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安全员 学习一周肯定高分通过
前天又来武汉了,说几句,武汉什么时候成为一线城市,如果从GDP和房价、收入方面看,至少得20年,但有些方面,它已是一线城市,有些方面,三五年,也能成为一线城市。
先从城市建设上说,为了见证很多人在网上骂的“大县城”,上上个月,我来武汉沿着三环跑了一圈,当时我写文章说武汉的三环一点也不输北京的四环。上个月,我又来武汉,从汉口的解放大道到武昌光谷,再从华科大走东湖过长江二桥到汉口江滩,当时我写了篇文章说武汉乱,市区的老建筑多,还有到处是工地档板。
昨天,我又从武汉“市民之家”过“金桥”、二七长江大桥经东湖隧道到“光谷青年城”,走了近一个小时,沿途高楼密度完全是一线城市,也没看到一个破建筑,而且那个气派比任何城市都要大气,当我驶上二七大桥,放眼两岸高楼林立,不禁自豪感油然而生,有哪个城市的市中心有如此大如此多的桥梁?有如此壮阔的江面?车行入东湖隧道,忘记了记时,在里面走了很久,我还对朋友说,武汉真牛逼!能在市中心的湖底挖这么长的隧道,我到过的世界其它城市,国内国外,绝无仅有!就我走的这段路,不是繁华的汉口武昌地段,只是武汉的一角,确实很大气。
如果再有人骂武汉是“大县城”,那我就骂你不是瞎子就是痴呆,或者是羡慕嫉妒恨,小气!武汉也是中国的城市,还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城市,我是感到自豪,以后有底气敢邀请国外的生意伙计到武汉看看!
我今天还查了个资料,最新《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公布,华顿研究院和经济日报联手,通过GDP,教育、科研与医疗,交通完善与达通,城建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这五大方面列出中国城市前20强。武汉在榜单内以总分451分超越成都的449分,仅次于北上广深,坐上内地第五城。
还有,武汉在2018年全球摩天大楼(150m)数量城市排名,力压“北上广”位居世界第五。从侧面佐证武汉部分实力。
那么为什么很多人感觉到武汉不象大城市呢?这里我说三个原因:
一是武汉是老牌大城市,民国时就有100多万人,老建筑多,改革开放后又停滞了二十多年,拆迁改造需要时间和金钱,只能逐步来。
二是武汉是由长江汉江隔开的,城市建筑多而散,它的摩天大楼总数世界第五,但人们感觉不到,太分散了。
三是武汉的窗口规划的太差,很多人是坐火车路过武汉,想看看大武汉究竟什么样,但铁路沿线都是些低矮破建筑,让人大失所望。还有窗口如三大火车站,别人出站中转看看,车站周边都谈不上气派。还有不少游客兴冲冲上黄鹤楼,不仅楼是个现代货,上去看到的长江两岸新楼夹旧楼,不协调,由于黄鹤楼周边限高,不能档住游客视野,这样黄鹤楼周边不许有现代化摩天建筑,况且你在黄鹤楼上是从高处向低处向远处看,肯定感觉不到大气。坐飞机的人都知道,飞机在城市上空盘旋时,你从窗口看到的建筑都很低矮。
如果从科教医疗,产业实力,区位交通,人均GDP(和上海持平)等,完全不输一线城市。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人说武汉人穷,这是不客观的,收入与房价有很大关系,香港比深圳富,收入高,但香港的支出特别是房价房租,比深圳高,压力大。同样,深圳的收入比武汉高,但深圳的房价是武汉的三倍,(均价54000和18000),深圳的收入是不是都比武汉高三倍呢?我看今年评的内地十大幸福城市,武汉居首。说明武汉市民对城市的认可。我昨天专门和武汉的亲戚还有两个在武汉的大学教书的同学了解一些基本情况,他们对现状都还满意,有住房,有房出租,有工资,物价也不高。如果把房价涨到一线城市水平,他们卖套房就是千万在手了。(武汉光谷民族大道
新竹路,在光谷青年城拍的马路对面)
这次来武汉还有个小任务,河南的朋友托我打听武汉光谷的房子,早些时让做中介的亲戚留意,他大前天发图片说有个盘很合适,200万110平。我顺便帮朋友看看,毕竟能省掉茶水费之类的。私事,本不该说出来,大家也别找我打听武汉光谷房子,我有时候写房价,但不介于具体房子,我不是卖房子的。
总之,武汉要成为一线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实,市民若对生活满意,无所谓几线城市,那是人造概念。明年军运会,很多现在不了解武汉的人就会真正认识武汉。
武汉如果把窗口建设好,把长江主轴上的规划加快落实,一定能挤进城市的第一方阵,因为它的先天条件是别的城市无法比的。如果你驱车市中心,上面是湖下面是长长的隧道,如果你驱车市中心,浩浩长江上的近十座长江大桥,你没有感觉,那你不是弱智就是伪中国人,连无数老外看了武汉的大江大湖都竖起大拇指!
话不多说,我现在就在武汉光谷青年城后面的荷兰风情园写这篇文章,美女太多,晃来晃去有点影响。武汉成为一线城市需要多久,不会很久。也许国内有部分人不承认,但世界认可就行!(武汉光谷荷兰风情园)
关于武汉的记忆还停留在那个盛夏,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谨以此文,祝愿武汉早日康复。希望以后有机会大家去武汉看看时,这篇文章可做参考。
武汉的灵魂,这不用说!松软的碱水面淋上一勺浓香四溢的芝麻酱,佐以葱蒜等小料,食客们随意地坐着或站着,熟练地搅拌,三两口便下肚,这是属于武汉的烟火气。
武汉热干面,首推蔡林记。外地的游客拜访武汉,第一站不论是哪儿,体验一个武汉人的过早,吃一碗热干面那都是必不可少的!
湖北武汉的豆皮,以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历史最为悠久,也最负盛名。外地游客但到武汉,皆以能吃到老通城的豆皮为快。就连毛主席也曾数次品尝,对其更是赞不绝口。
一口锅,一个盘,这也几乎是所有操着一口武汉话老板制作豆皮的秘密武器。武汉豆皮又以三鲜豆皮最受食客追捧。由鸡蛋、生粉、米粉和绿豆粉做的豆皮,搭配猪肉、冬笋、香菇、榨菜和腐竹做的臊子,外焦里嫩。
武汉人的过早,不能光吃热干面,还得冲上一碗蛋酒,这个“过早”才算完满了。
蛋酒香浓可口,色淡而甘甜,口感极佳,酒气不重,喝后却觉得身子暖和。因此许多家庭中喜欢用酒酿来制作蛋酒,在感冒初期当作特效药使用。只用鸡蛋,酒酿佐以白糖,一碗蛋酒就制作完成,如此简单的做法难怪它能受到武汉人的喜爱。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独有的味道。面窝,当之无愧。是武汉人的心头宝,出了武汉,却再难品尝到它的味道。
武汉的一天,“过早”是从一碗能量满满,裹满芝麻酱的热干面开始,喝一口酸甜可口的蛋酒,再咬上一大口酥脆的面窝,这样的早餐在武汉才算完美。没有面窝的过早就如没有鸟叫的清晨,总觉得缺少点儿什么。
糯米和油条,这两种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2种食材,却被聪明的武汉人结合到了一起,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美味。
我曾去武汉游玩过一次,很庆幸在一个武汉大姐做的早餐摊点吃到了它。与大姐聊天,亲切的武汉话一下子击中了一个游子的思乡之情。23年如一日,大姐只做了糯米包油条,这种专一与执着,也造就了资深吃货们坚持追寻的味道。
武汉的过早据说可以7天都不重样?在武汉,烧卖和豆皮、热干面有着一样高的名气,听说武汉人可以连续三天都不吃热干面,但却不能连续三天都不吃烧卖。这也足以说明烧麦在武汉人心中的分量。
与烧麦搭伙的是炸的金黄的油饼,趁着烧毛还冒着热气,用小铲子轻轻的把油饼划一道口子,然后赶紧塞进去,这个时候再用专门的袋子装起来,趁热吃,一天的工作都会充满干劲。
没有一只羊能跑出内蒙,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跑出广州,正如没有一只鸭能逃出武汉。武汉人的对于鸭的喜爱那是深入骨髓的。从精武一条街延展开来,小到家门口的菜市场,大到各大商圈机场,在武汉的任何地方你都能见到“周黑鸭”“绝味鸭脖”“小胡鸭”的身影。
资深的吃货们会选准那些刚出锅的鸭脖,还带点卤汁的余温,不会辣的过分,相反越啃越香。那个时候,鸭脖可以说成了武汉人心中下酒菜的TOP1,切上两根捧上一瓶行吟阁,就是一顿完美的宵夜。
麻小,武汉夜宵界的扛把子。大江大湖环抱下的武汉,白天在烈日的曝晒下暑气难消。只能待太阳慢慢落下,热气渐渐消散,武汉人的夜生活才算真正开始。
小龙虾,这种生物很神奇,既能上的了五星级,又能下的了大排档,既可高大上,也可大排档。三五好友,放下手机,解放双手充分忙于去头剥壳的活计,夸天谈笑,这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