造型都是完全一致的。
2、至今没人提出其他陪葬坑不是秦始皇的,用来和兵马俑坑作比较,是行得通的。
本以为这样的解释能画上句号,没想到更难缠的还在后面。
陈景元消停了一段时间,每天恨不得24小时都查阅兵马俑资料,就连兵马俑博物馆内部文集,也一篇不落的研究了,终于又发现几个疑点。
这次的问题显然更专业。
陈:1号坑和2号坑有大量步卒围绕战车,显然战车是部队主力。但殷周到春秋,车战的弱点已经暴露,秦始皇这样伟大的统治者,还会大量使用落后的战车?说明兵马俑坑的年代应该比秦始皇早。
袁:目前没有明确文字记载秦始皇取缔了战车。两军交战时,战车的速度和冲击力是无法比拟的,兵马俑坑的军阵正是战车、骑兵和步兵有机组合的典范。
陈:兵马俑坑中发现许多笨重的青铜材质兵器,虽然在古代曾被广泛使用,但秦始皇时已经有韧性好杀伤力更大的铁兵器,他为何不选择更先进的兵器给自己陪葬?
袁:铁兵器替代铜兵器有个过程,到汉代中后期才完全替代。目前的考古资料显示,秦代基本都是铜兵器,铁兵器较少,陈的观点与实际考古情况不符。
另外,通过化学定量分析,考古队发现兵马俑坑出土的秦剑,铜锡配比已经相当完美,既能保持一定弹性,又不会过于沉重,这恰好说明,如此工艺精湛的青铜剑,也只有秦始皇才能做到。
不过陈景元还有其他问题。
陈:秦始皇的军队装备肯定是一流的,但兵马俑坑里这些秦俑,连头盔都没有,如此简陋,怎么在战场上获胜?
袁:秦人尚武,秦军作战勇猛果敢。《史记》有记载:战场上的秦军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另根据商鞅制定的秦法,秦国士兵斩杀敌人首级越多,获得爵位就越高,这些都表现出秦人的文化。当然史书有夸大,但不妨碍兵马俑向后人传达尚武精神。
到这里,陈景元似乎也提不出更多问题了,但明显他没有被说服,只是在花时间,找其他理论支撑。
1975年,兵马俑身上一个怪异文字引起陈注意。和其他兵马俑身上的文字不一样,和秦代文字也不一样,反正是第一次见到。
(兵马俑身上的奇异文字。图片源自《探索·发现》截图)
考古队把这个字解释成脾脏的脾,陈景元明显不同意,并开始了漫长的考证之路。
陈翻烂了《金文编》、《古籀汇编》,发现脾的右半部分卑,有很多写法,但没有一种符合兵马俑身上那个怪异文字。然而这个字到底读什么呢?他也不知道。
1976年,一次很意外的经历,西安文管会某负责人拿出一块秦代桶瓦给陈,上面竟然刻着一个奇异文字,左边不认识,右边是个月字。就这个字,陈景元又研究了它两年,还是不知道读什么。
(右边为秦代桶瓦上的神秘文字。图片源自《探索·发现》截图)
又一次很偶然的机会,陈结识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文字专家段熙仲教授,段认为桶瓦上左边那个不认识的字,应该是芈字变体,合起来读作芈月。
芈.....月.....!陈景元灵光一现,难道是秦宣太后?
为了让自己的理论更加丰满,他又翻烂了《金石大辞典》,并且找到支撑。
(毕字的古代写法。图片源自《探索·发现》截图)
毕业的毕,在古代有三种写法,其中一种正是兵马俑身上那个怪异文字,另一种繁体写法,由田和芈组成,因此,刻在兵马俑身上的神秘文字右半边,应该是芈字。
陈还大胆判断,兵马俑身上的字拆开来看,应该是 月 芈反过来就是芈月,因此兵马俑的主人应该是秦宣太后。
(呃......面对如此脑洞大开的推断,我也是服气了。)
袁教授对此倒是很镇定,只是悠悠答道:这是陶工名,兵马俑身上很多,发现了好几百个名字,和宣太后连不上。
就在这时,兵马俑附近发现一座秦代大墓,还没发掘,更没定性,陈景元抓准时机,认为这很可能就是秦宣太后的墓,于是一场让人头痛的辩论又开始了。
陈:根据《括地志》、《史记正义》、《史记集解》,秦始皇陵在西,宣太后陵在东,且正好相距2公里左右,由此得出那座尚未发掘的秦代大墓,正是宣太后的。进一步印证了兵马俑坑是宣太后的陪葬坑。
袁:这个墓的范围不到200平方米,目前并未出现和女性有关的东西,里面的一切都不确定,不能作为支撑。另外目前出土的8000兵马俑来守卫这么小一个墓,也不相适应。
陈还是不死心:兵马俑中很多陶俑发髻偏向一边,恰好是古代楚人特性,宣太后是楚人,也可以说明问题。
袁:古代尚右,秦朝以右边为上,发髻偏右和楚国没有必然联系。
吴永琪也来补充:歪髻是作为造型艺术上的补充,会显得陶俑更生动,这在任何朝代都有。
陈:从残留的颜色判断,兵马俑的衣服是五颜六色的。但秦始皇尚黑,还把这作为法令颁布,这又怎么解释。
袁:首先那时候不是国家统一发的军服,自备服装,五颜六色很正常,另外尚黑只是在重大场合,并不是要求全国人民都穿黑色。
陈:那车同轨呢?兵马俑坑出土的与真车同等大小的车辆,车的轨距就不统一,铜车马换算过来,也不一致。
袁:车有大车、小车、辇车,能全都一样吗?咱们现在大卡车和小轿车能一样吗?那战车和其他车又能一样吗?而且车同轨的执行情况,也很值得研究。
(呃......你们有没有一种感觉,似乎没有什么能说服陈景元,连我这个看客都完全没有耐心了,不过专家还是拿出了更多证据。)
兵马俑坑中出土了很多秦代兵器,其中一种叫戈的兵器上,明确刻有“五年相邦吕不韦造”,还有很多其他代表纪年的文字,像秦始皇三年、秦始皇四年,五年、七年、十四年一直到十九年,这已经很清楚说明,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
意料之中,陈景元又是一堆问题。
(五年相邦吕不韦戈,1974年出土于兵马俑一号坑。图片源自网络)
陈:考古报告中,也就提到过5个有“相邦吕不韦”的戈,还有一些出土的铍,只注明了十七年、十八年字样,没有具体朝代年份。而且兵马俑很特殊,秦朝末年遭到过破坏和焚烧,说不定那五件吕不韦戈就是农民起义军带进来的。
袁:如果后人扰动,地层会显示得很清晰,而且那时候农民起义军正需要兵器,怎么会反而丢进去?
陈景元又拿出一张照片,显示有一个吕不韦戈就是在淤泥层上发现的,这不正好表示地层不同吗?
对此专家的回答是,戈是一种固定在木棍顶端的兵器,最初兵马俑是站立状态,手里拿着木棍,戈在兵马俑头部以上的位置,随着时间推移,俑坑很可能渗水,或涌入洪水,由此形成淤泥层,木棍则逐渐腐烂,终有一天,支撑不了戈的重量,于是吕不韦戈,掉进了淤泥层。
不过陈景元还是没被说服,估计拿再多证据都说服不了他。
不过你们被说服了吗?反正我是被说服了,我们的考古学家们很严谨,很伟大,向他们致敬。
没有取消。预算员证没了,就是现在的造价员证,八大员证没取消,现在在改革,八大员证要改成全国通用了。建筑八大员是指造价员、安全员、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 材料员、测量员、监理员
答:有用。取消并不等于作废,很多建筑单位都缺“八大员”这种专业性人才。因为“八大员”负责着关键性技术岗位,关系着建筑 施工项目的成本、安全、质量等方方面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岗位。虽然在2018年12月13日废止了“八大员”的考试、发证和变更,但证书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它是证明持证人的职业能力水平的凭证之一。即使不再发证、投标文件也不再列入,但是在工程开工前,项目部管理人员应持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合格证书》,或者持有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含授权部门)颁发的岗位证书。在2018年12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通知之后,后面一段时间的确是这样要求的,可是在2019年1月24日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改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 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培训考核,并考核合格才颁发证书。证书只要在有效期内都会有用,有价值。
答:是取消过一段时间的,在2018年12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关于停止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统一考核发证工作的通知》得知。这一刻开始将取消“八大员”资质审核、停考和停发证书。直到2019年1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改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 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通知,落实“八大员”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即发证书政策。文章开篇也说明,“八大员”等施工现场专业人员,是现场关键岗位从业人员,人数多,责任大,而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改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 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
坚持统一标准、分类指导和属地管理,构建企业、行业组织、职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工作管理办法,确定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及时公布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名单,供参训人员自主选择。
住建部将依据职业标准、培训考核评价大纲,结合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实际需求,建立全国统一测试题库,供各地培训机构免费使用。培训机构按照要求完成培训内容后,应组织参训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因为培训机构只会对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作为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培训后具备相应专业知识水平的证明。是建筑行业比较基础的证书,也是目前进入建筑行业的入门证书,是去建筑工地所需的上岗证。
最后,上学吧小编推荐大家在备考过程中使用上学吧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