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不同,生活迥异
我记得"子女接班制"废除于1982年,很多人还不到退休年龄,就急忙"传位于子女"。
正好身边有三个接班的人,说说他们的境遇。
A初中没毕业就接班,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进修学历。
教学几年都是一、二年级来回转,因为二年级以上的教不了。教学成绩年年倒数第一,没办法,教委办把他调到我们学校做饭。
因为没学历,不能晋职称,一直拿员级工资,很低。
A的媳妇一直看不起他,因为A是正式工才嫁给他。后来,他媳妇遇贵人发达了,就在济南购房和大儿子一家住一起。但不准A去济南,包括寒暑假。他媳妇也不回来,就留A独守"老营",常常被我们副校长戏谑为"孤单单,谁管谁问"。
1982年,B的父亲退休让他接班时,他才上初中。办完接班手续后,B继续上学。初中毕业后,B到县教师学校进修2年,一直到1988年开始到我们学校任教。
1982年到1988年期间,都是B的父亲顶替他上班。但是领着B的工资,包括工龄、教龄都算B的。
1991年,B考上xx师专,脱产学习2年,期间和同班女同学相恋结婚。
前几年,B评上中学高级职称(副高),现任某初中学校副校长。县里有房,媳妇已退,儿子已在外地参加工作。
总体说,B比一般接班人过得好,唯一不补的儿子还没结婚。
C也是初中毕业,接父亲班后在国办初中学校图书馆呆了一辈子。没有学历,没有职称,员级工资,很低。
但C有个好姐夫,是个很大的领导。C的丈夫也从教师转行,曾做过某个大局的局长。
C办正式退休手续9年,实际不上班多年。C现在住大别墅,一个儿子,目前是实职副科。儿媳妇极其漂亮,是重点高中普通历史教师,和我表妹对桌办公。
很明确地说,公务员被调到事业单位任职,公务员身份肯定是要被取消的,而且要求写一份主动放弃公务员身份的承诺书!因为,事业单位使用的是事业编制,其他人员调往事业单位后,也必然使用事业编,绝不会再另行编设其他编制。当然,事业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不受编制身份限制,可以调往公务员单位、国企、高校等单位任职。今年3月份,我们市直机关有一个副科长,调往省直事业单位,就被取消了公务员身份。下面说说这位副科长公务员身份被取消的过程。
该副科长兼任三级主任科员,女性,35岁,结婚多年,其丈夫在省直机关某厅,小孩在省会读书。为了结束两地分居,为了家庭小孩,前些年,两夫妻一直找关系调往省直机关或省会市直机关,副科长也多次参加省直机关的选调。其丈夫农村出生,人脉资源极其有限。结婚差不多10年,小孩都读3年级了,调动仍然没有成功,选调也是欠点火候,不是笔试成绩差一点,就是面试成绩不太满意。去年,副科长年龄35岁,调动再不成功,就不再符合选调要求。一个偶然机会,其丈夫单位下属事业单位面向全省选调人员,丈夫询问副科长是否愿意?女人嘛,大多都是感性的。副科长想到这些年的两地分居生活,照顾不了家庭,看望不了小孩,不再想品尝异地家庭生活艰辛与孤独。思考再三,两夫妻退而求其次,参加这次省直机关事业单位选调。副科长参加过多年的公务员选调,经验比较丰富,这种事业单位选调不在话下。加上面试单位是丈夫单位派出的,这次选调异常顺利。
没过多长时间,调动文件就下到我们单位人事科。由于去的是事业单位,也不属于参公单位。所以,人社局要求我们单位人事科,调出人员必须提供主动放弃公务员编制身份的承诺。副科长早有思想准备,二话不说写了承诺书。
今天给大家详细聊聊,锦衣卫是怎么回事。我曾经在中央教育台讲过几期明朝特务的节日,第二期,讲的就是锦衣卫。
1.锦衣卫的崛起
前面我们说过,为了拔掉功臣这些刺,朱元璋起用了胡惟庸这个刺头青。可是,在拔刺的过程中,胡惟庸渐渐跋扈起来,并逐渐把持了中书省等核心部门。
胡惟庸已经成为大明朝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他自然也就光荣的成为了朱元璋的首要打击目标。可是,胡惟庸身为宰相,在文官系统权势很大,要收拾他,用朱元璋以前惯用的文官打击文官的办法显然不够用。
那怎么办?
朱元璋决定起用另一批特殊的人。
说起来,朱元璋也用了很多特务,而且颇有不拘一格用人材的意思,比如他曾经启用和尚去打探情报。朱元璋先生以前就干过和尚,知道和尚这种人可以穿乡越省而不被人怀疑,是优秀的特工人员。还有军官、文官甚至宫女太监都充当过朱元璋的耳目,他们都有一个名字叫检校。就是皇帝特派员的意思。
但朱元璋知道,这一次面对的胡惟庸异常强大,在朝中同样拥有不少眼线。跟这样的人斗争,单枪匹马的检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有必要成立一个专业的特务机构去对付胡惟庸。
于是,在一个夜晚,朱元璋找来了仪鸾司的指挥使毛骧。告诉他,从今天开始,他的职责不仅仅是给皇帝开道,保卫皇帝的安全,还要负责侦听天下的一切异动。而数年后,仪鸾司有了更为知名的名字:锦衣卫。
明朝成立后,朱元璋在京城设立上十二卫,其中的一卫为拱卫司,拱卫司又发展为亲军都尉府,后又更名为仪鸾司。在更名为锦衣卫后, 这个名字再没有变动,一直伴随着大明皇朝直到灭亡。这一支部队也永远是离皇帝最近的一支部队。皇帝出行,离皇帝最近的持有大刀的侍卫人员就是锦衣卫。
朱元璋认为,只有这样一支自己亲自指挥的亲卫部队,才不会受到胡惟庸的影响。
于是,全新的锦衣卫产生了。新的部门当然有新的服装:大红蟒衣的飞鱼服,意气丰发的乌纱帽,也有全新的装备:绣春刀。自然也得有新的名字:缇骑。更有新的任务,成为朱元璋的眼,成为朱元璋的耳,去打听大明王朝每个角落里发生的事情。
一名名缇骑出发了,他们隐身在黑暗里,潜伏在各级官员所看不到的地方,源源不断把官员或者百姓的一举一动送到朱元璋的面前。
当然,包括胡惟庸的。
2.跋扈的胡惟庸
胡惟庸似乎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来临,还是一如既往的老子天下第一。有意思的是,他还将毛骧收为心腹。指使他找一些不怕死的人给他干活。
于是,胡惟庸那些不平庸的举动很快汇总到朱元璋的案上。
有一天,胡惟庸的儿子出去骑马,在南京环路上飚马,马技不过关,摔到马下,不巧被马车给辗死了。胡惟庸大怒,本来这种事应该归刑部管,胡惟庸真要报仇,随便打声招呼,刑部的人给车夫判个死刑,还能包装成宽大处理。可是胡惟庸嫌太麻烦,不必麻烦刑部了,直接把车夫弄死了。
这说是事,也是事,毕竟一条人命。说不是事,也不是事。当朝宰相杀个马夫,谁又敢管?
朱元璋要来管。
事情传到了朱元璋的耳里,朱元璋把胡惟庸叫过来。
胡惟庸也知道摊上事了,一个劲解释,车夫闯红灯,无证驾驶,可能还是酒驾……自己一激动,就激情杀人了。
朱元璋只说了两个字:偿命!
胡惟庸退下了,奇怪的是,朱元璋说得很凶,让他偿命,却没派人抓他。
胡惟庸放心了,皇上只是做做样子,其实还是照顾我的。
于是,胡惟庸继续在不平庸的道路上一路猛奔。
又有一回,占城国的使者到京城进贡,胡惟庸没让使者给朱元璋叩头,自己私下见了,就打发人家走了。
占城国是越南的一个小国,说起来,就算报上去,朱元璋同志也不一定有功夫见。可是,见不见是朱元璋的事情,不让见就是胡惟庸的事了。
朱元璋彻底爆发了,但他没有把目标对准胡惟庸,而是对准了他曾经派进中书省,却让他失望的汪广洋。而且也没有用私见进贡使者的罪名。而是用毒死刘伯温的罪名。
也不知道是查到什么证据,竟然显示汪广洋跟毒死刘伯温有关。汪广洋就此被赐死。
这一下大家都知道了,皇帝准备收拾胡惟庸了,因为当年带着医生去见刘伯温的,其实是胡惟庸嘛。
大臣纷纷揭发检举,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竟然查出汪广洋的一个小妾陈氏是罪官的女儿。这下事大了。因为罪官之女只有两个出路,一个是进宫洗衣服,一个是赐给立下战功的功臣家。汪广洋显然不符合分配条件。
再一查, 这个人是胡惟庸分过去的。
够了,私杀马夫、截流贡使、瓜分国有资产犯妇,每一个都够杀头,胡惟庸的脑袋再硬,也该掉下来了吧。
但朱元璋还觉得不够,因为他有一个理想,不仅仅是打倒胡惟庸,还要打倒胡惟庸背后的体制:宰相制度。
3.一场虚构的刺杀
按周礼的说法,宰相是与皇帝分治天下的。而朱元璋显然不是一个愿意分享的人。那么,怎样才能通过打倒胡惟庸推倒整个宰相制度呢?杀个车夫,瓜分国有资产显然是不够的。
只有一个罪名够,造反!
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故事。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称家里的旧井涌出了醴泉,所谓醴泉,就是井水有点甜。胡惟庸称这是祥瑞,邀请朱元璋前来视察并指导水井的工作。
朱元璋去了,走到西华门,也就是平时大臣上班进宫的门时,突然跑过来一个太监,上气不接下气,抓住朱元璋车驾的缰绳不让走。
这是什么情况?皇帝的马车都敢拦。不等朱元璋吩咐,锦衣卫的人就一拥而上,一顿乱棍,将太监打得半死。这个太监叫云奇,是东华门的守门太监,也就是传说中的门卫,门卫为什么拦驾呢?
云奇被打得不成人形,话都说不出来,但手一直指着胡惟庸的家。朱元璋这才感觉不对劲。于是,站起来一看,大概朱元璋有千里眼,一眼就发现了胡惟庸的墙上冒着枪尖。
朱元璋吓出一声冷汗,胡惟庸竟然给他设了一个鸿门宴!家里有伏兵,准备刺杀他。
朱元璋立马掉头回家,然后下令抓捕胡惟庸!
很快,证据搜集上来,胡惟庸家有五百兵甲,甚至还有人告发,这些兵竟然都是日本来的倭寇。刺杀皇帝,里通外国。够了,胡惟庸死定了,宰相制度也可以扔到胡惟庸家那口有点甜的水井里一起陪葬了。
这个故事相当惊险,但其实考证一下,是不太靠谱的。前面也说了,自从徐达请朱元璋看了一把刀,朱元璋就不随便窜门了,何况这个时候,朱元璋跟胡惟庸已经感情破灭了,只差动手了。这个时候,别说胡惟庸家的井水有点甜,就算是冒茅台,朱元璋也没心思去
所以,这极可能是一个虚构出来的故事,其目的就是让胡惟庸没有翻身的机会。
不管怎么样,胡惟庸死了,宰相制度也废了。但胡惟庸案才刚刚开始。因为朱元璋不会忘记胡惟庸是淮西集团的人,而淮西集团的团长是李善长。
4.最后一根刺
李善长也算是个人精了。当年跟着朱元璋搞革命,只是朱元璋图书馆的管理员,后来竟然一一步步成为了大明第一功臣。
朱元璋一提起李善长,就说这是俺老朱的萧何。
李善长很受用,但他忘了一点,刘邦还杀韩信呢,何况朱元璋。
其实,李善长也确实善于长命百岁。他身边的同事一个个被朱元璋打倒。刘伯温死得不明不白,杨宪莫须有被打倒,汪广洋成了下毒犯,胡惟庸直接被打成了造反派。只有李善长没事,他的儿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他本人当了太子的老师。很明显,朱元璋是要把李善长培养成善终之臣。
朱元璋对功臣们下手是狠了点,但他也需要树立一个正面典型,免得后人说他专门过河拆桥。
可是,后面还是出事了。李善长犯错误了。
这个事情还是受胡惟庸的牵联,具体来说,胡惟庸被判定造反,而胡惟庸还找了一个叫李存义小伙伴来共襄盛举。而李存义正好是李善长的弟弟。
胡惟庸被处决后,李存义也被挖了出来。朱元璋想了一下,特地下诏,免死,流放算了。
很显然,这是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这个时候,李善长应该给领导写封感谢信,送个锦旗啥的,表示一下皇恩浩荡,我们三百六十度如沐春风。
朱元璋发了赦免诏书后,一直坐在宫里等感谢信,可是左等右等,都没有来。
善长来上班,眼袋耷拉得跟蛋蛋袋一样,就是不提这回事。
李善长压根就没想着要感谢领导。
李善长觉得完全没必要啊,我弟弟是我弟弟,关我什么事?我又没造反。你赦免他,是你的事情,跟我半毛钱的关系?
朱元璋怒了,这好比请人吃顿海鲜大餐,别人连个朋友圈也不发。
五年后,又出事了,李善长的亲戚丁斌犯了点事。李善长给朱元璋打个报告,要求老朱看在自己面子上,赫免了丁斌。
可是,面子是别人给的,不是自个长在脸上的。
不提还摆,一提朱元璋就想起了五年前那件不愉快的事情。
你现在知道求我了啦。五年前,我放了李存义,你连个屁都不放,今天还指望我当好人!
朱元璋大怒,加重处罚丁斌,送到锦衣卫的诏狱里学习学习。丁斌果然又供出了李存义当年那些事。虽然是老调重弹,但得看弹的是谁。
既然有人提了,那就彻底解决五年前的事吧。
李善长一家就此被团灭。那年,他已经七十七了,再撑两年,或者早死两年,就没这些事了。
当然,李善长这么善于伪装的人都被发现了,仅仅是刑部是办到的。在朱元璋的后面,还有那一群穿飞鱼服配绣春刀的人。
5.让人色变的诏狱
锦衣卫四处潜伏,刺探情报,官员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没有犯事,但朱元璋确实想找点事的人。那怎么办?还有诏狱呢。
锦衣卫下面有一个北镇抚司,专门处理皇帝主抓的案件,称为诏狱,实现了逮捕,刑讯、关押、处决一条龙服务。里面提供各式服务,比较出名的有十八套。比如挺棍、夹棍,脑箍、烙铁及一封书、鼠弹筝,拦马棍、燕儿飞或者灌鼻、钉指等等。包管站着进来,躺着出去。
到了后面,都打出了默契,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暗号:一般人是:打着问。重点服务对象加“好生”二个字,是好生打着问。VIP用户是:“好生着实打着问”,有了这七个字,跟中了七杀拳差不多,可以吩咐家人买棺材准备后事了。
要是在牢中受了刑怎么办?有关系的可以送点药,没有的也可以自制,诏狱中的人自力更生,发明了轮回酒。原料是十分绿色环保原生态的人尿。据说生病时喝一口,含在嘴里,必有奇效。后面的有一个叫章公纶的官员在锦衣狱里呆了六七年,啥药都没有,一有头昏胸闷眼花,马上喝一杯轮回药,立马见效。
日子一久,诏狱在监狱界如雷贯耳,被锦衣卫的缇骑抓到北镇抚司的诏狱,住上两天,如果被通知要移送刑部监狱,那简直就是换到天堂一样。
这说明,有比较才有真理。
有这样的监狱做保证,锦衣卫的工作无往而不利,经过扎根基层,深入官场。锦衣卫创造性搞出了一个黑名单《昭示奸党录》,按单抓人,照人开打,打一个准一个。朱元璋的拔刺工作以及其它工作无不顺利展开。光是胡惟庸案就消灭了三万人。
那么,锦衣卫在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不是会得到额外的奖赏呢?
有这个想法的人,那还是不太了解朱元璋啊。
6.尘封的绣春刀
随着胡惟庸、李善长这些刺一一被拔掉,朱元璋把目标对准了另一批人。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人不是胡李的余党,而是首任锦衣卫使毛骧。他罪名竟然是与胡惟庸结党。
没错,毛骧确实跟着淮西集团混了两天,跟胡惟庸关系也很近,帮助胡惟庸对付个把人,也不是没干过,但他是卧底啊,是按朱元璋的指示去干的啊?难道真的像电影《无间道》里说的一样,电脑里的纪录一删,谁相信你?
反正,朱元璋一说毛骧是胡党人士,人人都同意。胡党的自不必说,这些年被毛骧整惨了,不少人还受过他诏狱的热情招待。非胡党的也不含糊,毕竟毛骧在主持倒胡主业时,还超范围经营,抓了一些非胡党的人。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要打倒毛骧?
这其实不是问题,打倒毛骧是朱元璋的一贯风格。不打倒才奇怪呢。
朱元璋要打完收工了。朱元璋搞这么多事,不是想把这个世界搞乱,他只是想拔掉刺,现在连李善长这样的陈年老刺都拔掉了,还留着锦衣卫这种大杀器,只能影响世界和平。
锦衣卫这把绣春刀是时候抹血归鞘了。而抹血之前,第一个要抹杀的是毛骧。
没办法,毛骧这些年下手下狠,得罪人太多。再说,他知道的也太多了,不弄倒,怎么开创明朝新局面。
于是,从大局出发,毛骧这位无间道型的锦衣卫指挥使只好牺牲了。
除掉了毛骧,朱元璋又干了一件事。
洪武二十年,胡惟庸案彻底终结,朱元璋把所有的大臣请到了锦衣卫的诏狱,然后搬出锦衣卫的所有看家刑具。看到大臣变色的脸,朱元璋温和的说道。你们不用怕,请你们来不是体验诏狱生活的,而是见证一件事情。
朱元璋下令将锦衣卫所有的刑具烧掉,滚滚浓烟中,那些让官员半夜都吓醒,那些让官员上班之前,要跟老婆交待后事的刑具化为灰烬。
飞鱼潜水,绣春归鞘,锦衣卫的历史刚刚开始,就要结束了吗?
没有,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而可能是开始的结束。不用多久,大明朝的帝座上将坐上另一个人。一个将锦衣卫重新推到巅峰的人。在他的手上,锦衣卫将正式击倒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成为大明刑律的真正执行者。也就在他的手上,另一个传奇的特务机构将应运而生。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观看第三篇:六扇门大战锦衣卫
满清十大酷刑并不都是满清所发明的,只是满清用的比较频繁。
而十大酷刑也只是一个名目,实际上所涉及的酷刑远远不止十种,比如有剥皮、腰斩、车裂、俱五刑、凌迟、宫刑、活埋、鸩毒、锯割、弹琵琶、骑木驴等等。
腰斩指的是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为两截,因为人体的主要器官集中在上半身,因此犯人被腰斩后,还会保持神智清醒,得过好长一段时间才会断气。
如果有人跟犯人有仇,想让他多受点罪,就会贿赂刽子手从下面一点部位动刀,可使犯人多延续两三个时辰不死,真是残忍至极。
腰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到了雍正时期就被废除了,这跟一个叫俞鸿图的文人有关。
俞鸿图,浙江海盐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及第,入选庶吉士。
雍正十年,俞鸿图被任命为河南学政,也就是负责河南的教育和文化学术之类的事情,俞鸿图为官清廉,办事小心谨慎。
俞鸿图抓科考作弊抓的很严,不过他的仆人贪图钱财,就和俞鸿图最宠爱的小妾林氏串通,收取考生贿赂,帮助考生作弊。
具体的手段是:在举行院试前夕,先由林氏偷偷把试卷贴在俞鸿图官服的后背里面,等俞鸿图来到学政衙门,仆人就伺候他脱下外褂,随后把试卷揭下来,再传递给考生。
简单来说,就是泄题。
因为泄题,就录取了不少一窍不通的考生。
久而久之,人们就发现了蹊跷,就说俞鸿图以权谋私,贩卖秀才。消息传到河南巡抚王士俊那里,就弹劾俞鸿图。
雍正得知后大怒,派人前去调查。
因为证据确凿,俞鸿图百口难辨,雍正当即下令腰斩俞鸿图。
前文也说过,腰斩是一种很残忍的刑罚,当时家属一般会给刽子手“规费”,有了“规费”,才可以砍利落点,让犯人迅速死去,少受点痛苦。
因为俞家涉事的人太多,家中一片混乱,加上事先又没有得到通知,自然就没有“规费”给刽子手。
行刑当日,刽子手毫不留情,俞鸿图被砍成两段后,神智依旧清醒,痛得在地上滚来滚去,随后他用手指蘸着自己的血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实在令人目不忍睹。
雍正听闻他的惨状后,觉得此法过于残忍,于是下令废除此酷刑。
建筑行业的变革不仅使建筑企业提心吊胆,也使很多的企业人员变得人心惶惶,最近发布的关于停止八大员考核发证的相关工作通知,使很多的建筑八大员都非常担心,担心以后的八大员证书是不是没用了,现有工作也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再加上社会媒体的众说纷纭,让很多的建筑八大员心里没底。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停止了建设领域的现场人员专业考核和发证工作,但没有深入到这个通知的含义,为什么要取消人员考核?建筑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八大员考核取消,但新考核机制出来了
为什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停止对现场专业人员进行考核和发证?
1、原建筑八大员考核机制增加了企业负担,对建筑业资质行政审批的要求过高,合同备案还需要配备现场专业人员证书,不符合国家新发布的放管服政策的要求。
2、原建筑八大员专业技能知识水平相对滞后,当前建筑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建筑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放管服政策改革措施: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取消了建筑企业最低资质标准的现场管理人员考核,这表明,当建筑企业申请企业资质时,他们不必担心建筑八大员或市政七大员考核,这无疑降低了资质的进入门槛,企业不用在为找不到人员发愁了。
2、国务院取消施工合同备案
2018年5月14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取消了施工合同备案,并实施告知承诺制度,因此,为了加大放管服政策的强度和简政放权的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通知,停止考核现场专业人员考核及发证工作,这是改革的必经之路。
改革和方向的影响
1、建筑企业
(1)加快建筑企业资质标准的改革,优化资质序列类别,降低建筑行业资质准入门槛,加强企业事后监督过程,提高施工企业竞争力;
(2)转变企业管理重点。企业重点应放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先进施工技术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施工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营造现代建筑业。
2、持证人
(1)探索证书持有者的技能水平考核机制,证书持有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现场施工管理经验。
(2)城乡建设部门现场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政策将发生变化,主管部门将进一步探索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估机制,提高城乡建设现场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以上就是建筑八大员考核取消的相关内容,随着国务院放管服政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建筑业的改革将继续推进探索,在减轻施工企业负担的同时,建筑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政策将继续深化。
答:有用。取消并不等于作废,很多建筑单位都缺“八大员”这种专业性人才。因为“八大员”负责着关键性技术岗位,关系着建筑 施工项目的成本、安全、质量等方方面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岗位。虽然在2018年12月13日废止了“八大员”的考试、发证和变更,但证书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它是证明持证人的职业能力水平的凭证之一。即使不再发证、投标文件也不再列入,但是在工程开工前,项目部管理人员应持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合格证书》,或者持有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含授权部门)颁发的岗位证书。在2018年12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通知之后,后面一段时间的确是这样要求的,可是在2019年1月24日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改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 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培训考核,并考核合格才颁发证书。证书只要在有效期内都会有用,有价值。
答:是取消过一段时间的,在2018年12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关于停止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统一考核发证工作的通知》得知。这一刻开始将取消“八大员”资质审核、停考和停发证书。直到2019年1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改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 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通知,落实“八大员”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即发证书政策。文章开篇也说明,“八大员”等施工现场专业人员,是现场关键岗位从业人员,人数多,责任大,而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改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 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
坚持统一标准、分类指导和属地管理,构建企业、行业组织、职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工作管理办法,确定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及时公布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名单,供参训人员自主选择。
住建部将依据职业标准、培训考核评价大纲,结合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实际需求,建立全国统一测试题库,供各地培训机构免费使用。培训机构按照要求完成培训内容后,应组织参训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因为培训机构只会对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作为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培训后具备相应专业知识水平的证明。是建筑行业比较基础的证书,也是目前进入建筑行业的入门证书,是去建筑工地所需的上岗证。
最后,上学吧小编推荐大家在备考过程中使用上学吧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