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大员考试 > 正文

西安事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_西安事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内容导航:

  • 西安事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 西安事变发生时间
  • 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 西安事变怎么发生的
  • 一、西安事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西安事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_西安事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是蒋介石造成的,他主张先定内后对外。九一八事件之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但蒋介石却仍旧发动内战,引发人们强烈不满,从而西安事件爆发。

    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立即通电全国,说明事变的动机完全出于抗日救国,对蒋介石个人“保其安全”,“促其反省”。同时提出八项主张从通电所表明的事变动因及其八项主张来看,事变的目的在于迫使国民党的政策转变,不在于危及蒋介石的生命安全,这成为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因素。

    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南京,国民党多数人认为张、杨的行为“违法犯纪”。当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和南京国民政府决议“褫夺张学良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惩”。16日,国民政府下令讨伐西安。

    此时,宋子文、宋美龄、孔祥熙、冯玉祥等人力主和平营救蒋介石,和平营救派的主张很快在南京政府中占了上风,南京国民政府遂决定了“正面处置严正,营救则多方运用”的原则,和平营救方针的认定,成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获悉西安事变后,审时度势,经过反复研究后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12月17日,应张学良邀请的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到达西安,迅速与张学良取得了保证蒋介石安全的共同意见。

    12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对西安事变的原因、意见、可能出现的前途及中共和平解决的方针,做了说明和规定。中国共产党关于事变的有关方针是保证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因素。

    在国际社会方面,除了日本外,多数国家希望事变能和平解决。其中,美国在研究了张、杨通电后,认为事变的中心问题是抗战问题,不在于危及蒋介石生命,完全可以妥协。因此,主张和平解决,并表示愿意担任调解。苏联对西安事变的起因和对张、杨的估计不甚准确,但在解决方式上,主张和平解决。

    正是上述多种因素的作用,西安事变终于在蒋介石承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前提下得到和平解决。

    二、西安事变发生时间

    我只分析下中共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几个原因
    1.亲日派头子何应钦在西安事变后积极讨伐张杨二人,逼迫张杨,置蒋于死敌。如果蒋死了,国民党党内争斗势必更加激烈,国内局势更难以控制,给日本留下可趁之机
    2。英美是支持蒋,而对共产党没什么好感,中共要抗日,必须建立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英美的支持不可小视
    3。蒋控制了更多的军队
    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
    这是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对其进行“兵谏”的重大事件。
    1936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当时正带兵在陕北进攻红军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要求蒋介石联合共产党抗日。蒋介石对此十分恐慌,亲自赴西安督促张、杨“剿共”。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多次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之后,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清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联合采取行动,分别在临潼和西安城内扣押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政大员几十人。接着,通电全国,提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八项主张。

    三、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蒋介石对张、杨很不放心,除调集嫡系部队至豫、陕边境,压迫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外,并于1936年10月间,特飞西安进行催逼。12月4日再飞西安,进一步要挟张、杨:如不实力“剿共”,即将张、杨两部分别调往安徽、福建,由中央军进驻西北。张、杨力劝蒋介石联共抗日,蒋加以拒绝。两位爱国将领遂毅然决定实行兵谏。

    四、西安事变怎么发生的

    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有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排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在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从而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区取得胜利。
    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石调集嫡系军队约30个师准备从河南开入陕甘参加“剿共”。之后,蒋又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把军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陈诚、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如何对待事变的问题上,南京当权势力中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主张。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策动“讨伐”,轰炸西安,企图取代蒋介石的统治地位;而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亲属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则不顾何应钦的反对,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努力。

    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南京方面在弄清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此次事变的态度后,于22日派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谈判。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也参加了谈判。他遵照中央的有关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并进行同南京方面的谈判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两天的商谈,宋美龄等人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日发动”等项承诺。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

    25日下午,张学良决定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回南京。一到南京,蒋介石立刻扣留张学良。消息传出后,西安出现动荡不安的局势,东北军中坚决主张联共抗日的王以哲军长被东北军中一部分过激分子杀害,内战危险重新出现。周恩来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坚定而细致地进行工作,巩固了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团结,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伟大成果。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社会政治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国共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是历史的功臣。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解除了杨虎城的兵权,又强迫改编了东北军和西北军。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张学良在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前被蒋介石胁迫到台湾,2001年10月15日在美国夏威夷逝世。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