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5 11:4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孙良
9月5日上午,绍兴市新时代“枫桥经验”七大工程新闻发布会在市行政中心召开绍兴2018七大员考试。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作为“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全市上下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绍兴2018七大员考试。同时,推动七大工程建设,也是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内容,是推进城乡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重要抓手。
为全面推进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提升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平安中国示范市”,结合省委、市委一系列决策部署,绍兴市政法委牵头,会同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卫计委、市流管局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了新时代“枫桥经验”七大工程绍兴2018七大员考试。
七大工程具体包括县、乡、村三级综治工作中心规范提升工程,全科网格建设规范提升工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广工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规范提升工程,“互联网+”社会治理深化提升工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工程,以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升工程绍兴2018七大员考试。
绍兴市通过高标准谋划方案,制订全市七大工程9个实施方案;全方位压实责任,将实施方案分解为9张84项任务清单,明确牵头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重实效量化考核,制订各项工程的细化考核赋分细则,将其纳入平安考核过程性指标考核当中;多要素强化保障,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周通报月汇报”制度等这一系列做法,积极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绍兴2018七大员考试。
搭建三级平台,综治中心规范建设迈上新台阶绍兴2018七大员考试。目前,绍兴市综治中心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枢纽和重要组织形式,在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和平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市6个区、县(市)、滨海新城及118个乡镇(街道)的综治工作中心标准化建设完成率达100%,全市村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完成率达72%。
打造“全科网格”,基层社会治理开拓新局面绍兴2018七大员考试。全市明确实行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梳理完成网格事项清单,明确了35大类150项工作职能。目前,全市共划分网格9385个,配备专职网格员9639名,兼职网格员14635名,网络指导员5423人。近一年,全市通过全科网格上报、流转、处理各类案(事)件103.9万件、办结率达99.6%;化解矛盾纠纷11.1万起,办理民生服务事项28.3万次,化解治安、安全隐患14.5万个。
深化“三治融合”,基层协商民主有了新典范绍兴2018七大员考试。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建立了“五议两公开”制度,制订修订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红黑榜”奖惩制度全面推广,配置了一村一民警一律师。目前,全市25个“三治融合”特色示范点已完成建设,851个“五星达标村”和51个“3A示范村”通过市级评价验收,新建文化礼堂199家,完成任务数的66.3%,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达5000多场次。
扩大培育路径,社会组织发展实现新突破绍兴2018七大员考试。全市已登记注册社会组织3678个,备案城乡社区社会组织12970个,其中农村社区社会组织为9160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数为3810个,已完成目标数量的110.97%;依法登记的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234个,新增登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5家。
落实智慧治理,“互联网+社会治理”塑造新模式绍兴2018七大员考试。目前,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领域已建视频数为111047路,其中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联网率均达100%,重点行业、领域涉及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达100%,联网率提高到100%,新建、改建摄像机实现100%高清化,重点行业、综治视联网“村村通”工程已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一体化办案”,在诸暨试点基础上全面铺开,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绍兴全市通过一体化办案系统实现逮捕协同1017件、起诉协同2326件、审判协同1290件,协同占比逐月上升。“在线法院调解”平台作用明显,截至2018年8月20日,全市已入驻服务机构301家、调解员1215名。上线纠纷总量4954件,调解成功2798件,纠纷总量位居全省第三。
注重创新服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形成新样板绍兴2018七大员考试。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途径、新方式,完善“市、县、镇、村”四级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全面实施新型居住证制度,强化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涌现出诸暨“红枫义警”、嵊州“越警管家”,柯桥“安徽人之家”、上虞“IC卡式居住证”多功能应用等一批特色亮点工作。上半年,全市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率为96.3%,流动人口准确率95.4%,居住房屋登记率100%,均达到省定平安考核标准。
依托专业机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绍兴2018七大员考试。2017年开始,在28个乡镇(街道)、495个村(社区)开展试点,全面推进心理服务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辅导,培育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同时,各区、县(市)已成立社会心理服务专业队伍,各乡、镇(街道)均根据需要组建由卫生院精防医生、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干部、学校老师、网格管理员等人员组成的兼职和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市已建成县级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4家,完成率57%;镇级社会心理服务站98家,完成率84%;村(社区)级心理咨询(辅导室)2037家,完成率83%,总居全省第四位,其中村(社区)已完成75%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