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员与巡视员区别可大了,调研员是指县处级干部,巡视员是指厅局(司)级干部,两者待遇差别肯定大。县处级调研员共分为四个级别:即四级调研员(俗称小副处)、三级调研员(俗称大副处)、二级调研员(俗称小正处)、一级调研员(俗称大正处)。巡视员分为两个级别:二级巡视员(副厅)、一级巡视员(正厅)。
通常情况下,县委书记、县政府县长、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以及各地市部门正职为一级调研员,只有个别地方县委书记才高配为二级巡视员(副厅),县级与地市级部门副职为三级或四级调研员,个别资历老的为二级调研员。各地方党政及省级部门正职领导为一级巡视员(正厅),副职领导为二级巡视员(副厅)。
实际上在生产队时期,哪有什么八大员九大员的,这都是有些人杜撰的!
当时的人民公社,是政府权力机关,他们都是挣国家工资,吃商品粮的,所说的商品粮,也是供应粮,就是和城市居民一样,用粮本领粮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也是由当时人民公社全编制转至而来的,以我们吉林省当时人民公社的编制来讲,人民公社有公社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有社长、副社长;有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还有会计辅导员、民政助理员、公安特派员、林业助理员等,还有管武装的武装部长,武装部长管征兵、民兵的工作,
而当时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还是以我们吉林省当时的生产大队来讲,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有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大队主任、副主任;还有一个会计,有一个妇女主任,由副主任兼职的民兵连长,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的地方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也就有了一个贫协主任的职位,他们也是挣工分的,只不他们挣的工分是比较高的,当时的生产大队,一般也就是六,七个人,甚至连八个人都不到,还有什么八大员!
而当时的生产小队,也以我当时生活的农村生产小队来讲,过去只有一个队长,文化大革命之后,又增加了一个政治队长,后来还是两个队长变成一个队长了,也不单独说什么政治队长,生产队长,就是队长了,有会计、有出纳员,出纳员兼保管员;有生产组长,生产组长兼记工员;有妇女队长,妇女队长兼妇女的记工员,还有一个车队的队长,这样就是队长、会计、出纳、生产组长、妇女队长、车队长,加起来也就是六个人,这六个人就是生产小队队委会组成人员,哪又有什么八大员呢?
至于待遇吗,这些队委会的干部,每个人都比普通的社员每天多挣两个工分,而生产队的队长,年后决算的时候,还会给他增加1000个工分左右的,至于在农村说什么八大员,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你好,副巡视员是以前的非领导职务,二级巡视员是现在的职级,二者在晋升方式、管理模式、工作待遇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2019年之前,公务员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类,副巡视员是非领导职务的一种,大致对应副厅级领导职务的各项待遇。
2019年之后,修订后的公务员法实行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公务员分为领导职务和职级,二级巡视员是一种较高等级的职级,仅享受副厅级领导职务的生活待遇。
目前,二级巡视员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以前的副巡视员进行职级套改而来,与之前的副巡视员没有任何区别;另一种是现在的一级调研员晋升职级而来,与副巡视员存在明显的区别。
下面,介绍一下第二种二级巡视员与副巡视员的区别:
以省厅为例,以前的副巡视员都是由处长直接晋升而来。
但现在,处长是不能直接晋升为二级巡视员的,必须先晋升为一级调研员,满4年后才有机会晋升为二级巡视员。
因此,现在二级巡视员的晋升模式要比之前略微复杂一些。
以前,非领导职务和领导职务是同一种路线中的两个分支,都属于职务的一种,副巡视员也被认为是省厅的领导班子成员,享受相应的工作待遇。
1、副巡视员可以根据厅长的授权分管若干处室,听取处室的工作汇报,指挥处室进行工作。简单来说,副巡视员可以理解为“厅长助理”,是处长的上级领导。
2、副巡视员除了排名低于副厅长之外,也可以参加省厅的班子会议,参与省厅的重大决策,阅读相应的文件。
3、副巡视员可以代表省厅参加会议、出席活动。
4、副巡视员的办公室面积、出差标准都和副厅长没有太大区别。
但是,现在的职级是领导职务是不同的晋升路线,是另一种等级序列,二级巡视员只是享受副厅级的生活待遇,不改变工作职位和领导指挥关系,不享受相应职务层次的工作待遇:
1、二级巡视员仍然只是省厅的中层干部,要接受厅长、副厅长的领导,不会分管处室。
2、二级巡视员不能参加省厅的班子会议,不参与省厅的决策,文件阅读权限、参加会议权限、出席活动的权限都和处长一样。
3、二级巡视员的办公室面积、出差标准都和处长没有太大区别。
以前,副巡视员是省管干部,由省委进行任免,省委组织部进行日常管理。
现在,二级巡视员是厅管干部,由省厅进行日常管理。
以前,副巡视员的编制是根据厅领导职数的一定比例核定的,职数很少。
现在,二级巡视员的编制是根据省厅公务员行政编制数的一定比例核定的,职数变多了。
欢迎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