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导航:
我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最近公司搞班组建设,领导想让我当班组长,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好班组长?企业有必要进行班组建设吗?企业搞班组建设是不是太形式化了?感觉是在做表面工作,一天吧人弄得累的要死从班组建设上来说,洋务企业逐渐形成了什么并存的班组建设模式一、我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最近公司搞班组建设,领导想让我当班组长,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好班组长?
可以从自身的能力提升先做起,将班组长必备的情绪管理技能,团队建设技能,管理沟通技能,绩效管理技能,环境控制技能提高。将班组长必须的五项素养都学到,自我超越,心智改善,要事第一,统合综效,持续学习等。还有很多要学习的,你去看看中国式班组里面的班组长胜任能力这本书,对于卓越班组长成长的宝典,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企业有必要进行班组建设吗?
到底想讨论什么?
三、企业搞班组建设是不是太形式化了?感觉是在做表面工作,一天吧人弄得累的要死
班组,作为企业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企业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班组生产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各项工作的圆满实现。因此搞好班组建设,也就成为企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搞好班组建设我们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细分责任,做好班组领头羊
作为一个小的集体,班组长就是班组事物的决策者与领导者,一个班组的团结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组长的协调与管理。
班组长影响着公司生产决策的实施,因为决策再好,如果执行者不得力,决策也很难落到实处。所以班组长影响着决策的实施,影响着企业目标利润的最终实现。 他既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又是员工联系领导的纽带。 同时他也是生产的直接组织者和生产的劳动者,所以班组长既应该是技术骨干,又应该是业务上的多面手。
作为国企,我们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班组长作为基层的管理者仅仅是企业与职工交流的纽带,他负责传达生产任务,组织班组成员学习工作。与精益生产体系(日企)相比较存在很大的不同。精益生产体系的组织扁平化改革直接缩减了非生产管理人员,使直接生产人员管理者的责任最大化,把责任下放到组织结构的各个层次,采用小组工作法,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把缺陷和浪费及时地消灭在每一个岗位。也就是说,在班组管理者方面传统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方式的最大不同便是权利责任的拥有。也正是因为这种责任与权力的下放促成了精益生产方式所产生的效益最大化。
以人定岗,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细致了解班组成员的工作技能,扬长避短,根据职工特长安排工作岗位,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特点进行合理调配,使职工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细化班组成员工作职责,使每名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更尽心尽力。
有据可依,制定班组管理细则
根据各班组不同情况制定本班组管理细则,对生产生活有细致管理方案,使管理更高效。例如:基层班组每周一次生产生活会议,对班组各项情况进行总结,并对接下来的工作统一规划。对班组卫生、技术、设备定期进行整理检查等。
班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最基础单位,更高效的管理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四、从班组建设上来说,洋务企业逐渐形成了什么并存的班组建设模式
国外企业也搞班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
如日本的QC小组(品管圈)。QC小组(质量控制小组,中文译名: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MBA、CEO、EMBA等课程均对QC小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有所介绍。
再如日本的“阿米巴经营”,是基于牢固的经营哲学和精细的部门独立核算管理,将企业划分为“小集体”,像自由自在的重复进行细胞分裂的“阿米巴”以各个“阿米巴”为核心,自行制订计划,独立核算,持续自主成长,让每一位员工成为主角,“全员参与经营”,打造激情四射的集体,依靠全体智慧和努力完成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企业的飞速发展。